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代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战略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6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7595927
  • 作      者:
    作者:杨小微|责编:彭呈军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这一主题,重点展开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从背景与基础的意义上阐述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新使命,主要涉及政策、理论和国际比较等背景,以及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探索性实践;二是在层次与类型上概述省市区不同层级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多样路径;三是例证与分析,介绍并评析了以合理的指标引领正确的行动的“以评促建”,从样本到样板的示范区引领,从多方参与走向善治的“第三方介入”,实现先进技术与教育现代化内涵相融合的“信息化拉动”和以城乡统筹为抓手的“城乡一体化”等典型案例;最后是展望与行动,阐述2035年教育发展目标提出的背景与动因、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目标与战略以及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未来图景。
展开
目录
导言: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章 背景与基础: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新使命
一、布局谋篇的政策背景
(一)关于现代化和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范围
(三)教育现代化的区域推进
二、寻根究底的理论支撑
(一)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
(二)教育现代化的定义和内涵研究
(三)从过程角度理解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四)教育现代化推进路径的研究
(五)教育现代化推进的方法论依据
三、借石攻玉的国际比较
四、探索实证的实践基础
第二章 层次与类型:区域教育现代化推进路径概述
一、层次:省市区县各级的权责界限
(一)省级层面
(二)市级层面
(三)区级层面
二、类型:基本做法同类归并、各有千秋
(一)以评促建
(二)区域协同发展
(三)制度政策更新
(四)分区推进
(五)新课改导向
(六)多主体参与
三、路径:从实际出发展开多样化探索
(一)要素优化路径
(二)结构调整路径
(三)机制牵引路径
(四)整体综合路径
(五)信息化拉动路径
第三章 评价与建设:以合理的指标引领正确的行动
一、“以评促建”模式的取向、特征及方法论基础
(一)“以评促建”的取向与特征
(二)“以评促建”评价指标构建的合理性
(三)“以评促建”的方法论基础
二、省级范例: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制度建设
三、市级范例: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监测制度建设
(一)成都市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设计背景
(二)设计成都市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的总体思路和依据
(三)成都市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
(四)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第四章 示范区引领:从样本到样板
一、示范区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一)先行探路
(二)价值引领
(三)榜样示范
二、苏南教育现代化推进路径与监测指标
(一)苏南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路径
(二)苏南教育现代化的监测评价指标
(三)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运用
三、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反思与重建
(一)苏南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经验
(二)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三)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启示
第五章 第三方介入:多方参与走向善治
一、上海基础教育委托管理实践
(一)上海基础教育实施委托管理的背景
(二)上海基础教育委托管理的概况
(三)上海基础教育委托管理的特点
(四)上海基础教育委托管理的成效
(五)上海基础教育委托管理的问题反思
二、大学介入下的集团化办学与现代学校治理
(一)多方介入下的太仓委托管理经验
(二)大学介入下的杭州集团化办学
三、NGO组织介入下的上海闵行“春雨计划”
(一)NGO组织介入“U-S”合作
(二)“春雨计划”项目的实施与成效
(三)基于第三方评估的反思与建议
第六章 信息化拉动:实现先进技术与教育现代化内涵的融合
一.基础建设:技术拉动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一)三通两平台建设
(二)智慧校园建设
(三)智慧教室建设
二、推进策略:以信息化拉动教育现代化
(一)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
(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管理变革
(三)浸润于信息化环境培养现代人
三、评估机制
(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
(二)教育现代化中信息化评价指标
(三)上述两类指标的对比
第七章 城乡一体化:教育统筹发展的区域推进模式
一、城镇化发展背景及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诉求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及其阶段特征
(二)城镇化进程对教育公平优质发展的挑战
(三)城乡统筹发展教育的政策依据
二、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的地方经验
(一)城乡统筹的成都模式
(二)城乡一体化的苏州模式
(三)优先发展、统筹城乡的重庆模式
三、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保障与专业引领
(一)强化政府职能,切实建立省级统筹的体制机制
(二)统筹政策,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责任分担制
(三)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教育的双向沟通和互动
(四)学校、课程、教师、学生:专业引领的路径选择
第八章 迈向2035:区域教育现代化新篇章
一、2035年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提出的背景与动因
(一)国外发展环境促使中国对未来发展作出长景考量
(二)教育发展相关社会领域提出的目标与战略及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十三五”期间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促使中国作出远景规划
(四)我国教育战线及内部各领域面向未来的目标与战略策划
二、2035年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提出的方法论基础
(一)未来预测学研究方法
(二)战略研究方法
三、2035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
(一)世界范围内经验借鉴
(二)国内现有经验借鉴
(三)2035区域教育发展目标确立
四、推进区域现代化未来发展战略展望
(一)发达区域示范辐射战略
(二)后进区域振兴赶超战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