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茶席:曼荼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64684
  • 作      者:
    池宗宪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作者简介

池宗宪,1957年生于台湾台北市,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曾任《自立晚报》记者、《联合月报》主编、《联合报》专栏记者、《大成报》编辑部总编辑、《人间福报》新闻总监,现任《茶人雅兴电子报》总编辑。精于收藏鉴赏,痴迷中国茶文化,著有众多茶书,解读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开
内容介绍

密宗的“曼荼罗”,意为“轮圆具足”,是聚集修行功德的“坛城”。茶席的“曼荼罗”,是将茶器中的壶、杯、水方、茶巾等几种,创造出完备若坛城的茶世界。中央以壶为尊,四方的杯、托、盘各占一隅,是为中院。这道茶席“曼荼罗”的,不仅显现爱茶人的审美趣味,并能在短暂的瞬间,转化成永恒的心灵注脚。

一部《茶席:曼荼罗》,从唐宋元明清,一路走到现代,领略了历代茶席风华,聚集了每个时代的品茗魅力,成为现代人习茶、布置茶席的参照,并陪伴现代人在茶香穿透的愉悦中,建构随心所欲的茶席。


展开
精彩书摘
  宋代茶席:品精不厌
  点茶流动生活的美学
  宋代的品茗是一种点茶法的创意设计,其意象传达,指涉为一种精致的品茗方式,表现了两宋在文化发达的一种盛世,更是生活艺术中的一种美学体验。
  传世的诗词字画,留下供今人赏味的宋代吃茶法的极致品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传宋徽宗绘的《十八学士图卷》和另一幅传由刘松年绘的《撵茶图》,在考证绘画作者年代至今仍未有定论,但两图皆写真宋代品茗时的精致表现。《十八学士图卷》《撵茶图》均是描绘文人雅集,啜茶点茶。两点茶图画有备茶、吃茶的场景,图绘多项茶器和布局情景是一种寄语郊野的茶席活动,《十八学士图卷》中绘的茶器黑漆茶托、建窑茶盏、水注汤瓶、水甕、放置茶器的都篮……《撵
  茶图》中的茶器有茶磨、茶帚、拂末、茶筅、青瓷茶盏、朱漆茶托、玳瑁茶末盒、水盂、提梁等,多项茶器组合呈现出宋代品茗茶席的极致。
  斗茶的羞耻心
  同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赵伯骕(1124 ~ 1182,字希远)绘《风檐展卷》确切点出宋代文人生活四艺。点茶、挂画、插花、焚香,画中主角坐几榻悠闲自得,等待茶童送来茶器,茶童托盘上绘着黑漆茶托、茶盏、水注,这些正是宋代点茶必备的茶器。
  另一幅无款绘著的《文会图》则具体描绘在林中屋内,宾主三人对坐的小型茶会场面,主人备着三只黑漆茶托、青瓷茶盏,旁有茶童熁盏洗器,为客人与主人间的一场斗茶做着准备。
  宋代茶席带来的精神愉悦,在于画中有画的视觉效果,有诗的意境传诵千年。范仲淹(989 ~ 1052,北宋文学家,字希文)《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提到:“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此诗具体描绘了斗茶的场景。斗茶讲究用水,便命人用瓶打来扬子江中泠水;斗茶宜用“绿尘飞”般的茶末;斗茶需用建窑所产的紫黑茶盏。因此,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最为要用。”
  范仲淹的这首诗道出了宋时斗茶分高下,以斗茶分出品第高低的盛况。范仲淹诗中说,斗茶胜了得意若成仙;败了羞耻心如降将的得失,也正反映了斗茶的社会价值!当然,品茶自赏,才不论长短是非,而来自独茗的心静,则又大大引发了诗人和茶的精神交欢。
  品茶忆故人
