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映像与幻想:古代西方作家笔下的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112031
  • 作      者:
    万翔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组织编写。其编撰意图在于,通过讲诉中国古代对外交流领域的传奇故事,让人们了解中国与世界关系之紧密乃是有着长远渊源的。本套丛书,执笔者不是学界大佬,就是后起新秀,所以史实可靠,文笔生动,而且利用其研究资源,提供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以供鉴赏。
本套丛书,不但可用作教育研究的辅助读物,也可用作旅游观光的参考指南,还可供茶余饭后阅读怡情,更可为具有一定历史知识水平又喜好探古猎奇的读者提供许多惊喜。
展开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目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中国先秦时代的马》,研究兴趣包括中西交通史、中国古代史和汉语言文字研究,曾在《欧亚学刊》、《传统中国研究集刊》、《敦煌吐鲁番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学报》中发表过几篇文章。此书是对万翔所著硕士毕业论文的扩充和详解。
展开
内容介绍
《映像与幻想:古代西方作家笔下的中国/丝瓷之路博览》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古希腊罗马文献中关于中国和远东地区的记载。笔者试图就其中存在的真实与想象进行讨论和区分,并结合当时的史实,探寻有关中国记载的语言、地理和历史文献的来源。第一章是对文献记载与历史上相关研究的扼要回顾。笔者从古希腊罗马文献关于远东的最早记载开始,概述了古代中国——“赛里斯”这一形象在古典文献中记载的脉络。第二章是对记录赛里斯问题的古希腊罗马文献的文本分析。笔者选取有典型性的文献,分四种类型分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西方文献中关于赛里斯记载的特点。在第三章里,笔者试图说明,西方古典作家对赛里斯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最终对应了中国人的形象。在本文的第四章,笔者就西方史料价值和丝织品贸易两个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第五章结论中,笔者对主题所反映的意义进行了总结。
展开
精彩书摘

古罗马诗人想象中的中国影像

也许是得自希腊化时代或更早时期的传说,由于距离遥远和文化差异,中国的形象被赋予了诗意和想象,漂洋过海,在古罗马文献中演化成一朵奇葩。在罗马黄金时代三大诗人维吉尔(Virgil)、贺拉斯(Horace)和奥维德(Ovid)的诗作中,赛里斯的形象十分奇妙。而在风格迥异的散文家的作品中—精炼的西塞罗(Cicero)、犀利的塞涅卡(Seneca)和写实的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赛里斯代表着奢侈或瑰丽的东方未知世界和人间乐园。

尽管作家们以赛里斯的故事作为其宏篇大论的注脚,或壮丽诗篇的点缀,赛里斯国与赛里斯人,还是以斑驳的印象凑出了一幅有趣的拼贴画,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形象。维吉尔的《田园诗》(Georgics)和贺拉斯的《抒情诗集》(Odes)分别提到了赛里斯人从树上采羊毛和赛里斯国产的坐垫。现存文献中的serica(其形式为复数,单数为sericum),即“赛里斯织物”这一名词,首先出现在公元前1 世纪抒情诗人普罗佩提乌斯(Propertius)的《哀歌》(Elegies)中。自此以后,赛里斯这一名称便与西方世界的丝绸供应者的身份联系起来。古典世界以来,这种价抵黄金的名贵织物的来历成为西方作家笔下的难解之谜。而赛里斯商人的形象,以及他们经商的诚实与奇特方式,也成为希腊罗马史家津津乐道的内容。


老普林尼对中国人的想象

老普林尼所著的《自然史》对赛里斯的记载颇为详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特别是有两处提到了赛里斯人的特征:“(在世界东方)首先遇到的一族人是赛里斯人,他们以其树木中出产的羊毛而名闻遐迩。赛里斯人将树叶上生长出来的白色绒毛用水弄湿,然后加以梳理,于是就为我们的女人们提供了双重任务:先是将羊毛织成线,然后再将线织成丝匹。它需要付出如此多的辛劳,而取回它则需要从地球的一端翻越到另一端:这就是一位罗马贵妇人身着透明薄纱示其魅力时需要人们付出的一切。赛里斯人举止温文敦厚,但就像其树林中的动物一样,不愿与人交往,虽然乐于经商,但坐等生意上门而绝不求售。”

接下来的一段描写更具有戏剧性:“赛里斯人居于伊莫都斯山(Hemodus)以外,(锡兰的)人们曾经见过他们,以其商业而著名。(锡兰使节)拉契亚斯(Rachias)的父亲曾经造访过赛里斯国,而使节们自己也曾见过赛里斯人。他们描述说赛里斯人身材高大超乎常人,长着红色头发、天蓝色的眼睛,说话声音很粗,交易时不说话。这一叙述与我们的商人所述相同:他们把运去的货物放置在河对岸,与赛里斯人用来易货的商品并列,如果赛里斯人满意就取走货物。”与梅拉所述一样,老普林尼的记载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对赛里斯人贸易方式和外形的描述,在古典时代诸作家中是最详细、最全面的。从他的描述来看,赛里斯人绝非是今天生活在中国内地的汉族人的形象,而是具有非常像欧洲人外形的民族。这恰恰与新疆地区当时居住的人民形象相合。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西方关于远东的记载
一 西方关于远东的最早记录 / 2
二 贯穿西方古典世界的赛里斯 / 16
三 近代学者研究下的赛里斯、秦奈与中国 / 22
四 二战后对古典文献关于中国部分的研究 / 29
第二章
历史的映像—文本的再检讨
一 文献的选取与分类 / 36
二 罗马诗人和剧作家笔下的赛里斯 / 38
三 希腊罗马史地学家笔下的赛里斯、秦奈与中国 / 53
四 罗马帝国宗教作家笔下的赛里斯 / 77
五 晚期罗马帝国与早期拜占庭时期作家的描述 / 87
第三章
映像对面的原象
—真实的远东世界与虚幻的中国印象
一 赛里斯与秦奈—来自何方的名字 / 108
二 何处是赛里斯—历史地理的讨论 / 119
三 他们是中国人吗 / 142
第四章
西方古典文献对于古代中国记忆的尾声
一 远方的映像—作为东西方交往史料的价值 / 156
二 丝绸与赛里斯—历史的可能与误读 / 162
三 西方关于中国的映像与幻想 / 16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