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735305
  • 作      者:
    (日)杉山正明著
  • 出 版 社 :
    北京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
收藏
编辑推荐

★ 《兴亡的世界史》第4册,葛兆光、白岩松、高晓松、罗振宇郑重推荐

★ 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多瑙河的史诗帝国——蒙古的铁蹄,从朝鲜半岛踏到多瑙河、东地中海沿岸,*盛时占据欧亚大陆近一半版图。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在各自的疆域中继承蒙古帝国的光芒。

★ 从陆地角度看世界史,蒙古帝国统合欧亚大陆才是世界史的开端——杉山正明认为,蒙古帝国统合欧亚大陆才是世界史的开端,在此之后才有真正的世界地图。全球首次连接并非通过海洋,而是通过陆地。

★ 20世纪消失的帝国全是蒙古帝国的继承者——奥斯曼帝国、罗曼诺夫王朝、莫卧儿帝国,元朝乃至清朝,都和蒙古帝国及其时代直接相关。20世纪,这些帝国全部崩溃后,蒙古帝国的漫长后世方告一段落。

★ 日本学士院奖获得者、著名蒙古史家杉山正明恢弘之作——蒙古把欧亚大陆和非洲从海陆两方向统合为一,世界史首次拥有可以看到的全貌。

★ 20张地图,84幅图片,立体展现蒙古帝国与欧亚大陆700年传统的裂变。


展开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杉山正明,1952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现为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专业教授。于2003年获第六届司马辽太郎奖。主要著作有《大蒙古的世界》《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的兴亡》《游牧民眼中的世界史》《蒙古帝国与大元兀鲁斯》。2006年获紫绶褒章,2007年获日本学士院奖。

 

◎ 译者简介

乌兰,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1986年至1987年,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进修。2004年至2005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开展蒙元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有学术著作《〈蒙古源流〉研究》《〈元朝秘史〉校勘本》等,另有汉、蒙、日、英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发表。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什么说蒙古帝国是世界史的开端?

欧亚草原疾驰的征服者如何看待自身?

为什么蒙古帝国的形象在俄罗斯和欧洲总是负面的?

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明清帝国都继承了蒙古的遗产?

今天的时代与蒙古帝国还有联系吗?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把蒙古帝国史讲得简明而极丰富多彩。作者在这里重点展开的,是蒙古统治下的中东、俄罗斯,蒙古与地中海世界或西欧的关系,以及当日蒙古人的世界观念。这部分内容,正好适合熟悉东部蒙古帝国远甚于其西半部的一般中国读者的需要。本书的另一小半意在分析蒙古帝国的遗产,或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要揭示出闪烁在漫长的“后蒙古时代”的“蒙古长长的身影”。这部分内容,当然是大多数中国读者更不熟悉、因而也可能更想了解的。

——姚大力


展开
精彩书摘

蒙古长长的身影

 

在残影的尽头1920年,中亚。蒙古帝国的残影,终于从这块土地上消失了。回首遥望,从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开始向着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发展之时算起,岁月已经过去了七百一十四年。

消失的是两个国家。国名有几种不同叫法,其一为“布哈拉汗国”或称“布哈拉埃米尔国”,另一个被称为“希瓦汗国”等。两国都可追溯至起源于中亚的城市。虽然二者都已经突厥化和伊斯兰化,但要追寻其政权的脉络和由来,则可上溯至曾创造人类史上最大版图的蒙古世界帝国。其没落正处在衰微殆尽的弥留期。然而不管怎么说,蒙古帝国的根缘实际上在进入20世纪后

还依然在欧亚大陆中心区域存续了二十年。

这两个小国气数将尽的时刻,距离统称为“俄罗斯革命”的1917 年爆发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已经过去了三年的时光。就是说,长期占有并统治欧亚大陆北部大片区域的俄罗斯帝国已经彻底消失。给布哈拉和希瓦最后一击的是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权。然而,对于19 世纪以后在俄罗斯强权之下其领属性质逐步深化的中亚地区的人们来说,“新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解放”。

