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趣味逻辑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515144
  • 作      者:
    刘润泽著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润泽,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教授,中国逻辑学会会员,北京创新研究所国际汉语部主任,北京创新学会研究员,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国防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北京艺术创作中心理事。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老干部大学任教,获总后勤部政治部颁发的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已出版著作:《传统逻辑体系探析》《趣味论辩学》《现代汉语诗韵》《计谋与谋局》《逻辑智慧精粹》《论辩智慧精粹》《运筹谋略》《科学探索逻辑》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如何指导人们去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与奥秘的新逻辑体系,突破了现代通行的逻辑教材的旧框框,为传统逻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独特的改革方案,观点鲜明,反对用数理逻辑取代传统逻辑的片面看法,主张改造并发展传统逻辑,使之更好地为现代人的思维服务。书中将传统逻辑在认识、表达和论辩等方面的应用充实为三大部分,精选了100个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索故事进行评析,通过剖析其中所蕴含的逻辑哲理,借以提高读者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

展开
精彩书摘
  逻辑学是研究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与基本原则的学说。
  列宁说:“逻辑学是和认识论一致的。……逻辑学是关于认识的学说,是认识的理论。……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86、194、375页)列宁阐明,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
  这里所介绍的逻辑学即列宁所说的“逻辑学”,它是“和认识论一致的”,是“关于认识的学说”,是“认识的理论”。
  本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与基本原则,这些内容即通常所说的“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在科学史上,曾经产生过很多伟大的科学发现与发明。例如,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发现镭元素,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元素,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奥斯特发现电磁效应,伏打发明电池,琴纳发明牛痘免疫法,古德伊尔发明硫化橡胶,波义耳发明酸、碱指示剂,卡默德、介兰制成“卡介苗”,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卡文迪什揭开物质化合的奥秘,等等。这些伟大的科学发现与发明,都是借助于逻辑方法完成的。
  这里介绍的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可视之为辩证法的具体方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归纳是‘上升的辩证法’,……分类是‘下降的辩证法’。”(《逻辑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页)柏拉图把“归纳”和“分类”称之为“辩证法”是有道理的。
  认识客观世界,要应用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去思索,遵循认识事物的基本原则去探寻,无论是自然科学问题还是社会科学问题,都要借助于这些逻辑知识去研究。
  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3页)这里介绍的逻辑方法,是认识客观世界时所用的最具体的科学方法。
  认识客观世界,首先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去接触客观外界的现象形成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步。感性认识是由人的眼、耳、鼻、舌、身五个感觉器官完成的,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认识结果。
  我们认识到太阳明亮、晴空蔚蓝、湖水碧绿、樱桃鲜红、骆驼高大、蚂蚁微小、青山静立、江水奔流等,这些是由视觉器官——眼睛完成的;认识到鸣虫啾啾、燕语呢喃、溪流淙淙、海涛呼啸、琴曲悠扬、炮声隆隆等,这些是由听觉器官——耳朵完成的;认识到桂花香、狗屎臭、狐狸臊、山羊膻、鱼虾腥等,这些是由嗅觉器官——鼻子完成的;认识到青梅酸、甘蔗甜、黄连苦、秦椒辣、柿子涩、食盐咸等,这些是由味觉器官——舌头完成的;认识到冰雪凉、火焰热、海绵软、岩石硬等,这些是由触觉器官——身体的肌肤完成的。这些都是感性认识。
  认识到事物的光色、形状、动态、静态、声音、气味、滋味、凉热、软硬等属性,都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是人的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
  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说:“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所得到的感性认识需要应用逻辑方法进行加工,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思想,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步。理性认识是由人的大脑完成的,是人的思维器官大脑对事物的认识结果。
  人们常把感性认识比作原材料,把大脑比作加工厂,那么,逻辑方法则好比是加工厂里的机器。也就是说,大脑是用逻辑方法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的。只要掌握了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应用逻辑方法进行一番加工,就能得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有十五种:分析法、综合法、分类法,比较法、递比法、排除法,联缘法、溯因法、度果法,觅差法、对照法、察变法,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
