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文学的盛极之作
和《平家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双璧
日本的国之瑰宝,堪称东瀛《红楼梦》
丰子恺经典译本,史上首本《源氏物语》汉语全译本,绮丽考究、行云流水,颇有韵味
叶渭渠序言
珍贵古版章节插图
附加严谨的主要人物关系图和宫城内外结构图
采用学界主流三部分法
1、《源氏物语》成书于日本平安时代中期,是日本乃至世界上极早的长篇小说作品,日本古典文学的盛极之作,也是日本的国之瑰宝,堪称东瀛《红楼梦》,和《平家物语》并称日本古典文学双璧。《源氏物语》在日本开启了“物哀”文学时代,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物哀”也成为日本一种全国性的民族意识,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散文家、物语作者流传了下来。作品多次被改编成漫画、电视剧、电影、动画作品。
2、全书共五十四回,历经四代天皇,跨越七十余载,涉及三代人,出场人物近五百位。以主人公光源氏为中心,描绘了或凄婉或美好的恋情、荣光与没落、政治欲望与权力斗争等平安朝贵族社会的丰富画卷。
3、从体裁看,《源氏物语》类似于我国唐代的传奇或宋代的话本。全书行文典雅,颇具散文韵味,书中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余处以及《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史实和典故,并巧妙地隐伏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之中。
4、故事秀逸出众,心理描写巧妙入微,结构精巧细致,行文之美和美学意识之前卫均堪称“古典中的古典”,不愧为日本文学史上的极高杰作。
源氏公子作童子装束,娇艳可爱,改装是可惜的。但到了十二岁上,照例须举行冠礼当时男童十一岁至十六岁时,为表示转变为成年人,举行改装、结发、加冠的仪式。称为冠礼。,改作成人装束。为了举办这仪式,皇上日夜操心,躬亲指挥。在例行制度之外,又添加种种排场,规模十分盛大。当年皇太子的冠礼,在紫宸殿紫宸殿为当时皇宫的正殿,又称南殿。举行,非常隆重;此次源氏公子的冠礼,务求不亚于那一次。各处的飨宴,向来由内藏寮及谷仓院谷仓院是保管京畿诸国的纳贡品和无主官田、没收官田等收获物的官库。当作公事办理。但皇上深恐他们办得不周到,因此颁布特旨,责令办得尽善尽美。在皇上所常居的清凉殿的东厢里,朝东设置皇上的玉座;玉座前面设置冠者源氏及加冠大臣的座位。
源氏公子于申时上殿。他的童发梳成“总角”,左右分开,在耳旁挽成双髻,娇艳可爱。现在要他改作成人装束,甚是可惜!剪发之事,由大藏卿执行。将此青丝美发剪短,实在不忍下手。此时皇上又记念起他母亲桐壶更衣来。他想:如果更衣见此光景,不知作何感想。一阵心酸,几乎堕泪,好容易隐忍下去。
源氏公子加冠之后,赴休息室,换了成人装束,再上殿来,向皇上拜舞。观者睹此情景,无不赞叹流泪。皇上看了,感动更深,难于禁受。昔日的悲哀,近来有时得以忘怀,而今重又涌上心头。此次加冠,他很担心,生怕源氏公子天真烂漫之风姿由于改装而减色。岂知改装之后,越发俊美可爱了。