代之而起的苏维埃国家,在暂时渡过内战加剧、日本等各国列强出兵西伯利亚的干涉和侵略等眼前的困难局势后,在列宁及其继承人斯大林的领导下,从1922 年左右开始迅速踏上了以联邦为名的“新帝国之路”。中亚自不必说,即使是旧俄罗斯帝国领地内曾经存在的实为由不同地区和人们组成的大、中、小聚合体,也在多少出现近代化之萌芽的同时,逐渐失去了当初所抱有的希望和意愿。乍一看,似乎国家和政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作为汇集诸多民族的混合国家,内陆庞大殖民地帝国的“北方国家之传统”基本上被原封不动地继承了下来。尤其是作为其“东方属领”的中亚以东地区,被迫接受新的服属、轻视和分割。

不久,自20 世纪20 年代中叶至30 年代,在苏维埃联邦内的中亚地区,若干“人造国家”在历史、语言、人种、文化和习俗等方面均不具备适当立国理由,依据官方学者们毫无道理之论被逐个创建起来,开始了莫斯科所控制的政权的“新时代”。

过了半个多世纪,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这中亚五国,不得不勉强接受并背负着从俄罗斯帝国至苏联时期的近现代史本身的各种“负面遗产”,包括漫长的国境线在内,无选择地“独立”了。

现在,东边是保有庞大地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南边是似乎更加动荡不安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和中东,北边和西边是依然据有广阔版图而逐渐复兴的俄罗斯联邦。站在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环顾周边,会不由得陷入一种奇怪的想法。这块广阔的开放空间曾经由草原和绿洲交织而成,在19世纪变成了以英国和俄国为主的强权政治的世界。这种局势在20世纪实际上变得更加激化,进入21 世纪后越发明显。不只是政治和军事,就连经济和环境等方面也都充满了流动性和不安定因素。所谓当今的时代,似乎就是刚刚才开始的。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能否整理人类史上各种各样的进程和结果,有时又放弃这些进程和结果而找到世界应有的“形式” 和“存在方式”呢?特别是在历史悠久的欧亚大陆上,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能否建立起一个超越现代型强权政治的平稳缓和的安定结构呢?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人类这一群体所生存的全球化时代的关键,很大程度还在于地球上这块最大大陆的走向。那里曾经是产生大多数人类文明之交流的大空间。假如存在有益于人或人类的大“智慧”,那么大概只有在贯通历史和现在的视线中才寻求得到。想到这一点时,对于八百多年来宽松地统治大半个欧亚大陆、平稳维系包括非洲在内的广阔陆海地区的蒙古帝国及其时代的记忆,就会再次浮现。


展开
目录

序 章 历史因何而存在

蒙古长长的身影

走向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第一章 绵延不绝的欧亚大陆国家的传统

古老而新兴的亚洲、欧洲、欧亚大陆

欧亚大陆世界史内在的物力论

第二章 蒙古曾如何看待世界和世界史

人类史上最初的世界史—《史集》

不为人知的惊异的世界史实像

二重撰写的世界史和世界实像

通向地图所述新时代的门扉

第三章 大蒙古与世界开创者(Jahān-gushāy) 

成吉思汗的历史故事

成为史上最大帝国的原因

第四章 蒙古与斡罗思

西北欧亚大陆大进攻

术赤兀鲁思和斡罗思的爱憎

第五章 蒙古与中东

未结束的中东作战

旭烈兀兀鲁思是伊斯兰王朝吗?

第六章 地中海和欧洲以及连接起来的东西方 

圣王路易之梦

扫马使团的欧洲外交

第七章 “女婿大人”们的欧亚大陆 

超越时空的成吉思汗家族血统的神圣性及其记忆

16、17世纪对于世界史的意义

终 章 从阿富汗观望开来

大地上最后出现的游牧帝国

从历史到现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