  认识客观世界,要认识事物的五个内容:事物的属性、事物的类别、事物属性的比较、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事物的演化规律。
  认识事物的属性,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运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完成的;认识事物的类别,是运用分类法完成的;认识事物属性的比较,是运用比较法与递比法完成的;认识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运用联缘法、溯因法、度果法、觅差法与对照法完成的;认识事物的演化规律,是运用察变法完成的。在此基础上,还要运用归纳法、演绎法与类比法,对事物的五个内容进行归纳、演绎与类比的认识。这些内容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进行逻辑思维的范畴。
  毛泽东说过:“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262页)
  应用逻辑方法,就能够使认识“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得以完成“认识的真正任务”。
  例如,我们观察到:太阳能发光,牛郎星能发光,织女星能发光,天狼星能发光,比邻星能发光,老人星能发光,爱普西仑星能发光,等等,这些都是用人的感觉器官眼睛所得到的感性认识。应用归纳法,通过思索,概括出太阳、牛郎星、织女星、天狼星、比邻星、老人星、爱普西仑星等属于恒星,就归纳出“恒星能发光”这个结论,把所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毛泽东说:“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即逻辑——编者注)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263页)
  认识客观世界,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各种实践活动,接触客观外界的现象形成了感性认识,经过应用逻辑方法进行加工,就可以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要所掌握的感性材料是丰富而真实的,并且正确地应用逻辑方法进行加工,就能够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探索出客观世界的规律与奥秘。
  逻辑方法都各有自己的特征,在认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逻辑方法。但是,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应用逻辑方法进行探索,既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特征,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这样才能达到认识复杂的客观世界的目的。
  恩格斯说:“经验自然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以致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简直成为无可避免的。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也同样成为无可避免的。因此,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理论思维才能有所帮助。”(《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5页)
  这里介绍的逻辑方法即进行“理论思维”的科学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与奥秘,还可以加工整理前人的实践经验材料。由于没有采用正确的逻辑方法,只是凭“经验的方法”,前人的很多实践经验材料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科学理论,有待于应用逻辑方法进行加工,使之形成系统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
  应用逻辑方法进行探索,要遵守认识事物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就是同一原则。
  同一原则要求认识结果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世界达到一致。衡量一个认识结果是否遵守了同一原则,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凡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认识要予以修正,使之和客观世界达到一致。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二部分  分析法、综合法与分类法
分析法
一、对立关系
二、统一关系
综合法
分类法
一、种类的分类
二、属类的分类
第三部分  比较法、递比法与排除法
比较法
一、事物之属性相似
二、事物之属性相等
三、事物之属性相超
递比法
一、事物属性相似之递比
二、事物属性相等之递比
三、事物属性相超之递比
排除法
第四部分  联缘法、溯因法与度果法
一、多因一果关系
二、合因一果关系
三、一因一果关系
联缘法
一、事物之存在相联缘
二、事物之介入相联缘
三、事物之变化相联缘
溯因法
一、一因一果之溯因
二、合因一果之溯因
三、多因一果之溯因
度果法
一、一因一果之度果
二、合因一果之度果
三、多因一果之度果
第五部分  觅差法、对照法与察变法
觅差法
一、有果有因与无果无因之觅差
二、有果无因与无果有因之觅差
对照法
一、因果关系有误之对照
二、因果关系无误之对照
察变法
一、化一为一之演化
二、化一为多之演化
三、化多为一之演化
四、化多为多之演化
第六部分  归纳法、演绎法与类比法
归纳法
一、事物属性之归纳
二、事物类别之归纳
三、事物属性比较之归纳
四、事物因果关系之归纳
五、事物演化规律之归纳
演绎法
一、事物属性之演绎
二、事物类别之演绎
三、事物属性比较之演绎
四、事物因果关系之演绎
五、事物演化规律之演绎
类比法
一、事物属性之类比
二、事物类别之类比
三、事物属性比较之类比
四、事物因果关系之类比
五、事物演化规律之类比
第七部分  认识事物的基本原则
第八部分  探索故事百例评析
1.鲁班发明锯子的传说
2.鲁班发明木船的传说
3.管仲妙策出迷谷
4.公孙隰朋找水泉
5.炼丹炉中翻火焰
6.张衡奏报地震
7.鲍子都智寻书生家
8.华佗发明麻醉剂
9.祖冲之论月食
10.孙思邈治疗“雀盲眼”
11.孙思邈发现“老鹤草”
12.曹绍夔除“妖”
13.沈括论海潮
14.李时珍在脉象分类中的错误
15.唐伯虎智点鸳鸯谱
16.老吏智断疑案
17.蟠桃会八仙射金钱
18.发现“神曲”的传说
19.梅花鹿泡温泉
20.曲焕章发明云南白药
21.哈尼人发明治伤良药的传说
22.古井在哪儿?