加冠由左大臣执行。这左大臣的夫人是皇女,所生女儿只有一人,称为葵姬本书原文中人物大都无专名词,后人为便于阅读起见,根据各回题名或诗文内容给某些人物取名。葵姬即其一例。。皇太子爱慕此葵姬,意欲聘娶,左大臣迁延未许,只因早已有心将此女嫁与源氏公子。他曾将此意奏闻。皇上想道:“这孩子加冠之后,本来缺少外戚后援人。他既有此心,我就此玉成其事,教她侍寝宫中惯例,皇太子、太子加冠之夜,即由公卿之女侍寝,行婚礼。吧。”曾催促左大臣早做准备。左大臣正好也盼望早成。
礼毕,众人退出,赴侍所帝王公卿家中执掌家务之所。,大开琼筵。源氏公子在诸亲王末座就席。左大臣在席上隐约提及葵姬之事。公子年事尚幼,腼腆含羞,默默不答。不久内侍宣旨,召左大臣参见。左大臣入内见驾。御前诸命妇便将加冠犒赏品赐与左大臣:照例是白色大褂一件、衣衫一套。又赐酒一杯。其时皇上吟道:“童发今承亲手束,
合欢双带绾成无?”诗中暗示结缡之意,左大臣不胜惊喜,立即奉和:“朱丝已绾同心结,
但愿深红永不消。”他就步下长阶,走到庭中,拜舞答谢。皇上又命赏赐左大臣左马寮宫中设左右马寮,掌管有关饲养马匹之事。御马一匹、藏人所藏人所是供奉天皇起居、掌管任命仪式、节会等宫中大小杂事之所。鹰一头。其他公卿王侯,也都罗列阶前,各依身份拜领赏赐。这一天冠者呈献的肴馔点心,有的装匣,有的装筐,概出右大弁受命调制。此外赐与众人的屯食屯食是古代宫中及贵族飨宴时赏赐下僚吃的糯米饭团。,以及犒赏诸官员的装在古式柜子里的礼品,陈列满前,途几为塞,比皇太子加冠时更为丰富。这仪式真是盛大之极。
是晚源氏公子即赴左大臣邸宅招亲按当时风习,除天皇、皇太子外,男子结婚一般都去女家。婚后女子仍居娘家,男子前往住宿。适当时期后,新夫妇另居他处,或将妻子迎至丈夫邸内。。结婚仪式之隆重,又是世间无比的。左大臣看看这女婿,的确娇小玲珑,俊秀可爱。葵姬比新郎年纪略长,似觉稍不相称,心中难以为情。
这位左大臣乃皇上所信任之人,且夫人是皇上的同胞妹妹,故在任何方面,都已高贵无比。今又招源氏公子为婿,声势更加显赫了。右大臣是皇太子的外祖父,将来可能独揽朝纲。可是现在相形见绌,势难匹敌了。左大臣姬妾众多,子女成群。正夫人所生的还有一位公子,现任藏人少将之职,长得非常秀美,是个少年英俊。右大臣本来与左大臣不睦,然而看中这位藏人少将,竟把自己所钟爱的第四位女公子嫁给了他。右大臣的重视藏人少将,不亚于左大臣的重视源氏公子。这真是世间无独有偶的两对翁婿!
......
第一部第一回桐壶
话说从前某一朝天皇时代,后宫妃嫔甚多,其中有一更衣妃嫔中地位最高的是女御,其次为更衣,皆侍寝。又次为尚侍(亦可侍寝)、典侍、掌侍、命妇等女官。尚侍为内侍司(后宫十二司之一)的长官,典侍为次官,掌侍为三等官,命妇又次之。,出身并不十分高贵,却蒙皇上特别宠爱。有几个出身高贵的妃子,一进宫就自命不凡,以为恩宠一定在我;如今看见这更衣走了红运,便诽谤她,妒忌她。和她同等地位的,或者出身比她低微的更衣,自知无法竞争,更是怨恨满腹。这更衣朝朝夜夜侍候皇上,别的妃子看了妒火中烧。大约是众怨积集所致吧,这更衣生起病来,心情郁结,常回娘家休养。皇上越发舍不得她,越发怜爱她,竟不顾众口非难,一味徇情,此等专宠,必将成为后世话柄。连朝中高官贵族,也都不以为然,大家侧目而视,相与议论道:“这等专宠,真正教人吃惊!唐朝就为了有此等事,弄得天下大乱。”这消息渐渐传遍全国,民间怨声载道,认为此乃十分可忧之事,将来难免闯出杨贵妃那样的滔天大祸来呢。更衣处此境遇,痛苦不堪,全赖主上深恩加被,战战兢兢地在宫中度日。