  林逋(968 ~ 1028,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杭州市〕人,隐居西湖孤山)《尝茶次寄越僧灵皎》诗云:“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恰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箸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和松色劝三巡。”“静试”是诗人单独试茶,见茶受水后淳淳发光,一如西湖雪景。对湖独饮的寂寥,自然会想起越中的大师,不知何时方能相聚,促膝清谈,搔首吟诗。他用小巧的笔法来写自己幽静的隐居生活。这正是品茗茶席带来的生活情趣。
  了解了这种生活方式或是生活情趣,才不至于将其视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奢华行为,或是虚无缥缈的无意义活动。今人为何要重新拾回宋代“浮花泛绿乱于盏”的一种斗茶盛况?是是非心太重才
  有的胜败论高低,而斗茶的价值是一种通过去拂的凝定,屏神练气,进而成为精神的修为,这也是在多元的社会发展中,通过对内在自我的认知,在茶席活动中展现多元身份的认同。
  沉敛后的修炼
  学习了来自中国宋代的茶道,维持在多元社会中的自我认同。在特定的点茶方式中所进行的品茗行动的背后,是具体生活的行动,而非一时的品茗形式。这也是一种生活的基本主张。以讲究的品茗方式,来体验每一回的击拂茶汤,体会细微之处所带来的影响,通过自我的掌控,是身心主客的结合,并获得身份与社会地位的再确认。这也是多元社会下自我生活的自我管制。过自己的生活,要活出风格,而生活风格的习作是日常生活常会发生的事。生活风格不只是名流人士的专属,通过学习宋代的品茗艺术,其实就是一种现代生活风格的学习,摆出宋代沉敛特质的茶席,亦为内化修持的修炼。
  宋代茶席的爱现
  
  现代生活不断地被不同的意见左右,掺杂着开放性与不确定性,而失去原有清楚的自明性。现代人因运这种情境可发展出的生活方法,就不能忽略生活风格中的意象传达。
  宋代点茶,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的(expressive)、可以直接被观察的活动,其中的意象传达,就像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爱现”,但点茶并非单纯的动作展示,而是在操作竹筅击拂茶汤时人的意识。从注水的提气,到击拂的轻、重、缓、急,拿捏稍有不慎,就会坏了茶汤的好滋味。这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主张,等同于一种个人的意象再现,但也常常流于一种门面的粉饰,成为一种生活具体化的景致,就像日本茶道表演,已具备一种观光的价值。
  事实上,意象传达(presenting image)可以是个人生活风格的特质,宋代的吃茶法正是当时文人雅士生活风格的一种意象传达。今日重现宋代点茶现场,面对茶盏、水注等茶器,发微意象传达如何建构古器今用的茶席,充满了令人惊喜的期待。
  古典美如何影响现代美
  以美的生命作为志趣,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品茗的志趣中发展出的体验取向,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言行。在消费领域中,美感价值成为优先的考量,而实用价值反而成为其次。如:一个茶席的装置,其空间运用,只是为了一次性的茶道表演,在这样的共同美感体验中所形成的体验群体,就形成了一种社会生活圈,一款美学经验的积累。
  美感是被主体创造出来的,否则便不会有美的体验与感受。在流失的宋代品茗方式中,整个茶席从水注、茶盏、茶碾到茶人的穿着,都提供了一种美学的图式,它可能是一种尊贵的文化,也可以是一种动感的平凡。在不同的体验取向中,区分出不同的美感群体。现代人在不同的美学体验中,去理解现代社会的美感。
  令人心动的游戏
