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蒋介石四大秘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549133
  • 作      者:
    郑明武著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详细介绍蒋介石四大秘书传奇人生

深刻剖析民国历史和人物的悲情命运

国民党D一支笔,宣传秘书——陈布雷蒋介石首席智囊,决策秘书——杨永泰大内总管、公文秘书——陈   方国民党理论家,理论秘书——陶希圣


展开
作者简介

郑明武,安徽利辛人,现为新锐青年作家,主要关注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政治、军事史,在此领域著作颇丰。作品以幽默、流畅的语言风格,独特、深邃的见解而引发关注。目前已经出版《捍卫蒋介石的敢死卫队》《毛泽东四大秘书》《共和国铁拳内卫》等多部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民国是一个特殊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少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打下扎实国学功底,年稍长,又接受西学,可谓通古今,贯中西;那个时代的文化多元、自由、包容,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碰撞,有利于各类人才的诞生;那个时代的政局混乱,为执时代之牛耳,各个派系争相吸纳、培养和破格任用人才,有利于人才的崛起。
  于是乎,民国时代各类人才辈出,其盛况,上可直追春秋战国,中可比肩三国南北朝,下不逊于五代十国,至有“华夏多才,民国为盛”之说。

展开
精彩书摘
  一秘
  陈布雷——宣传秘书、国民党第一支笔
  他本是报界奇才,希望毕生致力于报界,却被蒋介石拉进了政治圈,从此步入政坛;他不愿做官,却不断升迁,一步步进入国民党权力核心,成为蒋介石“文胆”“智囊”,以一支笔驭万民;他聪颖绝顶,却无法摆脱传统忠孝文化束缚,对蒋介石忠贞不贰,当蒋家王朝大厦将倾时,他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遗书里仍不忘向蒋表示“负国负公”。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一个正直磊落的人,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最后却以悲剧落幕。他的悲剧源于自己的选择,源于自己的性格,更源于那个特殊的时代!
  个人简介
  姓名:陈布雷,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笔名布雷
  籍贯:浙江省慈溪县
  生卒:1890年—1948年
  毕业院校:浙江高等学堂
  历任官职:浙江省政府秘书长、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等。
  主要事迹:蒋介石“文胆”和“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长期追随蒋介石,参与国民党上层决策,为蒋草拟大量文稿。
  成为蒋介石秘书原因:
  ◇出身于书香门第,聪颖勤奋,文采出众,20多岁就在上海报界享有盛誉。
  ◇民国奇人张静江、元老陈训正力荐。
  ◇人品端方,受蒋介石敬重。
  大事年表
  1890年——生于浙江省慈溪县西乡官桥的一个茶商之家。
  1894年——接受启蒙教育。
  1894年——至祝家渡拜袁莘畊为师,后又从大哥陈训正读书。
  1903年——应童子试,背榜第151名;11月随父赴宁波参加府试,得第一名。
  1904年——至宁波应院试,录取为第5名。是年3月入慈溪县中学堂,列甲班;组织“覆满同志社”进行反清活动。
  1907年——入浙江高等学堂读书。
  1909年——与杨宏农(杨品仙)女士结婚。(杨1919年因产褥热症病故)
  1911年——浙高毕业,应上海《天铎报》之聘,任撰述,开始用“布雷”笔名。
  1912年至1919年——在宁波效实中学任教,加入同盟会,兼任宁波《四明日报》撰述,并为上海《申报》撰稿。
  1920年——应上海商务印书馆之聘,赴上海参加《韦氏大字典》编译。
  1921年——与王允默女士结婚。
  1926年——邵力子携蒋介石亲自签名的照片赠陈布雷。
  1927年——与潘公展同至南昌见蒋介石。在南昌加入国民党。4月,出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5月,赴南京任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
  1928年——辞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职,赴沪任《时事周报》总主笔,兼办“戊辰通讯社”,创办《新生命月刊》。
  1929年——随蒋介石赴北平。
  1934年——赴南昌,任军委会南昌行营设计委员会主任。
  1936年至1945年——任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委员,并主持宣传小组。
  1946年——任国民党政府委员。
  1947年——任国民党政府总统府国策顾问,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
  1948年——自杀亡故,终年58岁。
  引子
