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书是第七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推荐图书、黄仁宇先生文集《现代中国的历程》精装增订版,文字做了一些修订,并新增《近代中国历史的结构性研究》长文。
2, 以全球史眼光看中国现代化之路,纵横中外,畅谈古今,全书浸透着黄仁宇独特的大历史观精神,给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迪。
本书辑录了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美国、德国以及港台地区发表而未收入大陆《黄仁宇全集》的论文、随笔、书评等15篇文字。黄仁宇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纵横中外、从容讲解的风格,以全球史眼光看中国现代化之路,给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迪。
关于《万历十五年》的三数事
二十年前时为一九七四。我得到学院休假,再度去欧洲,所著《十六世纪明代的财政与税收》在剑桥大学出版社筹备多年,临排印时又遇到意外之耽搁,但终于是年出版。有了新书的支持才敢于向哥根汉基金申请一年的奖学金,题为中国晚明的一个年头,旨在勾画当日朝政与社会相串连中之一个剖面;基金鼓励创造,我的立案与一般不同,符合应征的重要条件,所以申请幸运的顺利通过。所收获则是五年后方始成书的《万历十五年》,今已有五种文字的六种版本。
以一年多的时间写这样一册小书,读时亦不过二三日,即可阅完,看来也无足为奇,然则既不重辩论而重叙述,当中却也真是万绪千头,到处都待考证。例如神宗万历帝之恭妃,亦即光宗生母,后封孝靖王太后,《明史·后妃传》有关于她的一段记载:“初为慈宁宫宫人,年长矣,帝过慈宁,私幸之,有身。”这样甚可能给人一个将近中年的宫女,引诱年轻皇帝的印象。幸亏定陵于一九五六年被发掘,内中碑文出土详载各人生卒年月日,文中证实当日她与万历邂逅,时年十六,皇帝则十八岁。《明史》在康熙年间修撰,去此已约百年,传闻已失实如此。书中提及仪礼之处又因原始资料行文简捷,亦不便照抄,只能一读再读,参照平行的资料,还希望找到图解或地图叙述方有把握。明人所说“廷杖”,我们总以为既为“杖”,则是用大竹板在庭前打屁股。根据《明史·刑法志》,才知道“笞”与“杖”同用荆条施行,只是罪有轻重,荆条圆径有大小,才区分为笞、杖。数十年前朱东润作《张居正大传》,他以为明代田赋账目凡提及万历年代的地亩数,即是一五八〇年张居正举行全国丈量之成果。我起先也以为如此,后来恳请芝加哥大学何炳棣教授复印得他们图书馆珍藏的《万历会计录》胶卷,才能确定一五八〇年丈量的地亩数从未被明廷接受,后为我书中要题之一。所以从事实上考证,已是极为费时的工作。
若非预先我对明史尤其十六世纪的后期有一段最基本的认识,也决不敢尝试提供如此一个剖面。因为我参加《明代名人传》的工作,曾自写当中人物传记十八篇,又修改旁人所作两篇。兹后作《财政与税收》时前后七年。内中二年我除一面教书外,曾将《明实录》翻阅一遍,虽说走马看花,总算一百三十三册看完。当时专注财政与税收,眼角里却对宫阙内幕和反映的社会状态感到兴趣。这里也预先伏下了以后写《万历十五年》之动机。
因着修《名人传》我也熟识了不少美国明史专家,像贺凯教授(Charles O. Hucker)之研究明代官衙组织及监察制度和狄白瑞教授(Wm. Theodore de Bary)之研究明代思想,均是终生勤奋的工作。我作《万历十五年》时特别要感谢的乃是房兆楹先生。他夫妇早岁作二十四史内的引得工作,以后参与明清两代名人传记集体之筹画。在技术方面精微之处,他的明察举世无双,我现有的几部书尚是他所赠。有一日他在不意之间买到民国六年上海版的《张居正书牍》,立即乘兴亲自开车送我。
自备书有一种好处:即是供反覆把玩,床头饭边,不必珍惜,无所计挂。我的一部《明实录》在一九六八年购齐,共费美金五百余元,当日可算相当数量的一笔投资,只是我只要争取时间,批注折页,毫未顾及书之折旧。我有次借房公书,也同样不加爱惜,及至还书时确给他相当的不快。
“你看,”他说着,“你借去的时候是三本全新的书,现在弄得这般糟,纸张也磨坏,书又卷角!”