这更衣的父亲官居大纳言当时的中央官厅称为太政官。左大臣为太政官之长官,右大臣次之。太政大臣在左右大臣之上,为朝廷最高官。左右大臣之下有大纳言、中纳言、宰相(即参议)。太政官下设少纳言局、左弁官局、右弁官局。少纳言局的官员有少纳言三人,外记次之,外记有左右大少各一人。弁官有左右大中少弁各一人。左弁官局统辖中务、式部、治部、民部四省;右弁官局统辖兵部、刑部、大藏、宫内四省。统称八省。省下面是各职和各寮,均属省管。省的长官称卿,次官称大辅、少辅,三等官称大丞、少丞。职的长官称大夫,次官称亮,三等官称大进、少进。寮的长官称头,次官称助,三等官称大允、少允。之位,早已去世。母夫人也是名门贵族出身,看见人家女儿双亲俱全,尊荣富厚,就巴望自己女儿不落人后,每逢参与庆吊等仪式,总是尽心竭力,百般调度,在人前装体面。只可惜缺乏有力的保护者,万一发生意外,势必孤立无援,心中不免凄凉。
敢是宿世因缘吧,这更衣生下了一个容华如玉、盖世无双的皇子。皇上急欲看看这婴儿,赶快教人抱进宫来按那时制度,坐月子照例是在娘家的。。一看,果然是一个异常清秀可爱的小皇子。大皇子是右大臣之女弘徽殿女御所生,有高贵的外戚作后盾,毫无疑义,当然是人人爱戴的东宫太子。然而讲到相貌,总比不上这小皇子的清秀俊美。因此皇上对于大皇子,只是一般的珍爱,而把这小皇子看作自己私人的秘宝,加以无限宠爱。
小皇子的母亲是更衣,按照身份,本来不须像普通低级女官这样侍候皇上日常生活。她的地位并不寻常,品格也很高贵。然而皇上对她过分宠爱,不讲情理,只管要她住在身边,几乎片刻不离。结果每逢开宴作乐,以及其他盛会佳节,总是首先宣召这更衣。有时皇上起身很迟,这一天就把这更衣留在身边,不放她回自己宫室去。如此日夜侍候,照更衣身份而言,似乎反而太轻率了。自小皇子诞生之后,皇上对此更衣尤其重视,使得大皇子的母亲弘徽殿女御心怀疑忌。她想:这小皇子可能立为太子呢。
弘徽殿女御入宫最早,皇上重视她,决非寻常妃子可比。况且她已经生男育女。因此独有这妃子的疑忌,使皇上感到烦闷,于心不安。
更衣身受皇上深恩重爱,然而贬斥她、诽谤她的人亦复不少。她身体羸弱,又没有外戚后援,因此皇上越是宠爱,她心中越是忧惧。她住的宫院叫桐壶。由此赴皇上常住的清凉殿,必须经过许多妃嫔的宫室。她不断地来来往往,别的妃嫔看在眼里怪不舒服,也是理所当然。有时这桐壶更衣来往得过分频繁了,她们就恶意地作弄她,在板桥板桥是从一幢房子通到另一幢房子之间的桥。上或过廊里放些龌龊东西,让迎送桐壶更衣的宫女们的衣裾弄得肮脏不堪。有时她们又彼此约通,把桐壶更衣所必须经过的走廊两头锁闭,给她麻烦,使她困窘。诸如此类,层出不穷,使得桐壶更衣痛苦万状。皇上看到此种情况,更加怜惜她,就教清凉殿后面后凉殿里的一个更衣迁到别处去,腾出房间来给桐壶更衣作值宿时的休息室。那个迁出外面去的更衣,更是怀恨无穷。
小皇子三岁那一年,举行穿裙仪式旧时日本装,男子是穿裙的,现在仅用于礼服。穿裙仪式为男童初次穿裙时举行的仪式,古时在三岁,后来也有在五岁或七岁时举行的。女子亦举行此种仪式。,排场不亚于大皇子当年。内藏寮内藏寮是管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以及服装等物的机构,属中务省。和纳殿纳殿为收藏历代御物之所。的物资尽行提取出来,仪式非常隆重。这也引起了世人种种非难。及至见到这小皇子容貌漂亮,仪态优美,竟是个盖世无双的玉人儿,谁也不忍妒忌他。见多识广的人见了他都吃惊,对他瞠目注视,叹道:“这神仙似的人也会降临到尘世间来!”
