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明之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491376
  • 作      者:
    余秋雨主持
  • 出 版 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
收藏
编辑推荐

文化学者余秋雨,历时4个多月,跨越40000公里,横穿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主要宗教发祥地之后,记录他对世界文明的独特思考。这是难以再现的吉普贴地之旅和珍贵近距离观察,留下的弥足珍贵的记录。
从内到外全部升级,精美装帧,深具收藏价值:全新内文修订,全新艺术设计,升级纯质纸张,全彩四色印刷

展开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于浙江,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作家。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畅销作品,几十年热潮不退。曾应邀到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总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地演讲。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余秋雨亲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和主要宗教发祥地的记录,他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以冷静疏朗的笔触描绘古老文明的昨日与今朝,辉煌与衰落。此次行程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他与陈鲁豫、许戈辉、吴小莉、曾瀞漪等一行人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众多异域国度,最终回归中华故土,虔诚寻访雪域高原和中原古都,倾听历史亘古悠远的声音。

展开
精彩书摘

自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出发,途经曼谷和迪拜,经过19小时的夜航,我们终于踏上了希腊雅典的土地。我们这群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就从此时此地开始,要一路探访历史悠久的文明故地,直到故乡的万里长城。由于大海的阻隔,5辆越野吉普车只好先期空运到埃及,静候我们完成希腊的旅行。
尽管带着长途旅行的疲惫,我们仍然很兴奋,因为我们已经来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故乡。古希腊文明给人类的遗产太丰富了,即使相隔万里,在遥远的东方,我们也曾沐浴到古希腊文明的阳光。所以我们乘坐的大巴未进雅典市区就向南直奔70公里外的海神波塞冬的神殿遗址。
吹拂着海风,绕过一个小海湾,终于看到海峡尖端耸立着的白色石柱,我们的希腊之行就从这波塞冬的海神殿开始。
许戈辉: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位于希腊雅典城南端70多公里的苏尼奥角,它就像一个狭长的三角形伸入爱琴海。远处那座山的另一端,就是雅典城了。事实上在古代,苏尼奥角是一个城堡,城堡上面有军事要塞,守卫着雅典的安全。我身后的这几根白色的残缺的柱子就是当年的海神殿,用来祈求水手、渔民们的安全。一路上我们已经听到很多关于这里的美丽传说,现在再亲眼看到蓝天碧海以及身后这些残旧的柱子,不禁引起无限的遐思。或许从这儿开始,就注定了整个的行程会充满神秘和诗意。
海神殿建于公元前5世纪,这是一个提起来就让人心旷神怡的年代。东方的先哲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几乎同时在思考,而在希腊的海边则徘徊着埃斯库罗斯、苏格拉底、希罗多德和柏拉图。与东方人不同,古希腊人无论在哲学、数学,还是在戏剧、雕塑等领域所创造的辉煌都和这浩瀚蔚蓝的海洋有更密切的关系。
余秋雨:西方文明的起源,总是和海洋密不可分的,他们很多的思维都和海洋文明有直接关系。那么,海洋文明来自哪儿呢?我想是来自这儿,世界上很多文明和海洋的关系,没有像希腊文明那么直接。我是研究戏剧的,像希腊悲剧所表现出来的只知此岸世界不知彼岸世界的那种非常大的悲剧意识,一定跟海洋文化有关系,不像我们的平原文化,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种比较安定的循环过程。
当年西方宗教意识的启蒙,与希腊哲学思维的起源都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和希腊艺术有直接关系。人和神的交流、物质和精神的融合都在海边产生了。
余秋雨:你看,这样好的石柱竖立在那儿,竖立千年后,本身就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了。所以好多人说希腊文化是高度的精神化和高度的物质化的统一。这个物质化就是指,无论是雕塑还是建筑,质感都特别好。我非常佩服的一位英国诗人拜伦,就在这儿的石柱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出于对希腊和希腊文化的无比喜爱,这位英国著名诗人甚至在希腊反抗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参加了希腊的志愿军。
余秋雨:在他非常著名的一首长诗《唐璜》的第三歌里面,他专门模仿了一个流浪在外的希腊诗人的口吻,讲自己的祖国过去何等繁荣、现在何等萧条和败落,其中有几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大意是:啊,希腊,你曾经出现过多少美妙的歌声,但是现在这块土地那么沉默,难道你那么高贵的琴弦就落到我这样一个流浪汉手上?写得非常美。
这样动人心弦的悲吟,跨越重洋,打动了20世纪初千里之外的中国几个革命者的心灵。
余秋雨:这样的诗情终于让中国的几个革命者激动起来了,其中有一个叫苏曼殊,他居然边流眼泪,边把拜伦写希腊的一首诗,翻译成了中国古体诗。译文在哪儿呢?在章太炎先生日本的家里,“我为希人羞,我为希腊哭”——20世纪前期这首诗在中国引起的震动很大。我们现在站在希腊这样一个海角上,又在拜伦签名的石柱前面,总会有感慨的,因为无论是苏曼殊,还是章太炎先生,他们都没有来过希腊,他们凭着想象,想象着拜伦,想象着希腊,想象着我们的国家。现在我们终于来到这儿,乃至于我们感慨的时候,还觉得相隔那么遥远的地方,竟然存在着跨时空的精神沟通。
而这样跨越古希腊和中国两个时空沟通的中介因素,居然是一个英国诗人——拜伦。

展开
目录

上编
路从希腊起
问惑埃及
烽火巴以
平和约旦
伊拉克未眠
内秀伊朗

下编
跌宕巴基斯坦
印度喟叹
行走尼泊尔
中国·雪域佛颜
中国·锦绣巴蜀
中国·长安荣华
此行成矣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