23.吴吉昌科学种棉花
24.李四光测出大油田
25.鸽子辨认方向之谜
26.姑娘们的节日礼物
27.谁与谁是夫妻?
28.五大洲的代号
29.猜帽子游戏
30.段元星用肉眼发现一颗新星
31.天文学家巧熄战火
32.王子与女神
33.聪明的囚徒
34.阿基米德揭开王冠的秘密
35.大西洋岛上的神像
36.生死阄
37.阿丽丝在“健忘的森林”里
38.荒岛上的患病船员
3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40.印第安人发明金鸡纳霜
41.波义耳发明酸、碱指示剂
42.牛顿揭开光谱的奥秘
43.罗蒙诺索夫发现“物质不灭定律”
44.罗蒙诺索夫探索“运动能够产生热”
45.奥恩布鲁格发明叩诊法
46.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
47.卡文迪什揭开物质化合的奥秘
48.伏打发明电池
49.琴纳发明牛痘免疫法
50.戴维发现“笑气”
51.奥斯特发现电磁效应
52.舍拜恩发明火药棉
53.古德伊尔发明硫化橡胶
54.帕金制成苯胺紫
55.德维尔发现“氢脆”现象
56.诺贝尔发明安全炸药
57.李斯特发明消毒法
58.沙皇审理纽扣失踪案
59.贝采利乌斯发现催化剂
60.鲍细霞的肖像
61.莫尔顿发明麻醉药
62.“万能”溶液
63.施旺发现动物细胞核
64.李比希发明化肥
65.法拉第发现漂白剂
66.施瓦布探索地球的磁暴周期
67.李比希改进颜料生产法
68.巴斯德揭开发酵之谜
69.巴斯德发明消毒法
70.萨克斯揭开植物产生淀粉的秘密
71.爱因斯坦的智力题
72.斯米尔诺夫发现大铁矿
73.巴斯德战胜炭疽病
74.科赫发现结核杆菌
75.凯库勒梦中的科学发现
76.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77.穆瓦桑制成人造金刚石
78.门捷列夫的伟大预言
79.伦琴发现X 射线
80.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元素
81.居里夫妇发现镭元素
8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83.兰特斯坦纳发现血型
84.“卡介苗”的诞生
85.福尔摩斯探案
86.法布尔揭开昆虫求偶的秘密
87.理发师的告示
88.艾克曼发现维生素
89.贝克兰发明酚醛塑料
90.克劳德制成霓虹灯
91.布里尔利发明不锈钢
92.劳伦斯制成新元素
93.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94.弗洛里提纯青霉素
95.科学家发明农药
96.伍德沃德发现大铜矿
97.揭开“怪洞”之谜
98.啤酒冒气泡引起的发明
99.发霉的花生与癌症
100.生物钟
编后语
一、关于概念
二、关于判断
三、关于推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