这一年夏天,小皇子的母亲桐壶更衣觉得身体不好,想乞假回娘家休养,可是皇上总不准许。这位更衣近几年来常常生病,皇上已经见惯,他说:“不妨暂且住在这里养养,看情形再说吧。”但在这期间,更衣的病日重一日,只过得五六天,身体已经衰弱得厉害了。更衣的母亲太君啼啼哭哭向皇上乞假,这才准许她出宫。即使在这等时候,也得提防发生意外、吃惊受辱。因此决计让小皇子留在宫中,更衣独自悄悄退出。形势所迫,皇上也不便一味挽留,只因身份关系,不能亲送出宫,心中便有难言之痛。更衣本来是个花容月貌的美人儿,但这时候已经芳容消减,心中百感交集,却无力申述,看看只剩得奄奄一息了。皇上睹此情状,茫然失措,一面啼哭,一面历叙前情,重申盟誓。可是更衣已经不能答话,两眼失神,四肢瘫痪,只是昏昏沉沉地躺着。皇上狼狈之极,束手无策,只得匆匆出室,命左右准备辇车,但终觉舍不得她,再走进更衣室中来,又不准许她出宫了。他对更衣说:“我和你立下盟誓:大限到时,也得双双同行。想来你不会舍我而去吧!”那女的也深感隆情,断断续续地吟道:“面临大限悲长别,
留恋残生叹命穷。早知今日……”说到这里已经气息奄奄,想继续说下去,只觉困疲不堪,痛苦难当了。皇上意欲将她留住在此,守视病状。可是左右奏道:“那边祈祷今日开始,高僧都已请到,定于今晚启忏……”他们催促皇上动身。皇上无可奈何,只得准许更衣出宫回娘家去。
桐壶更衣出宫之后,皇上满怀悲恸,不能就睡,但觉长夜如年,忧心如捣。派往问病的使者迟迟不返,皇上不断地唉声叹气。使者到达外家,只听见里面号啕大哭,家人哭诉道:“夜半过后就去世了!”使者垂头丧气而归,据实奏闻。皇上一闻此言,心如刀割,神志恍惚,只是笼闭一室,枯坐凝思。
小皇子已遭母丧,皇上颇思留他在身边。可是丧服中的皇子留侍御前,古无前例,只得准许他出居外家。小皇子年幼无知,看见众宫女啼啼哭哭、父皇流泪不绝,童心中只觉得奇怪。寻常父母子女别离,已是悲哀之事,何况死别又加生离呢!
悲伤也要有个限度,终于只得按照丧礼,举行火葬。太君恋恋不舍,哭泣哀号:“让我跟女儿一同化作灰尘吧!”她挤上前去,乘了送葬的众侍女的车子,一同来到爱宕的火葬场,那里正在举行庄严的仪式呢。太君到达其地,心情何等悲伤!她说得还算通情达理:“眼看着遗骸,总当她还是活着的,不肯相信她死了;直到看见她变成了灰烬,方才确信她不是这世间的人了。”然而哭得几乎从车子上掉下来。众侍女忙来扶持,百般劝解,她们说:“早就担心会弄到这地步的。”
宫中派钦差来了。宣读圣旨:追赠三位位是日本朝廷诸臣爵位高低的标志,从一位到八位(最低位)共三十级,各有正、从之分,四位以下又有上、下之分。女御的爵位是三位,更衣是四位。追赠三位,即追封为女御。。这宣读又引起了新的悲哀。皇上回想这更衣在世时终于不曾升为女御,觉得异常抱歉。他现在要让她晋升一级,所以追封。这追封又引起许多人的怨恨与妒忌。然而知情达理的人,都认为这桐壶更衣容貌风采,优雅可爱,态度性情,和蔼可亲,的确无可指责。只因过去皇上对她宠爱太甚,以致受人妒恨。如今她已不幸身死,皇上身边的女官们回想她人品之优越、心地之慈祥,大家不胜悼惜。“生前诚可恨,死后皆可爱。”此古歌想必是为此种情境而发的了。
光阴荏苒,桐壶更衣死后,每次举行法事,皇上必派人吊唁,抚慰优厚。虽然事过境迁,但皇上悲情不减,无法排遣。他绝不宣召别的妃子侍寝,只是朝朝暮暮以泪洗面。皇上身边的人见此情景,也都忧愁叹息,泣对秋光。只有弘徽殿女御等人,至今还不肯容赦桐壶更衣,说道:“做了鬼还教人不得安宁,这等宠爱真不得了啊!”皇上虽然有大皇子侍侧,可是心中老是记惦着小皇子,不时派遣亲信的女官及乳母等到外家探问小皇子情况。
深秋有一天黄昏,朔风乍起,顿感寒气侵肤。皇上追思往事,倍觉伤心,便派韧负京中武官有左右近卫、左右卫门、左右兵卫,共称六卫府。近卫府负责警卫皇宫之门内,左右近卫府的长官称大将,次官称中将、少将,三等官称将监,四等官称将曹。左右近卫大将、中将等,略称左近大将、右近中将、右大将、左中将等。中将、少将亦称佐、助等。卫门府负责警卫皇宫之门外,左右卫门府的长官称督,次官称佐、权佐,三等官称大尉、少尉。卫门府又特称韧负司,其佐、尉称韧负佐、韧负尉。兵卫府负责警卫皇宫之门外,并巡检京中。其官名与卫门府同。命妇当时宫中较下级之女官或贵族家的侍女,均以其父或其夫之官名来称呼。赴外家存问。命妇于月色当空之夜登车前往。皇上则徘徊望月,缅怀前尘:往日每逢花晨月夕,必有丝竹管弦之兴。那时这更衣有时弹琴,清脆之音,沁人肺腑;有时吟诗,婉转悠扬,迥非凡响。她的声音笑貌,现在成了幻影,时时依稀仿佛地出现在眼前。然而幻影即使浓重,也抵不过一瞬间的现实呀!