  消费者追求生活风格,主要是为了“愉悦”的享受。宋代品茗,经过竹筅击拂所产生的汤花,以及所用的茶盏,都显示出在品味的引导下,希望从一个鹧鸪斑或是玳瑁斑中获得一种愉悦的想望。这是一种吃与养生的联结,也是由具象品位注入抽离精神的愉悦,在茶盏图像里凝聚赏美同好的集结。由于这样的体验,会驱使一群有共同认知的爱好者感到心动。茶盏的釉色变化,引动宋代诗人对茶盏感动的记录。在茶事活动中,文人雅士不断对烧结釉变的茶盏加以歌颂。惠洪(1071 ~ 1128,北宋诗僧,又名德洪,字觉范,一说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无学点茶乞诗》:“点茶三昧需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杨万里:“鹧斑碗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黄庭坚(1045 ~ 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诗人、书法家,治平进士)《满庭芳》:“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周紫芝(1082 ~ 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摊破浣溪沙》:“醉捧纤纤双玉笋,鹧鸪斑,雪浪溅翻金缕袖。”
  上述四段诗文都诉说着独特的鹧鸪斑茶盏令人心动的纪事。诗人说“雪浪”指的是点茶击拂出的白色汤花,记录了茶汤在鹧鸪斑、金缕袖中翻滚的芬芳。
  视觉系的愉悦体验
  茶盏中跳动的茶汤叫诗人难以忘怀,留下诗词,这也是今人从诗中找寻往日情怀的根据。陶穀(903 ~ 970,字秀实,宋官至礼部尚书,著名文人)在《清异录》中说:“闽中造盏,花纹类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对点茶活动而言,茶盏是活动的核心,茶盏釉色为点茶带来品饮的视觉享受。宋诗句传达昔日黑釉建盏动人心弦的谱曲。黑色茶盏具有衬托白色乳花的效果。宋代茶具多采用茶盏,茶色既然是白的,自然以黑色的茶盏最适宜,如此一来色调分明,利于品评。黑釉茶盏的烧制在宋代得到极大的发展。今人茶席应用单色对比的凸起,宋代茶人很有经验。蔡襄在《北苑十咏》的《试茶》中写道:“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雪冻作成花,云闲未垂缕。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
  好玩又实用的建盏
  蔡襄《茶录》写:“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说明建盏兼具娱乐及实用的双重功能。宋徽宗(1082 ~ 1135,河北涿州人,字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道君太上皇帝)《大观茶论》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玉毫条达者”即指兔毫盏。
  茶盏因黑色可以衬托茶汤的白与绿,茶盏胎土厚可保温,有利茶温汤度的维持,是同期间其他窑址所产茶盏无法比拟之处,建盏便成为文人雅士的最爱,连皇帝也难敌建盏的魅力。
  点茶主秀黑釉建盏
  宋代吃茶法中讲究用蒸青的绿茶,能够让蒸青绿茶发挥最佳效果的则是黑釉茶盏。茶和茶器相互烘衬,像一场舞台设计,也是灯光聚焦宋代茶席所在。黑釉茶盏成为今日中、日两国茶人心中的梦幻逸品。黑釉茶盏颜色黑,容易让茶汤和茶末的色彩表现出来,其间,福建建阳窑茶盏的细部设计发挥着妙用。手持宋代的茶盏,击拂出一碗抹茶,这时才发现原来蒸青绿茶淡雅中竟有令人
  惊艳的浓稠。要想达成这种赏心乐目的效果,必在击拂过程中用心体会,领略茶盏、茶筅与茶末的关系,才能让茶盏、竹筅与茶末相互激赏,达成曼妙汤花,得其真味。宋代品茗活动的活络,除了聚焦在品赏茶汤的甘甜滋味,更重要的是,通过点茶活动带来娱乐效果。文献记录显示,宋代点茶已自成体系,其中以蔡襄的《茶录》最具代表性。《茶录》规范了点茶程序,统一了人们的茶道方法和审美标准。蔡襄既是治理一方的官员,又是享誉书坛的宋四大家之一,纯然一文人学士。他总结了民间茶道,进而上书进奏,贡致朝廷,也自然为文人们所习仿。蔡襄《茶录》中
  的点茶道可以说是宋代茶道的主流。
  宋代点茶怎么点法
  蔡襄的《茶录》说明点茶程序;但点茶名称出现了不同称谓,今人须厘清所谓“点茶”“试茶”“斗试”“烹点”等,指的都是点茶活动。那么,点茶活动应具备哪些程序才是完整的?蔡襄的《茶录》和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对点茶过程都有翔实的叙述。归纳上述两人所说的点茶程序,应具备:一、炙茶;二、碾茶;三、罗茶;四、候汤;五、盏;六、点茶。
