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装腔指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782628
  • 作      者:
    (英)托马斯·W.霍奇金森,(英)休伯特·范登伯格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想要一招制胜朋友圈吗?

想要在聊天时显得有文化吗?

想要轻松记忆大人物的高光时刻吗?

上海译文出版社*新推出的《装腔指南》将帮助读者一举击破文化界的社交壁垒,堪称是一本实用且另类的“名人使用宝典”。书中介绍的人物涵盖领域广泛,他们在文学、哲学、绘画、建筑、电影、传媒、经济等各有建树,生平又充满个性色彩,涵盖了当下年轻人的聊天热点。作者通过一种充满可读性与趣味性的呈现形式,结构巧妙,几个人物之间就会有归纳性的标签和导语。读《装腔指南》的方法之一:就是让这些分组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推着你翻下一页;或者你也可以翻到最后的人名索引,找几个一直让你头疼的名字,用作者提供的“使用方法”快速解决你记忆里的黑洞。


展开
作者简介

托马斯· W. 霍奇金森

托马斯· W. 霍奇金,小说《跟踪狂回忆录》(2015年)的作者,定期为《旁观者》《每日邮报》撰写文章,亦是《周刊报道》撰稿人。


休伯特· 范登伯格

休伯特· 范登伯格,《如何显得聪明伶俐》(2010年)一书的作者,为《每日电讯报》与《卫报》撰写文章,做客Vanessa Feltz的BBC广播2台的节目。


展开
内容介绍

哪位哲学家的发型*癫狂?哪位小说家一天要喝50杯浓咖啡?对波伏瓦来说萨特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读完这本妙趣横生的高雅文化普及小书《装腔指南》,你就什么都知道了!这本书向读者介绍了海德格尔、蒙田、卡尔·波普尔、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显然不是那位牛仔裤设计师!)、安迪·沃霍尔等200多位知识分子聊天时*爱提到的文化人物,还提供了充满创意的“使用方法”。读罢这本书,你再也不愁会将黑格尔与恩格斯混淆起来,也能完全掌握如何在一场对话中适时地插入福柯这个名字,以及诺奖作家库切的名字如何发音才地道。除此以外,在介绍每一位文化名人时作者都不忘佐以趣味八卦,机智风趣,令人莞尔,过目不忘。就是这本书,让 “炸叔”史蒂芬·弗莱脱口而出:“该死,我的所有把戏都被这本书揭穿了!”