韧负命妇到达外家,车子一进门内,但见景象异常萧条。这宅子原是寡妇居处,以前为了抚育这珍爱的女儿,曾经略加装修,维持一定的体面。可是现在这寡妇天天为亡女悲伤饮泣,无心治理,因此庭草荒芜,花木凋零。加之此时寒风萧瑟,更显得冷落凄凉。只有一轮秋月,繁茂的杂草也遮它不住,还是明朗地照着。
命妇在正殿当时贵族的宫殿式住宅中的正屋亦称正殿。南面下车。太君接见,一时悲从中来,哽咽不能言语,好容易启口:“妾身苟延残喘,真乃薄命之人。猥蒙圣眷,有劳冒霜犯露,驾临蓬门,教人不胜愧感!”说罢,泪下如雨。命妇答道:“前日典侍来此,回宫复奏,言此间光景,伤心惨目,教人肝肠断绝。我乃冥顽无知之人,今日睹此情状,亦觉不胜悲戚!”她踌躇片刻,传达圣旨:“万岁爷说:‘当时我只道是做梦,一直神魂颠倒。后来逐渐安静下来,然而无法教梦清醒,真乃痛苦不堪。何以解忧,无人可问。拟请太君悄悄来此一行,不知可否?我又挂念小皇子,教他在悲叹哭泣之中度日,亦甚可怜。务请早日带他一同来此。’万岁爷说这番话时,断断续续,饮泪吞声;又深恐旁人笑他怯弱,不敢高声。这神情教人看了实在难当。因此我不待他说完,便退出来了。”说罢,即将皇上手书呈上。太君说:“流泪过多,两眼昏花,今蒙宠赐宸函,眼前顿增光辉。”便展书拜读:“迩来但望日月推迁,悲伤渐减,岂知历时越久,悲伤越增。此真无可奈何之事!幼儿近来如何?时在念中。不得与太君共同抚养,实为憾事。今请视此子为亡人之遗念,偕同入宫。”此外还写着种种详情。函末并附诗一首:“冷露凄风夜,深宫泪满襟。
遥怜荒渚上,小草太孤零。”太君未及读完,已经泣不成声了。后来答道:“妾身老而不死,命该受苦。如今面对松树松树常用作长寿的象征,故如此说。,尚且羞愧;何况九重宫阙,岂敢仰望?屡蒙圣恩宣慰,不胜铭感。但妾自身,不便冒昧入宫。惟窃有所感:小皇子年齿尚幼,不知缘何如此颖悟,近日时刻想念父皇,急欲入宫。此实人间至情,深可嘉悯。——此事亦望代为启奏。妾身薄命,此间乃不吉之地,不宜屈留小皇子久居也……”
此时小皇子已睡。命妇禀道:“本当拜见小皇子,将详情复奏。但万岁爷专候回音,不便迟归。”急欲告辞。太君道:“近来悼念亡女,心情郁结,苦不堪言。颇思对知己之人罄谈衷曲,俾得略展愁怀。公余之暇,务请常常惠临,不胜盼感。回思年来每次相见,都只为欢庆之事。此次为传递此可悲之书柬而相见,实非所望。都缘妾身命薄,故遭此苦厄也。亡女初诞生时,愚夫妇即寄与厚望,但愿此女为门户增光。亡夫大纳言弥留之际,犹反复叮嘱道:‘此女入宫之愿望,务必实现,切勿因我死而丧失锐气。’我也想到:家无有力之后援人,入宫后势必遭受种种不幸。只因不忍违反遗嘱,故尔令其入宫。岂料入侍之后,荷蒙主上过分宠幸,百般怜惜,无微不至。亡女也不敢不忍受他人种种不近人情之侮辱,而周旋于群妃之间。不料朋辈妒恨之心,日积月累,痛心之事,难于尽述。忧能伤人,终于惨遭夭死。昔日之深恩重爱,反成了怨恨之由。——唉,这原不过是我这伤心寡母的胡言乱道而已。”太君话未说完,一阵心酸,泣不成声。此时已到深夜了。
命妇答道:“并非胡言乱道,万岁爷也如此想。他说:‘我确是真心爱她,但也何必如此过分,以致惊人耳目?这就注定恩爱不能久长了。现在回想,我和她的盟誓,原来是一段恶因缘!我自信一向未曾做过招人怨恨之事。只为了此人,无端地招来了许多怨恨。结果又被抛撇得形单影只,只落得自慰乏术,人怨交加,变成了愚夫笨伯。这也是前世冤孽吧!’他反复申述,泪眼始终不干。”她这番话絮絮叨叨,难于尽述。
