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总结了巴菲特纵横股市的宝贵经验,详细解读了巴菲特如何攫取财富的智慧,多角度论述了他取得财富的方法与胆略,并以建议与忠告的形式呈现给希望成就财富人生的现代人。这些内容精辟、实用,力求为那些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现代人指明方向。可以说,巴菲特的每一句话都是人生箴言,字字都是对自己财富、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本书没有就投资论投资,而是将为人处世和投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讲述,这样更易于让希望通过投资股市实现自己财富梦想的现代人理解和接受。
价值投资,黄金量尺
价值投资本质:寻找价值与价格的差异
一般来说,采用价值投资法的投资者会用买下整个企业的审慎态度来下单买股票。他在买股票的时候,好比要买下街角的杂货店一样,会询问很多问题:这家店的财务状况怎样?是否存在很多负债?交易价格是否包括了土地和建筑物?未来能否有稳定、强劲的资金收入?有怎样的投资回报率?这家店的业务和业绩增长的潜力怎样?如果对以上的问题都有满意的答案,并能以低于未来价值的价格把这家店买入,那么就得到了一个价值投资的标的。1984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纪念格雷厄姆与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出版50周年的庆祝活动中发表演讲时指出,人们在投资领域会发现绝大多数的“掷硬币赢家”都来自于一个极小的智力部落,他称之为“格雷厄姆与多德部落”,这个特殊的智力部落存在着许多持续战胜市场的投资大赢家,这种非常集中的现象绝非“巧合”二字可以解释。“来自‘格雷厄姆与多德部落’的投资者共同拥有的智力核心是:寻找企业整体的价值与代表该企业一小部分权益的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实质上,他们是在利用两者之间的差异。”
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适用于股票、债券、房地产、艺术品、货币、贵金属,甚至整个美国的经济——事实上所有资产的价值波动都取决于买卖双方对该资产的估价。一旦你理解了这一对应关系,你就具有了超越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优势,因为投资者们常常忽略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1999年,道氏工业指数以年50%的复利率(按保留红利计息)增长。而同一时期,30种道氏工业指数公司的收入增长率为47%。但是,从账面上看,这些公司的价值年增长率为46%。两个增长率如此一致并非偶然。
从长期来看,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不可能远超其内在价值的增长率。当然,技术进步能够改善公司的效率并能导致短时期内价值的飞越。但是竞争与商业循环的特性决定了公司销售、收入与股票价值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在繁荣时期,由于公司更好地利用了经济规模效益和固定资产设施,其收益增长可能超越公司的销售增长;而在衰退时期,由于固定成本过高,其公司收益也比销售量下降得更快(此即意味着公司的效率不高)。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股价似乎远远超过了公司的实际价值或者说预期增长率。实际上,这种现象不可能持续下去,股价与公司价值之间出现的断裂必须得到弥补。
如果理性的投资者拥有充分的信息,股票价格将会长期维持在公司的内在价值水平附近。然而在过热的市场下,当投资者似乎愿意为一只股票支付所有家当的时候,市场价格将被迫偏离其真实价值。华尔街便开始接受这只股票被高估这种非一般性的高增长率,同时忽略了其他长期稳定的趋势。
当把市场运动的趋势放在整个经济背景中去考察时,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投资者绝不能购买那些价格高于公司长期增长率水平的股票,或者说,他们应当对那些价格上涨的幅度超过公司价值增加幅度的股票敬而远之。尽管精确估计公司的真实价值十分困难,但用以估价的证据仍然能够得到。例如,假若股票价格在某一时期内增长了50%,而同时期公司收入只有10%的增长率,那么股票价值很可能被高估,从而注定只能提供微薄的回报。相反,股票价格下跌而公司收入上升,那么应当仔细地审视收购该股票的机会。如果股票价格直线下降,而价格收入比低于公司预期的增长率,这种现象或许就可以看作是买入的信号,股票价格最终会回归其价值。如果投资人利用价格和价值的差异,在价值被低估时买入股票,那么他将会从中获利。
股市中的价值规律
股票的价格本质上是由其内在价值决定的。越是成熟的股市,越是注重股票的内在价值。股票的价值越高,相对的股票价格就越大。股票的市场价格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价值做上下波动。在一个健康的股市中,股价围绕价值波动的幅度都不大。股票的价格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所以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一般来说,最多两年内可预期的股企效益增长,可列入动态价值考虑的范畴中,相对的股价可以高一些。尽管市场短期波动中经常使价格偏离价值,但从长期来说市场偏离价值的股票市场价格具有向价值回归的趋势。
