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诗经》
和歌高度成熟的标志
日本三大古典和歌集之一
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纤细婉丽的“古今调”奠定日本和歌史上主流歌风基调
开拓性的“五七调”三句译案全面呈现“歌体”之美
《古今和歌集》是继《万叶集》之后的第二部和歌集,成书于公元905年,是日本**部“敕撰(天皇敕命编选)”的和歌集,与我国的《诗经》一样,反映了当时的人文风貌。显示了和歌在艺术上的高度成熟,形成了与浑朴的“万叶风”所迥然不同的纤细、婉约、浪漫、唯美的“古今风”,奠定了后来陆续编纂付梓的多种“敕撰和歌集”的基础,《古今和歌集》序,则标志着所谓“歌道”(和歌之道)即和歌理论的形成,《古今集》与《万叶集》、《新古今集》一道,是日本文学史上公认的*重要的三部古典和歌集,对此后的日本民族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流作品,《古今和歌集》是一部巨大的文学宝库,其文之流畅与优美奠定了其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
夫和歌者,托其根于心地,发其花于词林者也。人之在世,不能无为。思虑易迁,哀乐相变。感生于志,咏形于言。是以逸者其词乐,怨者其吟悲,可以述怀、可以发愤。动天地,感鬼神,化人伦,和夫妇,莫宜于和歌。
和歌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若夫春莺之啭花中,秋蝉之吟树上,虽无曲折,各发歌谣,物皆有之,自然之理也。然而神世七代,时质人淳,情欲无分,和歌未作。逮于素盏鸣尊到出云国,始有三十一字之咏,今反歌之作也。其后虽天神之孙,海童之女,莫不以和歌通情者。爰及人代,此风大兴,长歌、短歌、旋头、混本之类,杂体非一,源流渐繁,譬犹拂云树生自寸苗之烟,浮天浪起于一滴之露。至如难波津之升献天皇,富绪川之篇报太子,或事关神异,或兴入幽玄。
但见上古之歌,多存古质之语,未为耳目之玩,徒为教诫之端。古天子每良辰美景,诏侍臣预宴筵者献和歌,君臣之情,由斯可见,贤愚之性,于是相分,所以随民之欲择士之才也。
自大津皇子之初作诗赋,词人才子慕风继尘,移彼汉家之字,化我日域之俗,民业一改, 和歌渐衰。然犹有先师柿本大夫者,高振神妙之思,独步古今之间,有山边赤人者并和歌仙也。其余业和歌者,绵绵不绝。及彼时变浇漓,人贵奢淫,浮词云兴,艳流泉涌,其实皆落,其花孤荣。至有好色之家,以之为花鸟之使,乞食之客,以之为活计之媒,故半为妇人之右,难进丈夫之前。
近代存古风者,才二三人而已。然长短不同,论以可辨,花山僧正,尤得歌体,然其词华而少实,如图画好女徒动人情。在原中将之歌,其情有余,其词不足,如萎花虽少彩色而有薰香。文琳巧咏物, 然其体近俗,如贾人之著鲜衣。宇治山僧喜撰,其词华丽而首尾停滞,如望秋月遇晓云。小野小町之歌,古衣通姬之流也,然艳而无气力,如病妇之著花粉。大友黑主之歌,古猿凡大夫之次也,颇有逸兴而体甚鄙,如田夫之息花前也。此外,氏姓流闻者,不可胜计,其大底皆以艳为基,不知歌之趣者也。俗人争事荣利,不用咏和歌,悲哉!虽贵兼将相,富余金钱,而骨未腐于土中,名先灭于世上,适为后世被知者唯和歌之人而已,何者,语近人耳,义贯神明也。
昔平城天子诏侍臣,今撰《万叶集》。自尔以来,时历十代,数过百年。其后,和歌弃不被采,咀风流如野宰相,雅情如在纳言,而皆以他才闻,不以斯道显,伏惟陛下御宇,于今九载,仁流秋津洲之外,惠茂筑波山之阴,渊变为濑之声,寂寂闭口,砂长为岩之颂,洋洋满耳,思继既绝之风,欲兴久废之道。爰诏大内记纪友则、御书所预纪贯之、前甲斐少目凡河内躬恒、右卫门府生壬生忠岑等,各献家集并古来旧歌,曰《续万叶集》。于是重有诏, 部类所奉之歌,勒为二十卷,名曰《古今和歌集》。
臣等词少春花之艳,名窃秋夜之长,况乎进恐时俗之嘲,退惭才艺之拙,适遇和歌之中兴,以乐吾道之再昌。嗟乎,人麿既没,和歌不在斯哉!
于时延喜五年,岁次乙丑,四月十八日,臣贯之等谨序
译本序 ……………………………………………………………………王向远001
真名序…………………………………………………………………………………001
假名序…………………………………………………………………………………001
第一卷 春歌上(第1-68首) ……………………………………………………001
第二卷 春歌下(第69-134首) …………………………………………………029
第三卷 夏歌(第135-168首)……………………………………………………054
第四卷 秋歌上(第169-248首)…………………………………………………067
第五卷 秋歌下(第249-313首)…………………………………………………096
第六卷 冬歌(第314-342首)……………………………………………………121
第七卷 贺歌(第343-364首)……………………………………………………132
第八卷 离别歌(第365-405首)…………………………………………………141
第九卷 羁旅歌(第406-421首)…………………………………………………158
第十卷 物名歌(第422-468首)…………………………………………………166
第十一卷 恋歌一(第469-551首)………………………………………………186
第十二卷 恋歌二(第552-615首)………………………………………………210
第十三卷 恋歌三(第616-676首)………………………………………………232
第十四卷 恋歌四(第677-746首)………………………………………………255
第十五卷 恋歌五(第747-828首)………………………………………………280
第十六卷 哀伤歌(第829-862首)………………………………………………308
第十七卷 杂歌上(第863-932首)………………………………………………322
第十八卷 杂歌下(第933-1000首) ……………………………………………349
第十九卷 杂体歌(第1001-1068首)……………………………………………375
第二十卷 大歌所御歌神乐歌冬歌(第1069-1100首)…………………………408
附:墨灭歌(第1101-1111首)……………………………………………………420
译者后记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