展开
精彩书摘
  派对主人
  有一种才华,是能认出别人有才华——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让后世会记得接下来提到的几个人,也让他们的其他方面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他们办过一些难忘的派对,邀请过不少当时最有才华的作家和艺术家。
  佩吉·古根海姆
  Peggy Guggenheim,1898—1979
  艺术收藏家
  用法:提到任何处境艰难的艺术家,你都可以评论:“他现在要等的就是一个像佩吉·古根海姆那样的人。
  有一次,别人问佩吉·古根海姆,她拥有过几个丈夫。她回答:“别人的丈夫要算进去吗?”性爱似乎是这位美国女富二代主要关心的事,艺术只落后一点点,排在第二位。有时候,这两件事成了同一件事。她和超现实主义画家马克斯·恩斯特?上过床(谁又没上过呢?),甚至两人还成了夫妻,虽然这段姻缘没有延续多久。
  只不过,男人一般来说对佩吉并不好。她的第一任丈夫会打她,而表现主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说佩吉丑到和她做爱得先拿一块毛巾把她脑袋裹住。(唉,佩吉长了个大圆鼻子,后来做了整容手术依然不见改观。)波洛克其实从来没有把他的这个理论付诸实践,但你依然觉得他应该更心存感激一些,因为古根海姆不断把他请到自己那些有名的派对上,让他可以结识那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人物。虽然家财万贯,但佩吉·古根海姆生性抠门,所以这些晚间聚会中她只提供难以入口的苏格兰威士忌和拌好盐的薯片。不过,她的确是波洛克最慷慨的资助人之一。
  作为一个最典型的可怜富家女,古根海姆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就是满欧洲跑,并把自己的财富花在当时那些艺术天才的美妙作品上。这些人里包括了毕加索?、康定斯基?、克利?、达利、马格利特和蒙德里安,这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些收藏最终永久地留在了威尼斯的一座豪宅中,后来命名为“古根海姆博物馆”(不要和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混淆起来,后者是她舅舅所罗门·R.古根海姆建的)。至于佩吉是真的有水准能发现艺术精品,从而建起了她质量傲人的艺术收藏,还是主要归功于她那些经验丰富的顾问,向来是有一些争议的。
  葛特鲁德·斯泰因
  Gertrude Stein,1874—1946
  作家
  用法:要是你觉得某人的花园不怎么样,但又不想驳人家的面子,就可以引用斯泰因最有名的诗句:“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
  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就是被这样一个想法启发的:要是能去葛特鲁德·斯泰因的派对那该多好!斯泰因是一个有钱的同性恋犹太作家,二十九岁的时候跟哥哥莱奥一起搬到了巴黎。他们很快建立起了一个让人赞叹的艺术收藏,以至于从早到晚都有人来做客,只是为了看画(如果他们是艺术家的话,也想把自己的作品卖给他们)。最后斯泰因兄妹定下规矩,只在周六晚上接待访客——于是他们闻名遐迩的“沙龙”就这样开始了,渐渐成了巴黎的一件大事。
  跟哥哥闹翻之后,葛特鲁德和自己的恋人爱丽斯·托克拉斯一起延续着这个传统。客人到了之后——包括毕加索?、马蒂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就和斯泰因谈文论艺,而爱丽斯会在另一个房间招待他们的妻子和女友。斯泰因自己也是个值得重视的作家,虽然她的作品几乎没有人能看懂。她把“意识流”运用到了极致,似乎是认定了任何念头只要出现,她就一定得把它记下来。而且她喜欢依靠“重复”让别人听懂她的意思。她最有名的诗句是“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就是一朵玫瑰”。(后来她得意地评述道:“一百年来,英文诗歌只在这句话里第一次让玫瑰红了。”)再给你看一个例子:“从善意中,生出红色,从无礼中,迅速生出相同的问题。”像疯话吧?可惜斯泰因始终没有明白,要是一句话没人看得懂,它是有趣不了多久的。
  她卖得最好的书是一部相对更直白的散文作品《爱丽斯·托克拉斯自传》。利用了典型的现代主义写作花招,这本书讲的其实是葛特鲁德的人生,而不是爱丽斯的。斯泰因被指在二战时向纳粹卑躬屈膝,让她的名声受损。甚至她作为艺术收藏家的眼力后来也受到质疑。有一个评论者称她有“收集天才”的禀赋。但也有一些人反驳,那些真正有才华的艺术家其实是莱奥甄别出来的,自从兄妹俩分道扬镳,葛特鲁德的艺术收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斯特芳·马拉美
  Stéphane Mallarmé,1842—1898
  诗人
  用法:如果你看了一部电影,其中画面、意象震撼人心,但逻辑上说不太通,你可以说它延续了一个伟大的传统,源头就是斯特芳·马拉美。
  法国文人斯特芳·马拉美一辈子大多数时候都入不敷出。但在巴黎罗马街的家里,他还是东拼西凑,每周都能找到几枚苏(2)办一场酒会。这些沙龙的常客后来被称作“Mardistes”——取自法语中的“星期二”,因为他们都是每周二见面的——其中包括好些当时最有才华的作者,随便举几个例子:W.B.叶芝、安德烈·纪德?和保尔·瓦雷里?……埃德加·德加和奥古斯特·罗丹曾经也混迹其中。
  如果你是个诗人,确保诗作流传后世的一个绝佳的办法就是说服伟大的作曲家为你的文字谱上音乐。人缘好到让我们瞠目结舌的马拉美就做成了这件事。他的诗《牧神的午后》由克劳德·德彪西为其作曲,后来也让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编成了一个举世哗然的芭蕾舞。拉威尔和布列兹也都给马拉美的诗配过乐。音乐性是马拉美毕生工作的宗旨,相较于词句的意义,马拉美对它们的读音更感兴趣。实际上,他会把同音异义的字放到诗歌里,让诗歌被念出来的时候,听众吃不准到底在说什么,只能用耳朵听,并享受文字的音乐性。
  马拉美重视风格大过实质,也就让他跻身于十九世纪末法国的“象征派”文学浪潮。如果说现实主义者追求尽量准确地描绘现实生活,那“象征派”在意的事情基本上正好相反。不管怎么看,马拉美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而且不仅仅是在文学领域。他启发了立体派和未来派的艺术家,还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可能略显可疑的是,英国摇滚乐队“酷玩乐队”声称写《生命万岁》那首歌的时候,心里面想着的是马拉美,让人觉得分外有文化涵养。不过他们还没有到流行歌手Lady Gaga的地步,后者在设计唱片封套的时候,启用了美国最有名的一位当代艺术家……
  唱片艺术家
  当代艺术界让人感觉有点太阳春白雪,没有几个艺术家在年青一代中有什么号召力(说起来,对其他年龄层也没有)。如果想避免这个尴尬处境,一个办法就是让你的作品能用在流行歌手和摇滚乐队的专辑上。
  杰夫·昆斯
  Jeff Koons,1955—
  艺术家
  用法:一个评论界分歧很大的人物,提起昆斯一般来说要么嗤之以鼻,要么大肆吹捧。你要特立独行,就说你觉得他“还行”。
  2013年,杰夫·昆斯替流行歌手Lady Gaga的专辑ArtPop设计了封面。有些人可能会说,此事果然“gaga(1)”。因为昆斯的作品包含了一些似乎专门就是迎合还没开口说话的婴孩的元素:闪闪发光的、嘎吱作响的、媚俗的和卡通的。他曾经用铬合金做了一只巨大的气球狗,把一只篮球悬浮于一鱼缸的水中,还制作了迈克尔·杰克逊和无敌浩克的塑像。
  昆斯当过经纪人,在新的事业里带去了一些华尔街的精明世故,把自己的艺术产出变成了一项工业。他在纽约的工作室就像个工厂,雇用了大概一百个助手。他最高明的一招就是把自己一些幼稚的态度和对伟大艺术传统的指涉结合起来。于是,严肃的艺术馆也可以展出他的作品,确信这些展览的吸引力不亚于情色艺术展——而且两者之间的相像之处,还不仅仅是在吸引力上。他的“天作之合”系列(1991)是由一组露骨的性爱照片构成的,性爱的两位主角是昆斯和他的妻子——匈牙利艳星琪秋黎娜(这个词的本意是“对胖男生有吸引力的女子”)。活色生香自不待言,而且昆斯设计的画面还特意模仿了十八世纪法国艺术家布歇和弗拉戈纳尔的绘画作品。
  把自己放入作品中还体现了昆斯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质。他不仅仅对明星感兴趣,他自己本身就是个明星。如果这是一个骗局,那真是骗得太成功了。2013年,他的《气球狗(橙色)》成了在世艺术家拍卖掉的最贵的作品,它给昆斯带来了五千八百四十万美金。不管大家对昆斯还有多少别的议论,但他那种厚脸皮的商业主义精神有时候的确很好玩。
  ……
  知识最性感
  他们都说物以类聚,所以有名望的文化人物会和有名望的文化人物上床,就顺理成章得跟布拉德·皮特会和安吉丽娜·朱莉在一起一样。
  弗里达·卡罗
  Frida Kahlo,1907—1954
  艺术家
  用法:当需要表达一个艺术家从极端的肉体伤痛中获取灵感时,可以提起卡罗作为例证。
  弗里达·卡罗的艺术一直和伤痛难解难分。她刚满十八岁的时候,就在墨西哥城遭遇了一起严重的事故:她所乘坐的巴士与一辆有轨电车相撞。她的脊柱、锁骨、肋骨、骨盆和腿脚全部受创,车辆残骸中一根断裂的铁扶手穿透了她的子宫,让她从此丧失生育能力。在休养过程中,她决心成为一个艺术家,后来创作出的个人化作品充满生命力,最终使她成为墨西哥最成功的女画家。
  在她活着的时候,比这些画作更出名的是她的婚姻。她嫁给了另一个墨西哥城遭遇了一起严重的事故:她所乘坐的巴士与一辆有轨电车相撞。她的脊柱、锁骨、肋骨、骨盆和腿脚全部受创,车辆残骸中一根断裂的铁扶手穿透了她的子宫,让她从此丧失生育能力。在休养过程中,她决心成为一个艺术家,后来创作出的个人化作品充满生命力,最终使她成为墨西哥最成功的女画家。
  在她活着的时候,比这些画作更出名的是她的婚姻。她嫁给了另一个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维拉。说得客气点,他们的感情至少是不太稳定的。两人都出轨了。卡罗婚外情的对象中不仅有男人,还有女人。显然里维拉对妻子的女情人们并不太介意。而卡罗却认为丈夫和她的妹妹克里斯蒂娜上床突破了底线。为了报复,她和流亡在墨西哥的列夫·托洛茨基共赴云雨。在男女关系上遭到背叛之后,这样的报复手段别人的确很难企及。
  卡罗的艺术中有种天真的、如梦似幻的特质,里面还加入了不少墨西哥神话中的符号,于是超现实主义画派一直把她看做是自己人。卡罗也一直被推崇为女权主义的标杆,不仅因为她在私人生活中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在艺术中更是如此。她的作品常与肉体和本能相关(在一幅画作中,她描绘自己从母亲的子宫中钻出)。在她众多的自画像中,除了目光锐利,她还始终不愿美化自己。虽然是个漂亮的女人,但她每回都要把自己画成一字眉并且在上嘴唇画出如胡须般的汗毛。
  ……
展开
目录