  宋代吃茶法的七汤程序
  第一汤 是调膏后的第一次注汤,先注汤,再持筅击拂。注汤时“环注盏畔,劫不欲猛”,让沸水沿茶盏内壁四周而下,顺势将调膏时溅附盏壁的茶末冲入盏底。持筅的一手以腕绕茶盏中心转动击打,点击不宜过重,否则茶汤易溅出盏外。此时击起粗大气泡,稍纵即逝。由于内含物溶出不多,“茶力未发”。因此用水不宜过多,击打不必过于用力,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汤 注汤落水在茶汤面上,汤水急注急停,不得滴沥淋漓,以免破坏已产生的汤花。此时竹筅击拂用劲,持续不懈,汤花渐换色泽(因汤花不多,可见到竹筅击起的茶汤色泽)。
  第三汤 注水方法同上。击拂稍轻而匀,汤花渐细,密布汤起, 缓缓涌起, 但随注水,汤花破灭下降,或“破面”见茶汤,此时乃需用力击打,以保持汤花满面完整。
  第四汤 注水要少,竹筅转动幅度较大,速度减慢,汤花开始云雾般升起,随着击打,汤花涌向盏缘。击打停止,汤花回落涌向中心升起。
  第五汤 注汤可适当多些,击拂无所不至。若因注汤而使汤花未能泛起,则需加重点击,至汤花细密,如凝冰雪。
  第六汤 点于汤花过于凝聚的地方,运筅缓慢,可轻拂汤面,轻过六次点击,注水已达六分至八分,在不断击打中汤花盈盏欲溢。
  第七汤 视茶汤浓度而定,可点可不点,注汤量以不超过盏缘折线为度。
  ……
展开
目录
序 欢愉满足尽在茶席
前言 曼茶罗——茶席美之源
1章 茶曼茶罗·美的共感
茶席是一种什么味道
茶器是终身伴侣
茶壶成为书法大师
茶器增值的诱惑
没有秩序的秩序
布置善巧不善巧
茶席的精神娱乐性
喝茶有什么“道”
“茶道”各走各“道”
如何演绎出“事实茶道”
如何诠释茶器内涵
如何欣赏茶器之美
如何以茶席自娱娱人
2章 茶席人文·深远况味
茶杯里的清新野趣
甘苦的闲适人生
空泛的享乐主义
枯索中的新味
喝茶也要有创意
茶隐的好日子
视觉与心灵的调和
进入他界娱乐性之境
用直觉来摆设茶席
茶与器是整体的概念
3章 盛唐茶席·华丽典雅
茶器的风格
陆羽最喜欢用什么盏
唐代品茗魅力何在
茶器的搭配
唐代喝什么茶
像玉璧般珍贵的团茶
先烤再磨的煮茶法
击拂茶末的点茶法
谁是唐代茶碗第一名
“秘色瓷”的秘密
金光闪闪的茶器
神秘波斯的工法
一套迷你版唐代茶器
品茶的正点“匀称”
隽永是追求的偶像
拥抱秀异的奢华
4章 宋代茶席·品不厌精
点茶流动生活的美学
斗茶的羞耻心
品茶忆故人
沉敛后的修炼
宋代茶席的爱现
古典美如何影响现代美
令人心动的游戏
视觉系的愉悦体验
好玩又实用的建盏
点茶主秀黑釉建盏
宋代点茶怎么点法
宋代吃茶法的七汤程序
对细节的要求
汤花展现的力与美
吃茶累积文化资本
5章 元代茶席·含蓄澎湃
点茶法的余晖
墓室壁画藏玄机
茶汤面可以画出诗句
元人“疯”分茶
狂恋茶的元代幸运儿
爱上常民散茶的俗饮
朝野上下爱品茶
揭开御茶园的千古之谜
马可·波罗看过的青花茶盏
釉色与汤色的绿光组曲
初人口的浅尝之美
端起元代品茗风华
6章 明代茶席·浪漫苏醒
透视炒青绿茶制法
炒出迷人的翡翠色
四大才子爱茶终不悔
绿茶带来怎样的感动
明代品茗标准严格
先放茶还是先放水
泡茶用壶变小了
茶器的解析度
疼惜用器的真情
从茶画看简洁的明代茗风
用哪种茶杯喝茶
幽人长日清谈
琴棋书画有茶伴
7章 清代茶席·经典豁达
皇帝爱茶引动名人效应
宫里都喝什么茶
超人气茶器——盖碗
南北喝茶大不同
壶上刻字最in
任伯年名画上壶身
茶担子见证百年茶颜
功夫茶席真功夫
潮汕功夫茶怎么泡
潮汕功夫茶器怎么用
泡功夫茶朱泥壶最出名
8章 现代茶席·入境随俗
茶席设在哪儿最好
以天地为茶席
茶室境小而景幽
松竹茶席最合味
茶席上放花合适吗?
走出户外泡茶去
任何场地都可以办茶席
茶席跟着时序走
9章 生活茶席·韵味故事
如何设定茶席的主题
泡什么茶搭配什么茶器
银器品出真滋味
茶席上有哪些禁忌
茶席中的重头戏——赏茶器
茶器搭配的容量原则
茶器身世成话题
品色品香有一套
好水是泡好茶的关键
什么是好水
水的七情六欲
茶水交融的因缘
自我实现 就在茶席
无声胜有声的好滋味
10章 我的茶席·随心所欲
茶席如何构图
挥洒山水画的意境
留白与散点透视
注水体会百川收纳
“随类赋形”自在品茗
淡中之味的浑化
摆置因情境而变
布置茶席有什么技巧
随心所欲的开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