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直面危机(世界经典案例剖析)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316191
  • 作      者:
    编者:孙玉红//王永//周卫民|责编:杨帆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20-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授权。

哈佛大学课堂实录,剖析世界经典危机管理案例,精彩呈现哈佛著名教授的授课精华、中国官员们哈佛培训的核心内容。

生动讲述各国企业和政府危机管理的得失成败,揭秘历史上重大危机背后的“决策内幕”。

  有危险,就会有机遇。危机给领导者以成为英雄的机会,学会对危机进行管理,就能抓住其中的机会。

书中列举的危机管理案例,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例证:如何从危机中求得生存并从中获益。


展开
作者简介

孙玉红

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世界未来领袖Mason学者。毕业后加入世界著名公关顾问公司,历任高级副总裁、董事总经理等职务,为众多世界500 强企业、国际非营利组织、政府机构等提供跨文化沟通和危机管理等顾问服务。曾任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培训导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公关顾问。

 

王永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硕士 (MPA), 哈佛大学商学院跨国公司项目研究员,现从事中美医疗领域投资工作。

 

周卫民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硕士(MPA),管理学博士,曾任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北京市投资促进局局长等,现任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


展开
内容介绍

“9·11”事件、炭疽菌事件、埃克森公司石油泄漏事件、所罗门公司金融危机,等等,我们从新闻报道中知道了这些世界著名的危机事件,但新闻只是冰山一角。作为一个政府和企业领导者,最关心的是这些事件的“决策内幕”:对于那些身处漩涡中心,处理这些危机事件的人,他们当时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做出了那样的决定?他们的决定中有哪些被证明是对的?有哪些被证明是错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危机管理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重要课程,对于充满变数和动荡的新世纪,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让我们一起来到哈佛危机管理课堂,与教授们一起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危机管理的理论,指导实战。


展开
精彩书摘

每一个领导人都要为危机作好准备

 

几乎每一个领导者都会遇到危机时刻。危机管理极其重要,大多数领袖被人所记住的正是其在危机时期的所作所为。

在危机发生的时候,领导者必须在极为紧急的时间压力下,做出判断和决定。危机每个人都能够看到,危机对领导者的挑战,首先是时间,然后是危机本身。

信息社会领导人应对危机的挑战

更大世界一直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不知道当今世界是否比以前更不确定。但是,信息社会的确对领导人应对危机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50年前,美国在一个半球,很多别的国家在另一个半球,世界各地的报纸至少要晚两天才能到。而现在,关于危机存在和发展的消息得以迅速传播,即时就能通过媒体,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以下简称CNN),而为全世界所知。拉美金融危机长达10年之久,而亚洲金融危机只有2年。在如今这个时代,危机演化的速度快了很多,影响也更广泛,有更多的压力要把事情做对。喷气式飞机的发明是件好事,能够把人安全地、更快地运到世界各地,但对危机而言,则形势更严峻。

对于危机管理的个人见解

从我在政府和在高校的工作经验中,我总结了几下几点:

第一点,领导者的可信度是在危机管理中首要的问题。在时间的压力下,领导者会倾向说一些让人们高兴的话,或许诺一些让人宽慰的东西,但长远来讲,领导者的可信度是其最重要的财富。绝对不要把自己的可信度随便破坏或者浪费掉。

第二点,要保证畅通的信息渠道。要通过多重渠道获取和掌握信息,不能只依靠一个渠道。每个渠道都有对某一方面信息的侧重。

第三点,保持镇静。受过职业训练的医生在经历急救场合的时候,会在冲到急救室之后,先在门口停顿30秒,调匀呼吸,然后再以从容的神态面对病人及进行急救。

第四点,在危机时刻,你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因此你必须保留足够的回旋余地。不要人为地缩小自己可以选择的空间。不要预测将来你会做些什么。

一个经典的关于危机管理的糟糕例子是,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曾宣称将不会派兵去科索沃。后来尽管时局发生变化,但因为他曾说过这样的话,他的选择余地就小了很多。所以绝对不要事前预测你会做什么。

第五点,要着眼于3个月以后。形势通常逼迫处理当前的危机。但领导者更要考虑,现在应该做什么,才能使3个月以后达到可能的最好的情况。通常应至少多考虑两天,再发表讲话,即便当时有极大压力。

我所总结的上述原则正是我在处理墨西哥金融危机时所采用的。我还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并在“9·11”事件时负责哈佛大学的危机管理。当时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

我从很多经验得来的教训是:深思,深思,再深思。仔细地长时间地考虑,然后一旦做出决定,以绝对确定的态度执行。总有巨大的压力让人停止思考,而即刻行动。这是一个错误。


展开
目录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案例

“9.11”事件与纽约市长

教授访谈:准备与机遇——危机给领导者以成为英雄的机会

西尼罗病毒在纽约的暴发

教授访谈:执行跨组织行动的难题

美国邮政系统的炭疽病危机

教授访谈:面对危机的战略思考

专家对话:危机沟通与大众心理——如何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

专家对话:目击权力——历任美国总统危机管理得失谈

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

2000年普利司通公司轮胎召回事件

教授访谈:如何召回产品和处理海外市场危机

打造崭新的所罗门的公司

教授访谈:信用和客户信任——专业服务公司危机发生时的真正资产

专家对话: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简介及负责人专访

专家对话:危机公关在美国——访美国危机公关专家阿尔·托特瑞拉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