我完全忘记了他的书并不是我自己的书,正在支吾尚不知如何道歉时,房先生已突然改口,他说:“算了,本来要这样,有书就要读,书不用摆在那里,即是全新又算什么。”可是他没有看到《万历十五年》之成书。此次别后不久,他返大陆,几十年此为首次。不幸噩耗传来,房公已去世于北京。
我书布局也经过一度折磨。作初稿时我虽照致哥根汉的申请书做去,力图改变铺陈历史的方式,但是到底仍不能完全摆脱学院圈格。第一章叙皇帝权能,第二章叙内阁大学士职责,若有指授。及提及财政税收,又是洋洋论文十余页。几经徘徊挣扎,才进入现今局面,原有的两章析为四章,以后再加海瑞、戚继光和李贽三章,分别处理地方民政、军队组织和哲学思想,及于文士习惯,不作开场白,不另开一章为结论,纪事有时转回重叙。
本来今逢中国长期革命成功之日(这点只能在其他地方畅谈),所有历史都要重写,在选择题材及运用组织方法时作史者不难引用不同风格,可是即如此,《万历十五年》书成拟出版时仍遇到相当困难,大学出版社则说,此系大众读物,应找一般出版商,后者却又推说,此系学术性质之专题著作,仍应问津于前者。即是至今书出十余年,既已畅销,又经中外采用为读本及必读参考书,若干方面之成见未改。不时有人说及:“黄仁宇著书缺乏历史的严肃性。”他们没有想到我经过一段奋斗才摒除了所谓严肃性。
倒有美国文坛巨子厄普戴克(John Updike)独具只眼。他在《纽约客》杂志作书评时,即说《万历十五年》有超现实的幻影之特质(surrealist visionary quality)。本来传统中国官僚组织,以仪礼代行政,有时强黑为白,只要在本身组织之内逻辑上讲得过去,可以对外不负责。此情景构成他所说超现实的幻影色彩。在我看来,中国之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肇源于此。及至二十世纪整个国家与社会组织免不了一段整体破坏之后重造,亦溯源于是。
此书现已发行于海内外,如果能将上说一点在两岸三方读者心目中造成共识,作者及侧背对本书尽力的人士应当引为快事。
出版说明
今日的中文阅读世界,如果要提出一位从学者、企业家等各界名流,到白领、高校学生等普通读者均赞誉有加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无疑是最热门人选之一。
1982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黄仁宇先生首部中文历史作品《万历十五年》,带给人们非常震撼的阅读体验,提供了思考社会与历史的另一个维度。这本书风行近三十年,成为众多作家、学者、企业家和高校师生的案头必备书,屡获佳评:《新周刊》《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中国图书商报》“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第九届深圳读书月“30年30本书”、2009年搜狐“读本好书”经典好书奖……
自《万历十五年》之后,黄仁宇先生的系列作品陆续在中国大陆出版,“黄仁宇旋风”成为中文读者的阅读盛宴中一道亮丽的风景。2006年8月、2007年1月,中华书局重新校订《万历十五年》,增补相关文字,分别推出《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和增订本,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短短数年印行近30万册,见证了黄仁宇作品长盛不衰的魅力。
目前大陆出版的黄仁宇作品,或号称“黄仁宇全集”,其实并非全璧。由于种种原因,黄仁宇先生尚有一些单篇论文及随笔散见于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报刊杂志,为大陆读者所不易搜寻。对于喜爱黄仁宇先生及其作品的读者朋友来说,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有鉴于此,我们在黄仁宇哲嗣黄培乐先生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方途径搜集整理黄仁宇先生集外文字,编成一册,作为“特别的礼物”呈给众多的黄仁宇作品爱好者。黄仁宇先生曾坦言“我是自己雇用自己的记者,为一般读者大众而书写”,我们相信本书的形成亦算符合他的宗旨。
