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党外知识分子基本状况蓝皮书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2031577
  • 作      者:
    李霞,王玉梅,李俊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李 霞,上海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


王玉梅,上海社会科学院委员会书记;


李 骏,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聚焦党外知识分子这个重要群体的第1本蓝皮书,是对新时代上海党外知识分子所作的一次研究分析,为读者了解上海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现状提供了客观、全面、深入的第1手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上海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上,习近平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并指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处理知识分子问题的历程,可以看出,什么时候处理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蓬勃发展;什么时候处理得不好,党和人民事业就容易遭受挫折。这是一条历史经验,一定要牢牢记取”。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就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个总要求和大背景下,本研究调研了上海党外知识分子基本状况,就调查发现综合提出以下若干总结建议。


(一)工作对象要更加重视“体制外”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体制外”单位早已超过“体制内”单位而成为上海就业市场的主体。但在本次调查中,“体制外”单位就业者只占到受访者的近两成。因此,应当想方设法拓展工作覆盖面,尽可能多地接触、了解和服务在“体制外”就业的党外知识分子。


本次调查还显示,“体制外”的党外知识分子中,有参政议政意愿的高达85.1%,是所有就业人群中比例最高的,甚至高过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中的党外知识分子。虽然本次调查所访问的“体制外”人士可能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已经与统战部门具有某种联系),但仍应高度重视这一人群可能具有的参政议政意愿。调查还显示,“体制外”党外知识分子参加本单位中共党组织活动的意愿也高达82.7%,但实际参加过的比例仅为24.6%,显著低于其他单位类型。因此,统战工作可以考虑为“体制外”党外知识分子多创造这方面的参与机会。


“体制外”党外知识分子具有自身的群体特点,比如说媒体信任和使用情况。调查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信任官方媒体之余,信任社交媒体、自媒体和境外媒体的比例相对较高,选择不信任任何媒体的比例也相对较高。他们在微信上的表现相对更为活跃,有较为活跃的微信公众号以及时常转发或评论的比例在各单位类型中是最高的,而不用或很少使用微信的比例在各单位类型中是最低的。统战部门应当针对他们的这些群体特点,更加精准、有效地开展工作。


就“体制外”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而言,虽然整体较好,但在某些方面与“体制内”党外知识分子相比有一定差距。例如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任,他们的得分均值相对而言都较低(虽然绝对值不低)。如何做好人数居多、具有自身特点、参与意愿不低但思想认识有一定提升空间的“体制外”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工作,是当下及未来一个时期面临的挑战。


(二)工作方式要更加具有“年轻态”


本次调查的上海党外知识分子以4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为主,占61%。本次调查还发现,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具有自身的群体特点和偏好,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在媒体使用上,35岁以下的年轻人对官方媒体之外其他媒体的接触率更高(包括境外媒体),有较为活跃的微信公众号的比例更高,使用短视频、直播、视听或知识分享软件(例如哔哩哔哩、喜马拉雅、得到、抖音、快手、斗鱼、知乎等)的比例更高,通过微博、微信、网上社区等线上自媒体渠道表达自己对社会经济问题看法的比例更高。其次,在活动参与上,45岁以下的青年人虽然和其他群体一样喜欢“走出去”这样的参观考察活动,但也比其他群体更加青睐专业论坛/业务学习、亲子活动这样的活动形式,这与他们的生命周期阶段相吻合。再次,在参政议政意愿上,年轻人在回答没有参政议政意愿的原因时,有明显更高的比例选择“对国情了解不够”,说明这是制约他们参政议政的一个瓶颈和短板。


调查也发现,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比中老年党外知识分子具有更加积极的政治心态。例如,从各年龄段人群对媒体的信任情况来看,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最信任官方媒体的。再如,对政治思想状况各个维度的统计模型分析都发现,在剔除了其他各种个人特征和差异后,年龄越轻的党外知识分子,越具有更高的政治认同、政治信任和道路自信,也越有更高的政治服从和参政有效性评价。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近年来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自豪感;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有过海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一定程度上认识和了解真实的西方社会。


因此,统战部门在做党外知识分子的主体——年轻人的工作时,既要有信心,也要有策略。信心来自他们具有更加积极的政治心态,这为统战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策略是指统战工作方式也要与时俱进、适应年轻人的特点和需求,例如可以更加积极地与视听类平台、新媒体平台密切合作来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组织更多的年轻人参加国情教育和国情考察活动等。


(三)思想工作要更加强调“精准化”


本次调查表明,上海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统战工作已经覆盖到的党外知识分子,他们的政治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状况具有多个维度、包括多方面内容,根据已有的政治学和社会学等研究成果,本次调查将其划分为政治认同、制度自信、政治信任、政治服从、政治效能感5个子项。数据显示,上海党外知识分子在所有子项上的平均得分都属于中等偏上,某些得分甚至较高。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任分别高达4.45分和4.10分,制度自信和政治服从分别为3.96分和3.29分,参政有效性评价也有3.16分(以上各项满分均为5分)。当然,从政治思想状况各方面的分值比较来说,也可以看出,制度自信等相对分值较低(虽然绝对分值不低)。这意味着,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工作,不需要在所有方面或方向上平均发力,而应将着力点更多地放在“相对短板”上。这是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工作要更加强调“精准化”的第一层含义。