希格尔说:政治或经济危机可以导致股票偏离其长期的发展方向,但是市场体系的活力能让它们重新返回长期的趋势。或许这就是股票投资收益率为什么能够超越在过去两个世纪中影响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异常变化而保持稳定性的原因。
价值投资之所以能够持续地战胜市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价值规律的合理利用。投资者利用短期内价格与价值的偏离,以低价买入目标股票,形成理想的安全边际,利用长期内价格向价值的回归,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自己以前低价买入的股票,从而获取巨大的投资利润。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指出:“当证券分析家在寻找那些价值被低估或高估的证券时,他们就更关心市场价格了。因为此时他的最终判断很大程度上必须根据证券的市场价格来作出。这种分析工作有以下两个前提:第一,市场价格经常偏离证券的实际价值;第二,当发生这种偏离时,市场中会出现自我纠正的趋势。”
格雷厄姆认为,内在价值是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两大重要因素之一,另一个因素即投机因素,价值因素与投机因素的交互作用使股票市场价格围绕股票的内在价值不停地波动,价值因素只能部分地影响市场价格。价值因素是由公司经营的客观因素决定的,并不能直接被市场或交易者发现,这需要通过大量的分析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近似地确定,通过投资者的感觉和决定,间接地影响市场价格。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价格经常偏离其内在价值。
分析格雷厄姆关于价值投资的论述,我们会发现,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基本思想是对股票市场价值规律的合理利用。
格雷厄姆将价值投资成功的根本原因归于股票价格波动形成的投资机会:“从根本上讲,价格波动对真正的投资者有一个重要意义:当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低价买入的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高价卖出的机会。”
股市总是特别偏爱投资于估值过低股票的投资者。首先,股市几乎在任何时候都会生成大量的真正估值过低的股票以供投资者选择。然后,在其被忽视且朝投资者所期望的价值相反运行相当长时间以检验他的坚定性之后,在大多数情况下,市场总会将其价格提高到和其代表的价值相符的水平。投资者利用市场中的价值规律来获取最终利润。
价值投资基石: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对投资者自身能力的有限性、股票市场波动的巨大不确定性以及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的一种预防和扣除。有了较大的安全边际,即使我们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有一定的误差,市场价格在较长的时期内也会仍低于价值,公司发展就是暂时受到挫折,也不会妨碍我们的投资资本的安全性,并能保证我们取得最低限度的满意报酬率。
格雷厄姆曾告诉巴菲特两个最重要的投资规则:
第一条规则:永远不要亏损。
第二条规则: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巴菲特始终遵循着导师的教诲,坚持“安全边际”的原则,这是巴菲特永不亏损的投资秘诀,也是成功投资的基石。格雷厄姆说:“安全边际的概念可以被用来作为试金石,以助于区别投资操作与投机操作。”根据安全边际进行的价值投资,风险更低但收益更高。
寻找真正的安全边际可以由数据、理性的推理和很多实际经验得到证明。在正常条件下,为投资而购买的普通股,其安全边际大大超出了现行债券利率的预期获利能力。
如果忽视安全边际,即使你买入非常优秀的企业股票,如果买入价格过高,也很难盈利。
即便是对于最好的公司,你也有可能买价过高。买价过高的风险经常会出现,而且实际上现在对于所有股票,包括那些竞争优势未必长期持续的公司股票,这种买价过高的风险已经相当大了。投资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过热的市场中买入股票,即便是一家特别优秀的公司的股票,可能也要等待很长的一段时间后,公司所能实现的价值才能增长到与投资者支付的股价相当的水平。
根据安全边际进行价值投资的投资报酬与风险不成正比而成反比,风险越低往往报酬越高。
在价值投资法中,如果你以60美分买进1美元的纸币,其风险大于以40美分买进1美元的纸币,但后者报酬的期望值却比前者高,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组合,其报酬的潜力越高,风险越低。