派对主人

唱片艺术家

杀不死

知识最性感

大荧幕

隐士

岛民

萨福式的爱

自杀

纵欲

长眠汤边

艺术创伤

谁?不起眼的我吗?

大火吞噬

狡猾的语言高手

联觉

兰波还是兰博

社会主义

喝香槟的人

嗜酒狂人

DVD套装

音乐剧!

粗鄙的语言

私生子

为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咖啡瘾君子

畸形

侏儒

病童

黎明的手枪

有意思的名字

其实,我们是亲戚

结巴

领养

大器晚成

不疯魔不成活

摇滚歌手的灵感

大器太晚成

就让我弄清楚是不是……

不要混淆

杀气腾腾

Succès de Scandale

摇的,不是搅的

阿道夫

盲如大诗人

要洗的脏衣服在哪?

胖子

瘆人的死状

臭人

坠机

奇装异服

Eureka!

亵渎死者

公开的口角

玛吉所爱

仕途坎坷

拳斗

战斗型无神论者

伍迪喜欢的

嗜好青楼女子

表亲之爱

梵蒂冈的黑名单

炼金术士

我再也受不了了

造词

JFK

车祸

运动员

法西斯主义者

被FBI调查

奥斯卡奖

意外畅销书

抵抗运动

旅行箱事故

四个婚礼

情书

婚史丰富

主要人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