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浙江19位黄埔老兵的人生纪实。这本书通过对19位浙江黄埔老兵面对面的采访,用平实而流畅的文字记录了他们的口述人生经历,特别是对军校生活、抗战经历和幸福晚年的讲述,将大时代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以文字方式记录保存下来,从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迈向伟大复兴的百年沧桑。作为亲历者,他们一致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意志。
强大的海军,才能自立于强国之林
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刘老说,马尾海校的前身是清廷的福建船政学堂,民国以后,改为马尾海军学校,隶属政府的海军部,是一所培养海军军官的专门学校。他说,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是最为悲壮的一个兵种。想一想,在1937年,日本海军已经拥有舰艇190万吨,而中国海军只有5.9万余吨;日军飞机达到2700余架,而中国仅300多架;日军已经有了航母6艘,舰艇308艘,战列舰9艘,一等巡洋舰12艘,二等巡洋舰25艘,水上飞机母舰7艘,而中国海军的力量与他们相比,几乎望尘莫及。正是由于当时中国海军船舰的实力远逊于日军,双方实力悬殊。在抗战前期,中国几乎拼光了自己的全部舰艇,尤其是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时,中国海军主力调往江阴布防,在长江海口上,只有一艘“永健号”炮舰。而“永健号”在1937年8月15日也被日军击沉了。可以说,当时我国的海防门户洞开,长江口的海军力量几乎已经成为空白。日本军舰在我国的领海上横冲直撞,不可一世,让人至今记忆犹新,备感愤慨。当国家到了生死存亡之时,全国人民热血沸腾,特别是我们海军官校的师生,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请缨,要求上前线去杀敌卫国。由此,我们也参与抗击日军的野蛮进攻。在那些日子,我担任长江海军江防炮台少尉台员,参与并目睹了那些空前惨烈的战役。虽然中国空军奋勇出击,连续轰炸日军旗舰“出云号”,无奈“出云号”加装了大量防空火炮,装甲坚固,是一艘排水量万吨的巨舰。尽管中国空军多次命中“出云号”,但是仍不能将其击沉。日军以“出云号”巡洋舰为首的“遣支舰队”,有大小舰艇百余艘,轻易地控制了长江口。在中国的水域上耀武扬威,不断以其装备的重炮轰击中国守军,增援日军的进攻。大家知道,在现代战争中,只有首先取得制海权、制空权,才能成为战争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将新下水的一艘军舰,再次命名为“出云号”,勾起了中国人的那段惨痛记忆。在那些血淋淋的历史教训面前,让人不由想到,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才不会被人欺负,才能自立于强国之林。
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
1944年,我从贵州的桐梓海军学校(海校八期航海科)毕业后,考取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攻读“武器自动控制”专业。在英国留学期间,中国驻英使馆武官处选中一部介绍“雷达”技术的教学影片,准备带到国内给军事院校的师生观摩,内容全部是英语讲解,有许多外语技术的专用名词,当年能够将它全部译成中文的人不多,况且,片中的许多关键词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陌生的名词。人们不知道英文的“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是什么意思,如果直译的话,其意应当是“无线电距离方向测定器、距离方向测量器或测距器”,英国人将这个词汇缩写为“RADAR”。由于我的中、英文功底比较好,由此,使馆的武官处就让我做这部教学片的翻译,我根据其发音和实物的含义,经反复推敲,决定将两者结合起来,译成“雷达”译音。“雷达”教学片译制完成后,送回了国内军校放映。自此以后,一些翻译家在译文中不断沿用“雷达”的译法,“雷达”一词也就这样流传开来,其实,追溯根源,“雷达”这个词汇的创译者,应该就是我了。
刘 渊:海军,民族之魂 / 1
楼吉康:风雨黄埔路 / 10
符丕盛:一个黄埔老人的幸福晚年 / 20
吴兆宁:黄埔教育长之子的促统联谊三十年 / 32
陈菊南:一位抗战老兵的黄埔情怀 / 47
郑以淼:香炉峰上夕阳红 / 58
陶尊岳:感激党对抗战老兵的关怀 / 77
卢良鉴:喜度“白金婚”的幸福老人 / 85
李文烈:玉皇山下一老兵 / 97
应邦铭:关山明月故乡情 / 107
张一鸣:抗美援朝立功的百岁黄埔老兵 / 124
陈瑞璋:早年出生入死尽忠报国 晚年儿孙绕膝福喜临门 / 133
陈 慎:世代书香第 抗战好儿郎 / 144
林士瀛:世纪老人的金色年华 / 155
林 锷:百岁老兵 风范不减 / 170
项延年:昔日征战沙场 今日热心公益 / 179
胡景濂:开国大典上的特殊飞行员 / 192
徐式昌:黄埔抗战老兵的百年沉浮 / 209
徐逸容:中国远征军通讯兵的“乡愁”/ 219
后记 /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