后来命妇又含泪禀告道:“夜已很深了。今夜之内必须回宫复奏。”便急忙准备动身。其时凉月西沉,夜天如水;寒风掠面,顿感凄凉;草虫乱鸣,催人堕泪。命妇对此情景,留恋不忍遽去,遂吟诗道:“纵然伴着秋虫泣,
哭尽长宵泪未干。”吟毕,还是无意登车。太君答诗,命侍女传告:“哭声多似虫鸣处,
添得宫人泪万行。此怨恨之词,亦请代为奏闻。”此次犒赏命妇,不宜用富有风趣之礼物。太君便将已故更衣的遗物衣衫一套、梳具数事,赠与命妇,藉留纪念。这些东西仿佛是专为此用而遗留着的。
随伴小皇子来此的众年轻侍女,人人悲伤,自不必说。她们在宫中看惯繁华景象,觉得此间异常凄凉。她们设想皇上悲痛之状,甚是同情,便劝告太君,请早日送小皇子入宫。太君认为自己乃不洁之身,倘随伴小皇子入宫,外间定多非议。而若不见此小皇子,即使暂时之间,也觉心头不安。因此小皇子入宫之事,一时未能断然实行。
前言001
第一部1
第一回桐壶003
第二回帚木019
第三回空蝉046
第四回夕颜053
第五回紫儿080
第六回末摘花107
第七回红叶贺127
第八回花宴145
第九回葵姬153
第十回杨桐181
第十一回花散里210
第十二回须磨214
第十三回明石242
第十四回航标266
第十五回蓬生285
第十六回关屋298
第十七回赛画302
第十八回松风314
第十九回薄云328
第二十回槿姬345
第二十一回少女357
第二十二回玉鬘384
第二十三回早莺406
第二十四回蝴蝶415
第二十五回萤427
第二十六回常夏438
第二十七回篝火451
第二十八回朔风454
第二十九回行幸464
第三十回兰草479
第三十一回真木柱488
第三十二回梅枝509
第三十三回藤花末叶521
第二部537
第三十四回(上)新菜539
第三十四回(下)新菜续587
第三十五回柏木635
第三十六回横笛655
第三十七回铃虫665
第三十八回夕雾673
第三十九回法事708
第四十回魔法使719
第四十一回云隐733
第三部735
第四十二回匂皇子737
第四十三回红梅745
第四十四回竹河753
第四十五回桥姬776
第四十六回柯根795
第四十七回总角815
第四十八回早蕨860
第四十九回寄生871
第五十回东亭917
第五十一回浮舟949
第五十二回蜉蝣986
第五十三回习字1015
第五十四回梦浮桥1050
译后记1059
附一源氏物语人物关系图1061
附二平安京皇宫大内图1064
附三平安京皇居图1065
十二、 堂众合战093
十三、 山门灭亡095
十四、 善光寺被焚097
十五、 康赖祝文098
十六、 卒都婆漂流101
十七、 苏武105
第三卷
一、 赦文109
二、 蹬足112
三、 御产115
四、 公卿齐聚119
五、 大塔建立121
六、 赖豪123
七、 少将归京125
八、 有王129
九、 僧都辞世132
十、 旋风134
十一、 医师问答135
十二、 无文太刀138
十三、 灯笼大臣139
十四、 献金远渡140
十五、 法印问答141
十六、 大臣流罪144
十七、 行隆之事147
十八、 软禁法皇149
十九、 城南离宫152
第四卷
一、 严岛御幸157
二、 还御160
三、 源氏齐集164
四、 鼬事件167
五、 信连168
六、 泷口竞171
七、 山门牒状176
八、 南都牒状178
九、 长佥议181
十、 僧众齐集183
十一、 宇治桥合战185
十二、 高仓宫败亡188
十三、 幼王出家192
十四、 相士通乘194
十五、 鵺195
十六、 火焚三井寺199
第五卷
一、 迁都203
二、 赏月207
三、 妖怪事件210
四、 快马213