不同类型的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思想状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或差异性,这是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工作要更加强调“精准化”的第二层含义。党外知识分子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构成多元。从政治面貌看,既包括没有参加任何政党但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无党派人士,又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和群众知识分子;从归口单位类型来看,既包括就职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体制内知识分子,又包括新社会阶层中的党外人士,还包括大量的留学归国人员。


关于不同类型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思想状况上的差异性以及相应的“精准化”举措,有以下两个原则性建议:一是依赖中间阶层,化“中间”为“中坚”。上海党外知识分子呈“纺锤形”结构:底层与高层均为少数,大部分居于中间阶层。这一“中间阶层”在收入水平上居于中等区间,在社会地位认知上也将自己归为中等社会地位群体。更重要的是,该群体的政治认同、制度自信、政治信任等都显著高于那些社会经济地位更高或更低的人群,他们在各项心态上都积极、稳定、正面、向上。因此,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中间阶层已经初步形成,他们是党的统战工作应该加以识别、培育和依靠的重要力量。二是关注参政意愿,使“有头绪”者“有渠道”。上海党外知识分子中有参政议政意愿者占76.6%,他们在政治认同、制度自信、政治信任、参政有效性评价等各方面都明显好于无参政议政意愿者。更重要的是,对于有参政意愿的党外知识分子,统战部门的工作会进一步改善他们的思想状况;相反,对于那些没有参政意愿的党外知识分子,统战部门的工作效果不太理想。数据分析进一步发现,有参政意愿者一旦有参政机会,其参政行为获得反馈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参政意愿者。但现实情况是,在有参政意愿的党外知识分子中,仍有38.67%表示“从来没有过”参政议政行动。显然,统战部门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这一群体上,要使“有头绪”者“有渠道”。


(四)组织与活动工作要更加注重“高质量”


从参政议政的情况来看,虽然上海党外知识分子大多有意愿(76.6%)、有途径(85.6%),但行动并不是很高(52.2%)。在有参政议政行动的人群中,反馈率为78.7%,采纳率为66.7%。如果说采纳率与参政议政的水平有关,从来没有被采纳是情有可原的,那么反馈率应该是反映参政议政渠道机制是否顺畅的重要指标。从党外知识分子对参政有效性的评价来看,自我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对政府态度的评价,说明党外知识分子觉得自己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但觉得政府部门和官员对自己意见的吸纳程度还不够,参政渠道、吸纳渠道还不够通畅。更重要的是,数据分析还表明,参政议政行动,尤其是得到反馈甚至采纳的行动,能够显著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状况。例如,有更多参政议政与建言献策机会的党外知识分子,更认为自己的参政是有效的,尤其是当其参政议政能够得到政府部门的反馈甚至采纳时,这种有效性的评价提升也更加明显。再如,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行动如果得到反馈或采纳,也会极大地提高其政治服从度。因此,有关党政部门应当从“大统战”的思维出发,找出本部门反馈不足的问题所在,切实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获得感,进而巩固和提高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认识。


从统战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来看,参观考察、国情教育、脱产培训、挂职锻炼等是十分有效的工作方式。其一,走出去、能拓展视野的参观考察活动以及专业论坛/业务学习和有互动的座谈交流会等活动形式广受党外知识分子欢迎。其二,参加过国情教育的人大多都体会到政府做事很不容易,经历过挂职锻炼的人大多都认同帮助自己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了解基层、熟悉政府,可见这些工作拉近了党外知识分子与党和政府的心理距离。其三,参加过脱产培训、受邀参加过中共党组织活动、经历过挂职锻炼的党外知识分子,比没有这些经历的人具有更高的政治认同、政治信任、制度自信和参政有效性评价,说明这些工作方式对提高政治思想认识有一定作用。然而,在承认这些工作方式十分有效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其受益人群还十分有限。国情教育和脱产培训的受益面只有36.2%和34.3%,挂职锻炼的受益面更是仅有8.9%。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或改进资源投入效率,使这些有效的统战活动更多更广地惠及党外知识分子。


展开
目录

上海党外知识分子基本状况



一、党外知识分子的定义


二、上海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


三、上海党外知识分子的抽样调查


四、上海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情况


五、上海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


六、上海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建议



上海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践与探索

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教卫系统团结凝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践

上海市科技系统开创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新局面


上海市金融系统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探索

上海市经信系统推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迈上新台阶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当好“智囊团”共筑“同心圆”

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入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上海市黄浦区探索构建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格局

上海市静安区探索党外人士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模式


上海市长宁区团结引领党外知识分子彰显工作成效

上海市宝山区打造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升级版

上海市闵行区引领党外知识分子拓展社会治理多元格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