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猫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51059
  • 作      者:
    (美)鲍比·安·梅森著
  • 出 版 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鲍比·安·梅森(Bobbie Ann Mason),生于1940年,美国当代文坛杰出的女作家、著名短篇小说家,“极简主义”的代表作家。她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并获得过许多文学奖项。梅森的小说特别关注当代美国南方人的现实生活,并对美国南方文学的发展过程进行反思,揭示了当代美国南方文学的发展变化。她刻画的人物已经不再沉迷于南方辉煌的过去,不再恪守美国南方传统文化,而是追求当代消费文化所赋予的叛逆和自由,展现了新一代美国南方人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自我审视、自我觉醒和自我完善。
展开
内容介绍
  “猫王”(the Hillbilly Cat)是狂热的美国南方歌迷为他起的绰号。20世纪50年代,猫王的音乐开始风靡世界。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开始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在《企鹅人生:猫王》这本小传中,作者梅森以小说家的洞察力描述了眼中的猫王,当她第一次在收音机里听到猫王的音乐,就断定“他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作者巧妙地将猫王的传奇性与普通人的一面交错在一起,向读者展示出这样一个猫王:富有魅力、打破了音乐界限的一位歌手,着迷于自己的显赫声名,同时又是一个言辞温和、出身工薪阶层的南方男孩,在巨大的成功面前显得手足无措。
展开
精彩书摘
  1956年,当邻居和亲戚们在电视上看到埃尔维斯的舞蹈时,他们都回想起了格拉迪丝当年的舞姿,然后感叹道:“埃尔维斯不愧是格拉迪丝的孩子。”弗农有着迷人的双眼,长得很好看。他很穷,真的很穷,甚至连个尿壶都没有。弗农一直好吃懒做,但“大萧条”到来之后,他还是做了所有可以找到的工作。
  格拉迪丝来自一个大家庭,父亲是佃农,母亲是一个结核病患者。终其一生,格拉迪丝都在努力工作,种田、缝缝补补。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她在一家成衣厂工作,计件取酬。尽管她每天努力工作十二个小时只能赚到两美元,但在图珀洛的工作让她拥有了自立的机会、社交生活和冒险精神。
  他们始于1933年的婚姻,显然是冲动的后果。弗农是令人难以抗拒的,但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给予格拉迪丝。他太年轻了,甚至都来不及证明自己,而时代的艰难更是前所未有。况且,他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尽管学过木匠,但除了普通的手工劳作,他几乎找不到什么工作机会。在那个年代,像弗农一样的年轻人可以为任何可能的机会努力拼搏,但最终还是会一无所获。
  1935年,埃尔维斯出生的时候,弗农正在做送奶工。他一无所有,只能为别人工作,如为谷物和豌豆播种、锄地之类。他们那些人都是农民,但没有自己的土地。那时在南方农村,拥有土地的人已算得上是中产阶级,即使这些人没什么财富,也是靠天吃饭,依靠农作物和牲畜维持生计;对于普雷斯利这样的家庭而言,生活显得更加艰难。他们生活在一个狭小、贫穷的世界中,家人既是恩赐,也是负担。结婚之后,格拉迪丝时不时地就要求助于邻居和亲戚以度过艰难的日子。有些时候,她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过活,这让她觉得很羞愧。
  埃尔维斯出生在一座新建的“散弹枪式”的房子里。
  房子是弗农和他的兄弟韦斯特借钱盖的,但建房的地皮仍属于别人。所谓的“散弹枪式”,原是非洲人的建筑样式,很简单,在当地也很流行。房子南北通透,便于两个房间的通风(一颗子弹可以毫无障碍地由前厅穿后屋,便是这种房屋名称的由来)。格拉迪丝是在一个小棚屋里长大的,所以尽管在别人的眼中这座“散弹枪式”的新房十分简陋,但对她而言这实际上是一个宽敞而且充满爱意的家。格拉迪丝是一个灵巧、爱干净的女主人,因为有了自己的房子而倍感高兴,而且这房子还有柴炉和外置的厕所。
  1935年1月8日凌晨四点,杰西·加伦出生了,但却是个死胎;四点三十五分,埃尔维斯·亚伦出生了。作为双胞胎的幸存者,埃尔维斯深受家人喜爱与呵护,但那个死去的婴儿一直活在普雷斯利家人的心中。格拉迪丝相信,埃尔维斯身上集合了两个孩子的力量。但对埃尔维斯而言,随着年龄渐长,就好像有一半的自己缺失了似的。他很内疚,甚至想象在母亲子宫中,是不是因为自己才导致哥哥窒息而死,后来他又想象死去的哥哥是否也有与自己一样的天赋。因为死去的孩子以及无法再生育的现实,格拉迪丝将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在埃尔维斯的身上。她纵容他、宠爱他,也招致了“溺爱是祸害”的风言风语。埃尔维斯也总是黏着母亲,格拉迪丝拾棉花的时候,他会牵着母亲的麻袋一角跟在后面。他很早就意识到了父母的困境,从小就立下了让父母摆脱穷苦的志向。还只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埃尔维斯就向母亲许诺会买一辆凯迪拉克送给她。
  埃尔维斯出生于一个精神匮乏的家庭:他们屈从于权威,粗鲁无礼地大喊大叫,因贫穷而自卑,还有对“上顿不接下顿”的生活的恐慌。图珀洛当时是一个由少数古老家族统治的小镇。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镇上仅有两家工厂,一家生产乳制品(后来发展成为伯顿奶制品品牌),一家生产肥料。在这个小镇上,微妙的社会地位等级划分跟简·奥斯丁在小说中描述的别无二致:镇中心豪华的房子与边缘地带的贫民窟形成鲜明的对比。离开自己的家庭及所属社会阶层时,埃尔维斯总是感到局促不安。当他从东图珀洛的小学转到图珀洛较大的学校时,同学们总是因为他的穿着嘲笑他是乡下来的土包子。
  他的家人谦恭、多疑且不愿与他人接触,他们用这样的自豪感掩饰着他们的自卑。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们对“白人垃圾”称号的抗争激烈且从未间断。格拉迪丝总是教导埃尔维斯要彬彬有礼,当面对长辈或其他权威的时候,他总是充满敬意地低下头,称他们为“先生”、“女士”。
  她教会他适当地谄媚,就像汤姆叔叔一样,这是一种生存之道。
  ……
展开
目录
引言
奇迹
图珀洛
太阳录音室
创造埃尔维斯
“上校”帕克
功成名就
奥杜邦路
七月的朱恩
转变
格拉迪丝
在德国
一个孤独的年轻人
披头士乐队
“好莱怪”
探寻
“飞舞的G环”农场
“复出特别表演”
拉斯韦加斯
“神奇队长”去了华盛顿
迷失
寂寞大街的尽头
致谢
资料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