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分析的可用性
1.2 准则
1.3 方法体系
1.4 静气动弹性现象
1.5 关于正负方向的约定
第2章 对称机动飞行
2.1 对称机动飞行的定义
2.2 对称机动载荷因数
2.3 定常状态对称机动
2.4 突发俯仰机动
2.5 突发非校验俯仰机动
2.6 突发校验机动(商用飞机要求)
2.7 突发校验机动(军用飞机要求)
2.8 最小的俯仰加速度要求
第3章 滚转机动
3.1 结构载荷分析所需参数
3.2 对于滚转机动分析的对称载荷因数
3.3 滚转机动的操纵面偏转角
3.4 滚转机动的运动方程式
3.5 最大滚转加速度及速度的规定
3.6 滚转终止情况
3.7 非线性横向操纵输入
3.8 气动弹性效应
第4章 偏航机动
4.1 结构载荷分析所需参数
4.2 方向舵机动的要求——FAR 25准则
4.3 发动机停车机动的要求——FAR 25准则
4.4 偏航机动的运动方程
第5章 大气湍流中的飞行
5.1 基于机翼受载的阶跃阵风准则
5.2 使用飞机质量比修改的阵风准则
5.3 FAR/JAR离散阵风设计准则
5.4 连续湍流阵风载荷准则
5.5 关于垂直离散阵风的一些考虑
5.6 瞬态升力函数
5.7 垂直阵风连续湍流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5.8 多自由度分析
5.9 侧向阵风需要考虑的问题
5.10 斜阵风
5.11 迎面阵风
第6章 着陆载荷
6.1 按FAR/JAR 25.473的准则
6.2 着陆速度计算
6.3 两点着陆状态
6.4 三点着陆状态
6.5 单起落架着陆状态
6.6 侧向载荷状态
6.7 回弹着陆状态
6.8 起落架的减振及落震试验
6.9 弹性飞机分析
6.10 自动地面扰流板
第7章 地面操作载荷
7.1 地面操作状态
7.2 静态载荷状态
7.3 滑行、起飞及着陆滑跑状态
7.4 刹车滑跑状态
7.5 对于中断起飞的考虑
7.6 转弯状态
7.7 牵引状态
7.8 FAR/JAR 25.519中的顶升载荷
7.9 系留问题
第8章 平尾载荷
8.1 平尾设计载荷包线
8.2 平衡机动分析
8.3 非校验升降舵急剧偏转状态
8.4 校验机动状态
8.5 垂直阵风状态
8.6 非对称载荷状态
8.7 失速抖振的设计
8.8 高速抖振的设计
第9章 垂尾载荷
9.1 偏航机动时的垂尾载荷
9.2 方向舵机动状态的垂尾载荷
9.3 发动机停车时的垂尾载荷
9.4 使用阵风公式法的垂尾载荷
9.5 侧向阵风的动态分析
9.6 垂尾结构分析的含义
9.7 机身侧向弯曲的弹性参数
9.8 侧滑角和垂直安定面迎角之间的关系
第10章 机翼载荷
10.1 机翼的设计准则
10.2 机翼设计状态
10.3 对称机动分析
10.4 滚转机动分析
10.5 偏航状态
10.6 着陆与地面操作静载状态
10.7 阵风载荷和动力学因素
10.8 动态着陆分析的机翼载荷
10.9 动态滑行分析的机翼载荷
10.10 减速板对对称飞行状态的影响
10.1 l燃油消耗对机翼载荷的影响
10.12 结构分析的机翼载荷
10.13 梁剪流的简化计算
10.14 机翼展向载荷分布
第11章 硬壳式机身载荷
11.1 硬壳式机身分析准则
11.2 硬壳式机身设计状态
11.3 作用于机身上的载荷因数
11.4 硬壳式机身载荷分析中有效载荷的分布
11.5 硬壳式机身有效载荷的限制
11.6 机舱压力准则
第12章 操纵面载荷和增升装置
12.1 操纵面载荷
12.2 确定操纵面的最大可用偏角
12.3 操纵面的气动载荷分布
12.4 调整片设计气动载荷
12.5 扰流板载荷分布
12.6 操纵面铰链线的结构变形
12.7 增升装置
第13章 静气动弹性的考虑
13.1 颤振、变形和破损安全准则
13.2 静发散分析
13.3 操纵面反效分析
13.4 结构刚度的考虑
第14章 结构设计的考虑
14.1 总重
14.2 重心限制
14.3 正负GLmax的选取
14.4 V-n图
14.5 机动包线
14.6 阵风包线
第15章 结构设计空速
15.1 巡航速度和俯冲速度
15.2 机动速度
15.3 襟翼标牌速度与高度限制
15.4 阵风设计速度
15.5 湍流穿越速度I
15.6 起落架标牌速度
15.7 鸟撞空速的考虑
15.8 失速速度
第16章 结构工程师关注的空速
16.1 升力与空速的关系
16.2 当量空速
16.3 当量空速和真实空速的关系
16.4 表速
16.5 校正空速
16.6 真实空速
16.7 当量空速和真实空速随高度的变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