在1973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总市值为8000万美元,你可以将其资产卖给十位买家中的任何一位,而且价格不低于4亿美元,甚至还会更高。该公司拥有《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以及几家重要的电视台,这些资产目前的价值为20亿美元,因此愿意支付4亿美元的买家并非疯子。现在如果股价继续下跌,该企业的市值就会从8000万美元跌到4000万美元。更低的价格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事实上,如果你能够买进好几只价值严重低估的股票,如果你精通于公司估值,那么以8000万美元买入价值4亿美元的资产,尤其是分别以800万美元的价格买进10种价值4000万美元的资产,基本上是毫无风险的。因为你无法直接管理4亿美元的资产,所以你希望能够找到诚实且有能力的管理者,这并不困难。同时你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使你能够大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内在价值,但是你不需要很精确地评估数值,这就使你拥有了一个安全边际。你不必试图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价值8300万美元的企业,但你必须让自己拥有很大的安全边际。
在买入价格上坚持留有一个安全边际。如果计算出一只普通股的价值仅仅略高于它的价格,那么就没有必要对其买入产生兴趣。相信这种“安全边际”原则——格雷厄姆尤其强调这一点——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
第一章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
第一节 价值投资,黄金量尺
价值投资本质:寻找价值与价格的差异
股市中的价值规律
价值投资基石:安全边际
价值投资能持续战胜市场
价值投资的三角:投资人、市场、公司
第二节 评估一只股票的价值
利用“总体盈余”法进行估算
利用现金流量进行评估
运用概率估值
股价对价值的背离总会过去
第三节 时间的价值:复利
复利是投资成功的必备利器
投资者要为股票周转率支付更多的佣金
持有时间决定着收入的概率
第二章 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策略
第一节 最高规则聚集于市场之中
让“市场先生”为你所用
反其道而行,战胜市场
正确掌握市场的价值规律
有效利用市场无效,战胜市场
不要顾虑经济形势和股价跌涨
如何从通货膨胀中获利
第二节 被华尔街忽视但最有效的集中投资
精心选股,集中投资
集中投资,关注长期收益率
集中投资,快而准
在赢的概率最高时下大赌注
准确评估风险,发挥集中投资的威力
确定集中投资的目标企业
第三节 聚焦新经济下的新方法
购买公司而不是买股票
不要混淆投资与投机
公司市场准则中的两条相关成本方针
需要注意的商业准则三大特征
高级经理人必备的三种重要品质
财务准则必须保持的四项关键性要素
第三章 巴菲特教你选择企业
第一节 选择企业的基本准则
选择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选择盈利高的企业
选择有经济特许权的企业
选择超级明星经理人管理的企业
选择价格合理的企业
选择具有超级资本配置能力的企业
第二节 如何识别超级明星企业
公司有良好的基本面
解读公司重要的财务分析指标
抓准公司发展的潜力
业务能长期保持稳定
选择有优秀治理结构的公司
第三节 选择管理层优秀的公司
公司管理层影响着公司内在价值
寻找优秀的管理层很关键
有很优秀的资金配置能力
能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能够成为企业的一部分
可以把回购股票看作是风向标
第四章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
第一节 损益表项的6条信息
好企业的销售成本越少越好
长期盈利的关键指标是毛利润/毛利率
特别关注营业费用
衡量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的高低
远离那些研究和开发费用高的公司
不要忽视折旧费用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项的6条重要信息
没有负债的才是真正的好企业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是公司的安全保障
债务比率过高意味着高风险
负债率依行业的不同而不同
并不是所有的负债都是必要的
负债率高低与会计准则有关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里面的秘密
自由现金流充沛的企业才是好企业
有雄厚现金实力的企业会越来越好
伟大的公司必须现金流充沛
自由现金流代表着真金白银
资金分配实质上是最重要的管理行为
第五章 巴菲特教你挑选股票
第一节 宏观经济与股市互为晴雨表
利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双重影响
经济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
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对股价的影响
