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带艾伯特回家:一只鳄鱼的公路之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91164
  • 作      者:
    (美)霍默·希卡姆(Homer Hickam)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能逃离的是生活,无法选择的是命运。所有看似莫名其妙的际遇,其实都是命中注定。
  一次因爱出发的疯狂旅程,打动所有还在爱着的人。
  我们终此一生,只为找到回家的意义。
  ★一本上市前就悄然引发轰动的治愈系力作,让读者自发口口相传的暖心故事。
  在榜单横行的时代,我们策划了一次纯粹的自发阅读。上市前悄悄发出200份神秘预读本,没有封面,没有内容简介,没有夸张的营销文案,更没有天花乱坠的宣传造势。邀请200位读者,不受文案、榜单、书评人和他人评价的干扰,自发选择,回归单纯的阅读的快乐,发现真正打动人心的暖心故事,未上市已收获豆瓣8.8分好评。
  ★一场拯救爱情的治愈之旅,我们终此一生,只为找到回家的意义。
  他接受了这个世界的一切,而她憎恨着这个世界的一切。是时候来一次二人旅行,重新找回日渐疲惫的爱,然后一起回家。对矿井无聊灰暗生活不满、坚韧而独立的妻子,朴实沉默、深情又帅气的矿工丈夫,带着初恋送来的结婚礼物——短吻鳄艾伯特,跨越1600公里,回到美国南部的家乡!当爱情被现实磨灭,当婚姻走入倦怠,被现实折磨得狼狈不堪的两人,因爱出发,一起寻找真正想要的生活。
  ★一个关于爱与选择的真实故事,一次通向未知的疯狂冒险。
  能逃离的是生活,无法选择的是命运。根据父母真实故事改编,笑中带泪,讲述30年代的生活与爱情。男女主人公沿美国东海岸一路向南,踏上命中注定的探险旅程:主人公遭遇过银行抢劫,做过海盗,演过《人猿泰山》,参与过走私、工人罢工,遇见了海明威,也经历了飓风。漫长的旅途中找到对生活与家庭的重新定义:爱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奇特礼物,每一次分离之后,我都要找到你。

展开
作者简介
  霍默·希卡姆,美国畅销书作家,曾任职于美国国家航天总署,越战老兵,古生物学爱好者,当过矿工、潜水教练、工程师。作品《火箭男孩》斩获美国多个文学大奖,高踞图书畅销榜。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十月的天空》也荣获各类大奖,深受广大读者及观众的喜爱。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笑泪交织的真实故事,打动所有还在爱着的人。
  我们终此一生,只为找到回家的意义。
  这是一本充满惊喜的公路冒险小说。一个深爱自己妻子、帅气又老实的男人,一个内心在初恋和现任间摇摆的女人,一只聪明顽皮的鳄鱼,一只傲娇的公鸡,一辆老别克车——公路之旅就这样开始了。他们沿着美国东海岸一路向南,经历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故事。故事根据作者父母的真实经历改编,书中还附有真实照片与后记,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也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回味无穷。

展开
精彩书评
  一场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美国南部传奇之旅!异想天开,像《少年派》一样有危险动物一路相伴,又像《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样道尽了人生。
  ——《书页》

