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时节 : 跟着镜头走进中国二十四节气》以二十四节气为顺序,用散文随笔的形式抒写了对时节更迭的细腻感受,并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同时,作者亦用精致且温暖的摄影作品感知、诠释自然风物季节变换的魅力,重温人与天地万物感应共鸣的静谧时光。
本书集文化随笔、摄影作品于一体。文化随笔清新隽永,婉约缱绻,摄影作品兼具诗情画意与人文关怀,是一部值得珍藏的作品。
映画忆岁月,走笔刻光阴
对于二十四节气,中国人当然不陌生,因为这是融入民族血脉的文化传承,也许还是世上最诗意的历法。一轮四季,与你邂逅二十四次,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自秦汉时期定型之后,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就一直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于先民而言,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最开始主要是用以指导农事活动,并依此安排衣食住行。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圆整而扩大的生产和生活体系,井然有序,周而复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它用自然规律告诫人们顺应天时。而其中蕴含的尊重自然、效法自然、利用自然、爱护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这种思想还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直观的注解。
随着农耕文明的远去,近代以来,我们在工业化浪潮中高歌猛进。二十四节气,那些纯朴的习俗、庄严的仪式、浪漫的传说,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为逝去的田园牧歌。面对已被改变得疏离的环境、已被磨砺得疲惫的心灵,我们不禁重新审视走过的路程,而面对“我到哪里去”的终极思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自身文化的来处。
从这里出发,我们发现,二十四节气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在某种意义上,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人过日子的“方圆之道”:有根有脉,有因有果。它让我们在无法回溯的时光中,重新唤起至真至美的田园意趣,重新发现古人隐藏于节气中的诗意与智慧,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古人在天地的荫庇、哺育下,随季节与草木鸟兽和谐共生,在这四季循环更替的天地万物关系中泰然自处。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应继承先人的智慧,走回天地日月中去,关注纯粹的自然,关注衣食的初源,找回生活的本真。
二十四节气不会过时,亦不会消失,它系着我们与祖先的血脉,就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平常日子里。一如光阴里的注脚,一缘一会,如期而至。春分日暖,白露生寒,每一个节气,都是人们诗意生活的生动画卷。我们生命里的经历、感知、成长,一字一句,都映刻在流年深处。无论朝代更替、岁月变迁,二十四节气,就这样传承着,同伟大的民族一起,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江西婺源
清晨的乡间,
空气都是焕然一新的青绿色。
就像朱自清在《春》里写的: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
黄历上说,
二月立春,
东风解冻,
就是说,
这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目 录
春
立春 春到人间草木知
雨水 听风听雨小窗眠
惊蛰 桃花坞里桃花庵
春分 诗情过笔当千里
清明 沾衣欲湿杏花雨
谷雨 一缕茶烟透碧纱
夏
立夏 一夜熏风带暑来
小满 明月清风忆使君
芒种 稻香蔼蔼暑风清
夏至 濯锦园林有梦归
小暑 几回疏雨滴圆荷
大暑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秋
立秋 从别后,忆相逢
处暑 疏灯旅夜忆君行
白露 书卷多情似故人
秋分 回首向来萧瑟处
寒露 芦花深处泊孤舟
霜降 志士栖山恨不深
冬
立冬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小雪 我们都是风雪夜中赶路的人
大雪 问君此去几时回
冬至 此心安处是吾乡
小寒 长空杳杳雁北乡
大寒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