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当代中国内政治理、外交开拓的新征程。近年来,中央高瞻远瞩,锐意开拓,准确把握国际纷纭变化的复杂局势,披荆斩棘,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新思想、新理念,形成了许多新特点、新风格,塑造了外交新方位、新目标,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韬光”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中,其中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养晦”则源于《诗经》中的“遵养时晦”。“韬光养晦”作为一个成语的使用见于清朝末年,晚清实业家、思想家郑观应在其所著的《盛世危言》的“自序”中写道,“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从字面上去理解,韬光养晦是指低调隐忍,收敛光芒,不断完善自我。“韬光养晦”思想既适用于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适用于成功或胜利之时杨文昌.韬光养晦博大精深.光明日报,20111107.,其精神实质是低调冷静、谦虚谨慎、长期埋头苦干,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着眼长远,不断积蓄力量。很多人把“韬光养晦”与“卧薪尝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类说法相混淆,这纯属误读。
“韬光养晦”成为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局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中国外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此形势下,邓小平同志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这些重要思想被概括为28字战略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一战略方针的简化概括。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之下,中国成功地顶住了美国和西方制裁的压力以及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很快站稳了脚跟,稳定了国内局势,在此基础上,中国加速发展,有所作为,逐渐化解了西方的围堵,冲出重围,成为平衡国际战略力量的重要因素,迫使美国和西方国家不得不同中国打交道,中国外交迎来了一个新的局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