  浪漫和幽默的情节,活灵活现的描写,感动的场景,以及让人流泪的悲伤——总而言之,太棒了!
  ——《佛罗里达书评》

  伟大的回忆录!希卡姆的文字非常优美、活灵活现,人物栩栩如生。
  ——《出版人周刊》

  霍默·希卡姆结合了家庭传奇故事和历史,讲述了一个喜剧又带一抹忧伤的故事,这种半虚半实的讲述方法让这个更加迷人。
  ——美联社

  必读之作,关于一对夫妇的横跨美国的公路之旅,还有一只叫艾伯特的鳄鱼相伴,有趣但有点悲伤的故事,真的。
  ——Marie Claire(UK)
展开
精彩书摘
  《带艾伯特回家》:
  缘起
  直到母亲给我讲了艾伯特的故事,我才知道她和父亲为了把它带回家,曾经经历过一段惊险刺激又危机四伏的冒险之旅。直到那时,我才知道他们俩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又是什么将他们打磨成了现在我熟悉的样子。我也才知道,母亲一直对另一个男人心存爱意,那个男人后来成了好莱坞的当红明星,而父亲曾在战胜了一场飓风之后和他见过面。那场飓风不仅刮在佛罗里达州,更刮在他的心里。艾伯特的故事还让我领悟了很多事儿,除了我父母的往事,还有他们赋予我的生活,以及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就算有时候我们想不明白个中缘由。
  我父母的旅程开始于一九三五年,正是“大萧条”的第六年。那个时代,卡尔伍德镇的人口刚刚过千,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小在煤矿上长大的年轻夫妇,就像我的父母。每天,男人们都追随着祖辈父辈的脚步,从床上爬起来去煤矿上工。他们在矿上拿着钻头、炸药、锄头和铲子钻开原煤,头上的矿坑顶嘎吱作响、裂缝横生,有时甚至会垮塌,死亡的讯息在这座西弗吉尼亚小镇里并非罕事。每天,男人离家之前都会和妻子告别,悲伤得如同生离死别。不过,为了公司配给的钞票和房子,丈夫们还是会在告别妻子之后,加入长长的矿工队伍,手里摇晃着午饭盒子,双脚套着靴子,踏着沉重的步伐,一齐朝着那个幽深、漆黑的地下洞穴走去。
  男人们在煤矿上卖命的时候,卡尔伍德镇的女人们就打扫起房子来,这房子也是公司分配的,她们的任务就是保持房子一尘不染。运煤的列车就在房子两米外的地方轰隆驶过,不管门窗关得多严实,火车卷起的厚重尘霾和呛人的黑色煤粉还是会吹进屋子里。
  镇上的居民走在路上都能看到眼前升起的灰雾,每一口呼吸里也夹杂着尘埃。累了一天,矿工夫妇们的脑袋刚一沾枕头,灰尘就立刻飞腾起来;睡着后踢开毯子,尘土就卷起成云,还闪闪泛着亮光。一到早晨,女人起床送丈夫上工后,就开始和这些灰土做斗争,第二天起来还是这一套,周而复始。而男人的工作,就是到煤矿里,制造更多的粉尘。
  带孩子的活儿也都扔给了妻子们。那个年代,猩红热、麻疹、流感、伤寒,还有不明缘由的发烧会定期席卷矿区。无论孩子是瘦弱还是强壮,都会被掳走生命,没在传染病里失去过孩子的家庭简直屈指可数。女人们每天都在为丈夫和孩子的担惊受怕中过活,双重的忧虑侵蚀着她们的心。要不了几年,她们就从单纯甜美的西弗吉尼亚少女,变成强硬难搞的典型煤矿工人的女人。
  这就是霍默和埃尔西·希卡姆生活的世界。他们当时还没有为人父母。霍默接受了这个世界的一切,而埃尔西则憎恨着这个世界的一切。
  她当然要恨了。
  毕竟,她曾经是在佛罗里达州生活过的。
