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between nothing and everything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274860
  • 作      者: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美)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Cynthia Brown),(美)克雷格·本杰明(Craig Benjamin)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现代、科学的起源故事,讲述我们周遭的一切是如何形成的。
  这是打破地域、国家、民族、种族、宗教界限的普遍性历史,作者总结出138亿年历史演进中的八大突破,称其为八大“门槛”。
  它交叉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在20多年教学实践、听取全球500余所高中及大学师生反馈基础上撰写而成。
  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世界史学会会长联袂编写,“微软之父”比尔 盖茨倾情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大卫 克里斯蒂安(DavidChristian),牛津大学博士,主要任职于悉尼麦考瑞大学。1989年,他开始在麦考瑞大学讲授大历史课程;1991年,他在《世界历史》上发表题为《为“大历史”辩护》的文章,首次为他的课程取名“大历史”;2010年,他与比尔盖茨一起成立“大历史项目”,这是面向中学生和普通公众的免费大历史网络课程,2013年底启动。克里斯蒂安是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和人文学会会员,同时也是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辛西娅 斯托克斯布朗(CynthiaStokesBrown),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国际大历史学会的创会委员。任职于加州多米尼克大学,2007年出版了《大历史:从大爆炸到当下》,此后,她一直参与多米尼克大学的大历史项目。
  克雷格 本杰明(CraigBenjamin),麦考瑞大学博士,密歇根伟谷州立大学梅吉尔荣誉学院历史学副教授,出版和发表了许多论述古代中亚历史、大历史以及世界史的著作和文章,现为世界史学会会长。

  刘耀辉,湖南邵阳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世界史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兴趣和关注的领域为英国史、近代欧洲思想文化、西方史学理论等。已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译著主要有《历史学的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史诗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追寻文明的起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历史》所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的过去,还包括地球的过去,乃至宇宙的过去。阅读本书,读者将会追溯一段始于138亿年前的历史,这段历史以大爆炸和宇宙出现为开端。大历史包含了宇宙学、地球与生命科学、人文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它们融合为一种单一的、具有普遍性的历史叙述,对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做出了尽可能科学、全面的介绍。
  书中总结出大历史演进中的八大突破,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某种全新事物的出现。他们将这些突破称为“门槛”。从宇宙到地球,从最初的生命到人类,从农耕文明到现代革命,作者按照从“无”到“有”的顺序,以八次突破为线索,勾勒出世间万物的产生与发展。最终,本书以大历史的视角,对我们的近期未来和遥远未来做出了预测。


    

展开
精彩书评

“大历史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结合为一种单一、宏大且易懂的叙述。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可以与牛顿在17世纪以统一的运动规律将天与地结合起来的方式相媲美,它取得了近似达尔文在19世纪以一套进化理论将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统一起来的成就。大历史是世界史许多目标的自然延伸。”

                ——威廉·麦克尼尔,前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

“大历史能做的,是向我们展示我们自身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我们面临的危机;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现我们拥有集体学习的力量。我希望遍布全球的下一代都能够了解大历史,并通过大历史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一群人要为全世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建立一个免费的大历史在线教学纲要。”

                                ——大卫·克里斯蒂安,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大卫·克里斯蒂安真的打动了我。这个家伙将各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铸造了一个单一的框架。真希望我年轻的时候就能学到大历史,因为它能为我提供一种思考学校作业和阅读的全新方式。它在非常有趣的历史语境中讲述科学,它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解释了如何将科学应用到大量当下议题之中。”

                                                ——比尔·盖茨,“微软之父”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论   什么是大历史以及如何研究它

 

 

考察整个过去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向你们介绍一种看待过去的新视角,它是由众多不同学科的学者在晚近建构起来的,这些学科涉及历史学、地质学、生物学以及宇宙学等。与以往相比,现在我们可以描绘更多的过去,而且可以做得更精确。因此,当前是各种历史研究的革命性时刻。

在我们对过去的理解中,这些变化大多数发生于 20世纪中期以后,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所说的精密计时革命(chronometric revolution)的结果。

精密计时革命之前的历史

精密计时革命的核心内容,是一系列为过去事件定年的新技术。

为过去的事件测定年代的方法,是我们理解过去的基础。事实上,如果没有日期,我们也就不可能有“历史”。如果我们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但是不了解它的序列,不清楚它发生的时间,那么,我们眼中的过去,就是一堆没有意义、没有深度、也没有真实形状的杂乱事件的堆积而已。日期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因为它们允许我们以年代顺序“描绘”过去,在时间中考察它的形状。我们如此绘制的世界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强烈的意义感。然而,仅仅几十年之前,我们绘制过去的能力还非常有限。我们只能够为极小一部分过去提供确切的年代,它们要么恰好被人们记住了,要么刚好有文献记载。