中国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一直是黄仁宇先生念兹在兹的关注主题。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历史学家,是因为自己颠沛流离,一切源于中国的动荡不安”,“我开始接触(历史学)这一行业和技艺,是因为动荡不安的生活造成心灵苦恼。为了寻求问题的解答,我才发现世上所有的事件全都紧密相连”。又说:“我的主要任务在于以一己之力密切观察,西方如何和东方交会,东方如何和西方融合,直到两者融而为一个完整的世界史。”黄仁宇先生早年经历动荡,从军抗日,中年负笈美国,其间数十年遍游世界各地,考察先进国家进入现代化之程序,并反观中国取得突破之契机,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可鉴。在他的作品里,主张摒弃意识形态或道德上之争执,注重考察实情实事,“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体察历史发展的真实背景以及未来的真正趋向。本书辑录的文字也正体现了这一特色。是故,我们拟名为《现代中国的历程》,而且获得了黄培乐先生的首肯。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耿立群女史编纂的《黄仁宇研究资料目录》堪称编者搜寻黄仁宇先生作品的指路明灯;她还惠寄编辑部多篇黄仁宇文字的复印件,使本书得以成全。这是我们必须特别提出致谢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总发行人兼总编辑林载爵先生对本书的编辑也予以关心和支持,特此致谢。陈时龙先生翻译了《倪元璐:新儒家官僚的“现实主义”》、《16世纪明代中国的军费》、《明代的财政管理》、《中国社会的特质》四篇英文论文,在此致谢。编者需要一一致谢的尚有:庄惠薰、洪丽珠、马昕、王瑞玲、李静、祝安顺、胡永华、余瑾等多位女士与先生,他们都在不同的方面促成了本书的问世。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编文字多发表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各类报刊,其用字、表达习惯都跟如今不尽相同。编校过程中,一般不作统一修改,以保存原貌。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1年1月11日
出版说明
中国社会的特质
早期的统一与中央集权
农业社会的官僚政治管理
科学技术和货币经济的低水平发展
社会后果
欧洲的过去和中国的未来
近代中国历史的结构性研究
从唐宋帝国到明清帝国
倪元璐:新儒家官僚的“现实主义”
16世纪明代中国的军费
明代的财政管理
传统理财思想与措施的影响
户部及户部尚书
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1590年前的财政管理
1590年后的财政管理结论
什么是资本主义?
当代论述资本主义的学派
资本主义的精神
布劳岱对中国经济史的解释
官僚体系的障碍
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
法律与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范围
资本主义的时空剖析
资本主义的条件
蒋介石
蒋介石的历史地位
站在历史的前端
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思考
中国与日本现代化的分野
台湾的机会与困境
中国历史的规律、节奏
关于蒋介石日记之二三事
中山舰事件
蒋介石的作风及性格
没有全盘计划的抗战策略
中国长期革命的一个阶段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开场白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卷尾琐语
关于《万历十五年》的三数事
黄仁宇的书并不是一般的历史著作,也不只是给学者专家写的,而是写给大多数的中国人看的,时代感特别强,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高王凌
20年来,黄仁宇在中国青年一代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知音。……一位学生对我说过,黄仁宇是使他真正发现了历史学的美感与魅力的学者,人们常常可以在史学新秀的作品中发现黄仁宇的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萧功秦
我发现,历史学者文风的改造固属不易,在扎实的史料功夫基础上有自己的深刻见解则更难。由此感到,黄先生实在不是一个易得的人材,不信,请在今天的中国史学家中找出这样一个来!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赵世瑜
黄仁宇以充满魅力的笔调、独特的措辞和丰富的想象力掳获了广大读者的注目,他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家中的一个异数。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发行人兼总编辑 林载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