  我哥哥吉姆和我来到世上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早已完成了这段冒险之旅。我把这段旅程都写进了这《带艾伯特回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我们的童年都是在卡尔伍德镇度过的。那时候小镇已经很旧,生活变得舒服了不少,通上了公路和电话,甚至还有了电视机。要是没有电视,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听到艾伯特的故事。第一次听说它的时候,我正躺在客厅地毯上看电视里重播的迪士尼《大卫·克罗传》。。电影里讲的是一名边疆战士的故事,他可是火遍全美的人物,比艾森豪威尔总统还出名。那时候,整个美国的小男孩都想要一顶大卫·克罗科特标志性的浣熊皮帽子——我也想要,只不过这梦想没能实现。妈妈对野生动物关爱有加,绝不忍心下此狠手。
  二十一时的黑白电视里,大卫和他的战友乔治·罗素正策马狂奔,穿越丛林。这时妈妈走了进来。乔治唱起了歌,歌词里在歌颂大卫,说他是蛮荒之地的霸主,说他三岁的时候就宰了头熊。这首歌的旋律朗朗上口,我,还有全国几百万小孩,早就可以把歌词倒背如流。安静地看了会儿电视后,妈妈突然开口说道:“我认识他,他把艾伯特给了我。”说完就转身走回了厨房。
  幼小的我一直紧盯着电视里的大卫和乔治,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妈妈说了什么。电视里播起广告之后,我起身跑到厨房问她:“妈妈,您刚才说认识《大卫·克罗传》里的人?”“唱歌的那个。”妈妈边用勺子把黄油块舀进平底锅边回答我,她手边的碗里盛着半融的黄油,我估计晚饭要吃她拿手的炸土豆饼。
  “您是说乔治·罗素?”我追问。
  “不是,巴迪·埃布森。”“巴迪·埃布森是谁?”“就是在电视上唱歌的那个人。其实看一眼就知道他跳舞比唱歌更在行。以前我在佛罗里达和有钱的奥布里舅舅一起住的时候就认识他了。和你爸结婚的时候,巴迪把艾伯特送给了我,当作新婚礼物。”我没听说过什么巴迪,也不认识艾伯特,但我知道那个“有钱的奥布里舅舅”。妈妈经常提起他,每次都要在他的名字前头加上“有钱的”——虽然她告诉过我奥布里舅舅的钱在一九二九年崩盘的股市里赔了个精光。我见过一张他的照片,照片里的他倚在高尔夫俱乐部的墙上,脸圆圆的,斜眼望着明媚的阳光。有钱的奥布里舅舅头戴一顶“了不起的盖茨比”式的报童帽,身穿开领衬衫,外套一件精致的毛衣,下身是灯笼球裤,还有一双白棕色相间的马鞍鞋。一辆铝质小拖车停在他身后,看来他就住在里头。我觉得,有钱的奥布里舅舅这么富裕,并不是因为他多有钱。
  我还想让妈妈说得更清楚点儿,于是接着问道:“就是说……您认识乔治·罗素?”“要是巴迪。埃布森就是乔治·罗素,那我是认识。”我呆呆地站在厨房门口,惊讶得几近头晕目眩,恨不得马上冲出门去跟卡尔伍德镇的其他孩子们说,我妈妈和乔治·罗素是熟人,差一步就能和大卫·克罗科特攀上关系!谁听了都得羡慕!“艾伯特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几年。”妈妈接着讲,“那时我们还住在变电所门口的另一间房子里,你和你哥哥都没出生呢。”“谁是艾伯特?”我问。
  有那么一瞬间,她眼里掠过一丝温柔。“我没给你讲过艾伯特的事儿?”“没有呀,妈妈。”我答道。就在这时,电视里的广告刚好结束,火枪枪声响起,大卫·克罗科特回来了。我的一只耳朵立刻冲那边竖了起来。
  妈妈看出我的注意力又回到了电视上,干脆就打发我回去:“我以后再给你讲它的故事吧,挺复杂的。我和你爸爸……我们把它带回了家。它是条短吻鳄。”
  ……
展开
目录
缘起
第一部分 旅程伊始
第二部分 埃尔西成了激进派
第三部分 埃尔西走上了雷霆路 霍默写了诗 阿尔伯特穿越了现实
第四部分 霍默上了棒球课 埃尔西上了护理课
第五部分 埃尔西爱上了海滩 霍默和阿尔伯特加入了海岸警卫队
第六部分 阿尔伯特飞上了天
第七部分 霍默和埃尔西救了一部电影
第八部分 霍默、埃尔西和阿尔伯特卷入飓风
第九部分 阿尔伯特回到了家
尾声
附言
致谢
与旅途相关的一些照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