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
第二节 选择成长股
选择能持续获利的股票
盈利才是硬道理
发掘高成长性的股票
选择安全的股票
成长性企业的相似性
成长股的盈利估计
第三节 挑选经营业务容易了解的公司股票
业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业务内容首先要简单易懂
过于复杂的业务内容只会加重你的风险
你要能了解它的新型业务
第六章 巴菲特教你做交易
第一节 如何判断买入时机
要懂得无视宏观形势的变化
判断股票的价格低于企业价值的依据
买入点:把你最喜欢的股票放进口袋
好公司出问题时是购买的好时机
价格具有吸引力时买进
第二节 抛售股票,止损是最高原则
牛市的全盛时期卖比买更重要
抓住股市“波峰”的抛出机会
所持股票不再符合投资标准时要果断卖出
巴菲特设立止损点
巴菲特在股价过高时操作卖空
第三节 巴菲特的套利法则
通过购并套利使小利源源不断
像巴菲特一样合并套利
封闭式基金套利
固定收入套利
第七章 巴菲特教你如何防范风险
第一节 巴菲特规避风险的6项法则
面对股市,不要想着一夜暴富
遇风险不可测则速退不犹豫
等待最佳投资机会
特别优先股保护
运用安全边际实现买价零风险
巴菲特神奇的“15%法则”
第二节 巴菲特提醒你的投资误区
研究股票而不是主力动向
警惕投资多元化陷阱
没有完美的制度
“价值投资”的误区
炒股切忌心浮气躁
买贵也是一种买错
第三节 不要误入股市陷阱
识破信用交易的伪装
不要为“多头陷阱”所蒙蔽
面对收益寸土不让
超越“概念”崇拜
识破财务报表的假象
第八章 巴菲特的投资实录
第一节 可口可乐公司
120年的成长历程
独一无二的饮料配方
无法撼动的知名品牌
领导可口可乐占领世界的天才经理人
载入吉尼斯纪录的超级销量
第二节 美国运通公司
125年历史的金融企业
重振运通的哈维格鲁伯
优秀经理人创造的超额价值
高端客户创造高利润
第三节 华盛顿邮报公司
投资0.11亿美元,盈利16.87亿美元
美国两大报业之一
传统媒体的特许经营权
巴菲特提议的最成功的股票回购
第九章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第一节 公司的管理与财务
最佳的董事会结构
百分之百为客户着想
完整而公平的披露
限制一切不必要的支出
用人标准
选人重在德才兼备
第二节 公司的兼并与收购
股权购并要牺牲原有股东的利益
收购的优势
错误的动机与昂贵的价格
合理的股票回购与反收购
稳定的收购政策
第三节 公司的会计政策与纳税
企业正常获利水平
负债与资产的平衡艺术
通胀、税制与投资
把税看作无息负债
控制一家公司的两个优点
第十章 巴菲特语录
第一节 寻找价值
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区别
对话“市场先生”
寻找被低估的价值
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
第二节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不熟不买,不懂不做
利用市场情绪,把握投资机遇
通货膨胀是投资的最大敌人
慎重对待高科技企业
避免过度负债
让财富像滚雪球般增长
第三节 投资的前期心理准备
拒绝短线
不要为数学绞尽脑汁
期待市场出现步调不一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第十一章 巴菲特的财富观
第一节 钱的逻辑和机制
钱能带来什么不同
自信与激情
赚钱是一种游戏
一有机遇就抓住
只做有把握的事
第二节 赚钱更有乐趣
赚钱更有乐趣
麻烦的捐赠
用财富分享爱和关怀
真正慷慨的富豪
第十二章 巴菲特的工作与生活
第一节 “股神”最看重的个人素质
热爱阅读并独立思考
足够的耐心必不可少
充满激情
定位准确
第二节 巴菲特推崇的生活方式
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要有业余爱好
阅读即是工作
节俭是一种本色
可乐与汉堡
第三节 巴菲特眼里的家庭
巴菲特的子女们
和妻子相濡以沫
第二任妻子
善待母亲
第十三章 巴菲特小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第一节 少年巴菲特——赚钱的智慧
1929,股灾;1930,巴菲特诞生
送报童的青葱岁月
13岁离家出走
最热爱的还是商业
第二节 求学时代——朋友与导师
曾经落榜哈佛商学院
哥伦比亚商学院出类拔萃的学生
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
查理芒格
菲利普费舍: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
第三节 青涩第一步——创业之初的生活
创业,由100美元开始
一个价值49美分的账簿
合伙公司的成立和管理
不断收购和取得伯克希尔公司的控制权
第四节 黄金时代——成熟期投资和感情
成为报业大亨:一场残酷的个人胜利
巴菲特的报业梦想
B夫人——巴菲特心目中的理想商人
1987,股市大崩盘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与他的孩子们
麦当劳与迪士尼
第五节 巴菲特进行时——热点与动态
互联网泡沫中的巴菲特
在妻子手术中的巴菲特
与好朋友凯瑟琳告别
逃不过的次贷危机
辅佐州长施瓦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