五、 历数朝敌214
六、 咸阳宫215
七、 文觉苦修218
八、 募化簿221
九、 流放文觉223
十、 福原院宣226
十一、 富士川228
十二、 五节会234
十三、 还都238
十四、 火焚奈良239
第六卷
一、 上皇驾崩247
二、 红叶249
三、 葵前251
四、 小督252
五、 檄文258
六、 信使飞报260
七、 入道辞世261
八、 筑岛264
九、 慈心坊266
十、 祇园女御269
十一、 邦纲辞世271
十二、 州俣合战274
十三、 沙哑声276
十四、 横田河原合战278
第七卷
一、 清水冠者283
二、 出兵北国284
三、 拜诣竹生岛284
四、 燧城合战286
五、 愿书288
六、 坠落俱利迦罗谷291
七、 篠原合战293
八、 实盛295
九、 还亡297
十、 木曾致山门牒状299
十一、 返牒300
十二、 平家致山门连署302
十三、 主上离京304
十四、 维盛离京307
十五、 圣主临幸309
十六、 忠度离京310
十七、 经正离京312
十八、 青山琵琶313
十九、 一门离京315
二十、 弃福原318
第八卷
一、 山门御幸323
二、 名虎326
三、 线团329
四、 撤离太宰府331
五、 院宣敕封征夷大将军334
六、 猫间337
七、 水岛合战338
八、 濑尾杀身339
九、 室山343
十、 鼓判官344
十一、 法住寺殿合战348
第九卷
一、 名马生食355
二、 宇治川先锋357
三、 河原合战360
四、 木曾败亡362
五、 樋口诛罚365
六、 六度立功368
七、 三草布阵370
八、 三草合战372
九、 老马374
十、 先后之争376
十一、 二进二出380
十二、 翻越险崖382
十三、 越中前司之死384
十四、 忠度之死385
十五、 生擒重衡387
十六、 敦盛之死388
十七、 知章之死390
十八、 落水392
十九、 小宰相投海393
第十卷
一、 悬首示众401
二、 大内女官403
三、 屋岛院宣407
四、 回奏407
五、 戒文410
六、 押赴东海道412
七、 千手前415
八、 横笛419
九、 高野山421
十、 维盛出家423
十一、 参诣熊野425
十二、 维盛投海427
十三、 三日平氏430
十四、 藤户434
十五、 大尝会437
十六、 御幸高野438
第十一卷
一、 逆橹445
二、 胜浦•大坂越447
三、 嗣信之死450
四、 那须与一453
五、 弓落水454
六、 志度合战456
七、 斗鸡•坛之浦合战458
八、 远矢461
九、 安德帝投海463
十、 能登殿绝命464
十一、 八咫镜归都467
十二、 剑469
十三、 一门游街示众472
十四、 镜474
十五、 文书476
十六、 副将被斩477
十七、 腰越状479
十八、 大臣殿被斩482
十九、 重衡被斩485
第十二卷
一、 大地震491
二、 染布匠人492
三、 流放平大纳言493
四、 土佐坊被斩494
五、 判官离京497
六、 吉田大纳言498
七、 六代499
八、 长谷六代506
九、 六代被斩510
灌顶卷
一、 女院出家519
二、 移居大原520
三、 御幸大原522
四、 六道526
五、 女院往生529
附录
附一平家谱系图534
附二源氏谱系图536
附三平安时代日本年号与西历对照表537
附四平安京大内图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