  1948年秋的一天,位于南京丁家桥16号的一幢法国宫殿式建筑外戒备森严,因为这里是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正在这里办公。
  快近中午时分,已经站了几个小时的卫兵有些懈怠了。就在这时,一声急促、尖锐而又刺耳的刹车声引起了卫士的警觉。抬眼望去,只见大门外一辆别克轿车刚刚熄火,但右前轮已经冲上了第一级石阶。一个年轻男子从车里冲了出来,直接向大门跑来。
  有情况!大门外的卫士被这突然出现的一幕惊呆了,只有两名机警的卫士反应了过来,赶忙准备掏枪。还没来得及开枪,卫士认出了这名男子,就奇怪地问:“兄弟,发生了什么大事,不用搞得这么紧张吧?”
  这名男子没有顾得上和卫士打招呼,一头闯进了中央党部大门。恰巧蒋介石的侍卫长俞济时迎了上来,问:“什么事?”
  男子神色慌张地说:“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立即报告委员长。”
  跟随在蒋介石身边多年的俞济时,立即意识到问题非常严重,来不及询问具体事由,他就让男子在休息室等待,而他则立即去请示蒋介石。就在男子等待蒋介石“召见”时,他突然发现蒋介石和俞济时竟然亲自来到了休息室。
  这名男子为何会享有如此“礼遇”呢?原来这名男子叫陶永标,是蒋介石第一“文胆”陈布雷的副官。陈布雷刚刚于昨夜自杀,陶永标是来向蒋介石汇报陈布雷死讯的。
  ……
展开
目录
一   秘
陈布雷——宣传秘书、国民党第一支笔
引子005
第一章 在半推半就中开始
蒋介石主动赠送“玉照”007
“当代吕不韦”从中推动010
共产党员推荐陈布雷说012
第一次见到蒋介石015
蒋第一次“求婚”遭拒017
一对“新人”走到一起019
一份意义重大的“辞职信”022
和蒋介石一同下野025
起草《祭告总理文》026
出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030
在“土豪”手下任厅长032
见证“土豪”张静江落幕034
再次来到蒋介石身边036
因“约法”之争提出辞职038
第二次和蒋介石一起下野041
一对“新人”正式结合043
第二章 相敬如宾的“君臣”
《敌乎?友乎?》成为败笔047
出任侍从室二处主任050
在蒋介石崛起时累倒了052
两广事变与《报国与思亲》055
违心起草《西安事变半月记》057
庐山谈话令国人振奋060
撰文号召全面抗战062
起草《驳斥近卫东亚新秩序》065
被陈立夫胁迫加入CC067
高度预见性的奥秘069
为孔祥熙案做说客072
靠坚持成为蒋介石“文胆”075
第三章 此树婆娑生意尽
重庆谈判前后的忧郁077
处分周佛海时的无奈079
宣传事业的领导者082
为蒋介石修家谱084
“叛逆”女儿走上另一条路086
文章多拼凑而成089
面对通货膨胀的无奈091
无力回天自回天093
二   秘
杨永泰——决策秘书、民国第一谋臣
引子101
第一章 不完美的个人简历
“二哥”黄郛的隆重推荐104
从立宪派转为革命派106
预测对了,却做错了108
又得“善于钻营”恶名111
一场挥金如土的政治豪赌114
蒋介石对简历很失望117
自己争取表现机会119
杨永泰的另一个好友121
一席话令蒋介石手舞足蹈122
第二章 “削藩”与“剿共”
“削藩推恩”遭遇挫折125
政治“削藩”遭遇失败127
协助蒋介石平定桂系129
协助蒋介石击败冯玉祥132
中原大战中再显身手134
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137
“整饬吏治”的学问139
被戏称为“七分厅长”141
不择手段擅权固宠142
建议成立侍从室145
杨永泰与“新生活运动”147
为第五次“围剿”“立功”150
第三章 四处结怨中落幕
略施小计击垮CC系阴谋153
CC系发动“倒杨”运动156
“倒杨”运动草草了事158
扑朔迷离的南昌大火161
以退为进击败对手163
一个计策两家欢喜165
帮助刘湘成为“四川王”168
兵不血刃控制四川170
“乾坤袋”秘密暴露172
湖北发起“倒杨”运动175
最后时光依旧我行我素177
三   秘
陈方——公文秘书、大内总管
引子185
第一章 在杨永泰帮助下起步
一篇文章引起杨永泰注意187
两大“才子”惺惺相惜189
第一次来到蒋介石身边191
杨永泰的真诚保护193
到杨永泰身边去工作196
再次回到蒋介石身边198
第二章 抗战期间谨慎从事
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201
“坏老师”教出了“好学生”204
建议受到蒋介石重视的诀窍206
和同事相处的技巧208
陈方原来是个“胆小鬼”211
平抑物价的建议遇挫214
对国民政府现状的不满217
第三章 上升为“大内总管”
组长逆袭升为局长219
陈方是如何成功的221
政学系大佬的无奈224
被“悍妇”杨淑慧逼迫226
晚年以作画打发余生228
四   秘
陶希圣——理论秘书、从政学人
引子235
第一章 学而优则出为仕
清末读书少年郎237
江风塔影一教书匠239
勤奋上进的小编辑242
理论出色转入军校244
“武汉大风暴”前后248
弃学从政进入权力中心249
第二章 “公竟渡河”的遗憾
受到蒋介石信赖252
加入“低调俱乐部”254
陶希圣的书生意气257
汪伪高层出现分裂259
陈璧君败给“乡下女人”261
再次回到蒋介石身边264
第三章 国民党权威理论家
协助起草《中国之命运》267
陶希圣谈写社论心得270
抗战胜利之初的经历272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74
管窥蒋介石的用兵方略277
随同蒋介石视察北平279
起草1949年元旦文告281
发表1949年元旦文告28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