20世纪中期之前,书面文献提供了最重要和最可靠的方式以确定过去事件的年代。结果,历史意味着“通过书面文献材料考察的过去”。

很不幸,尽管书面文献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靠的日期,但是,它们也让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局限于过去很小一部分,即它们恰好阐明的那部分。于是,历史仅仅指“人类的历史”。更糟糕的是,在实践中,历史只不过是富有者和有权势者的历史,因为只有这些人能够创作书面文献(或者雇用书记官替他们完成)。由此而来的结果就是,在最近几个世纪大众识字率提高之前,历史的主体是帝王将相、他们发动的战争、他们创作的文学以及他们信奉的神灵。过去的绝大部分处于黑暗之中,绝大多数人的经历、思想和生活方式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我们无法讨论没有文字的社会,除非那些能够创作的人(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或中国史学家司马迁那样的人)恰巧提到了它们。即便如此,有读写能力的社会对那些没有读写能力的邻居做出的思考和讨论,往往有悖事实。面对文字创造之前的时代,我们更是一筹莫展。而那些时代是相当重要的,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到,那些时代至少涵盖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95%的时间。最后,历史学把人类出现之前的一切事物排斥在外,尽管从 18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就着手理解地质事件发生的序列。总而言之,史学家对书面文献的依赖,意味着历史基本上是关于那些会写作之人(他们只占人类很小一部分)的历史。因此,毫不奇怪,历史事实上仅仅是政府、战争、宗教和贵族的历史。

精密计时革命之后的历史

20世纪中期,测定过去事件年代的新方法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过去的理解。此后,

我们能够为所有文献都未曾记载的事件提供确切日期,这些事件可以回溯到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甚至宇宙的起源。

在这些新技术中,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建立在放射性测年法(radiometric dating)之

上。放射性测年技术的依据在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会遵循一种很有规律的节奏,最终形成新的子物质(daughter materials)。这意味着,如果你有一块含放射性元素(比如铀)的材料,你就可以测量有多少子物质(比如铅)已经形成,从而能够估算出这块材料的形成时间。

    20世纪10年代,以这种方式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潜能得到了重视,但是,放射性测年技术

在当时还不太可靠,也不便宜,因而无法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得到广泛使用。碳-14纪年法

是最早得到广泛应用的放射性测年技术,因为这种测年方法建立在碳的一种特殊形式(或

同位素,同位素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内核具有不同中子数,因此,它们的原子重

量也有点不一样)的衰变之上。碳-14测年由威拉德·F ·利比(Willard F. Libby)于20

世纪50年代早期开发。利比曾经在核武器工厂工作,工作人员也需要具备能力分离和测量特定元素(就核武器研制来说,是指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碳-14测年革新了考古学,促使考古学有可能测定5万年之前的含碳物质(包括生物有机体的绝大多数残留物)。这比文献记载的最早时间要古老10倍。很快,许多其他的放射技术得到开发,从而让我们的年代学在时间上回溯得更久远。这些方法使用了放射性物质,比如衰变很慢的铀元素,这样,人们就可以测定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之前形成的物质的年代。1953年,克莱尔·佩特森(Clair Paterson)通过测定陨石中铀衰变产生的铅,从而确定了地球的年龄。

其他非放射性测年法也得到开发。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基因测年。1953年,遗传密码(genetic code)的活动方式被发现,此后,人们就可以比较不同物种的DNA之间的差异。(DNA是一种分子,存在于所有活的细胞中,它含有用来形成和维持分子的遗传讯息,并且将那种讯息遗传给子代的分子。更详细的内容参见第3章。)1967年,文森特· 萨里奇(Vincent Sarich)与艾伦·威尔逊(Alan Wilson)指出,大多数DNA会在漫长的时期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意味着,这种变化也可以被当作时钟来使用。通过比较两种相关物种的DNA,我们可以大致得知它们在何时拥有共同祖先。基因测年改变了我们对人类自身以及对其他物种进化的理解。比如,基因测年表明,黑猩猩和人类在700万年之前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个发现在人类进化史研究中引起了一场革命。与此同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开发新方法来估算恒星的年龄,并进而估算整个宇宙的年龄。通过使用欧洲航天局普朗克卫星——2009年发射升空用以研究宇宙背景辐射——传回的数据,天文学家已经得到了关于宇宙起源时间的更精确数据!宇宙形成于138.2亿年之前;在本书中,我们取一个约数,即138亿年。

为过去事件测定年代能力发生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过去的理解。1919年,当H. G.韦尔斯(H. G. Wells)尝试写作一部“普世的”历史作品时,他承认,他无法为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前 776年)之前一切事件提供确切的时间。今天,我们甚至能够为宇宙起源之际的事件提供合理的时间。突然间,我们能够在坚实的科学证据之上建构关于整个过去的历史,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


展开
目录

简目

序 言

作者简介

导 论 什么是大历史以及如何研究它?

第1 章 前3道门槛:宇宙、恒星和新化学元素

第2 章 第4 道门槛:太阳、太阳系与地球的出现

第3 章 第5道门槛:生命的出现

第4 章 第6道门槛:人亚科原人、人类与旧石器时代

第5 章 第7道门槛:农业起源与农业时代早期

第6 章 跨越一道小门槛:城市、国家与农耕文明的出现

第7 章 第一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非洲- 欧亚大陆

第8 章 第二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非洲- 欧亚大陆

第9 章 第三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其他世界区

第10 章 即将跨越第8道门槛:迈向现代革命

第11 章 跨越第8道门槛:通向现代性的突破

第12 章 人类世:全球化、发展与可持续性

第13 章 更多门槛?未来的历史

词汇表

出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