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问学之路:考古学人访谈录.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86332
  • 作      者:
    王巍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巍,1954年5月生,吉林长春人。1982年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95年获日本九州大学文学(人文)博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1个获得中日两个博士学位的考古学家。担任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学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考古组评委、亚洲史学会评议员等职。已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乔玉, 199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2003年在澳大利亚拉楚布大学获得考古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考古网负责人,是中国公共考古论坛的重要策划组织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学中的运用、家户考古、公共考古的实践和理论等,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书稿原为中国考古网刊登的对社科院考古所、国内知名院校等科研机构的考古学者的访谈。本书延续了《考古学人访谈录》的风格,对安家瑶、杜金鹏、高星、李伯谦、刘国祥、刘莉、罗泰、赵辉、朱泓、朱岩石11位学者进行了采访,访谈内容关注学者的学业经历、工作历程、心路心得等,展现了考古学人缘何从事考古以及从事考古的收获。


 

展开
精彩书评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包括对于现在的自己,我都想说,学无止境,考古工作很多时候都要面对新东西,所以要虚心好学,不断地提升自己。
  ——安家瑶
  
  ★考古学的魅力,在于它的神秘性,考古学家的工作就是破解一个个“谜”——有时看上去像是“猜谜”,其实最终是要“破谜”、“解谜”。
  ——杜金鹏
  
  ★我当时就想去那里好好地系统地学习,变成一个国际性的学者,而不是只能对我们本土的材料就事论事,做低端的考古匠。
  ——高星
  
  ★要通过考古复原历史,激励现代人的创造精神和爱同情怀。只有了解过去,才能建设更好的未来。
  ——李伯谦
  
  ★“考古是人认识自身和世界的重要途径”,每个人每天都在重复着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而考古发现可以提供给大家一些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林沄
  
  ★考古,苦中有乐,先苦后甜!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也是我的工作和生活理念。
  ——刘国祥
  
  ★我觉得现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得很蓬勃,可以说轰轰烈烈。尤其在网上每天都能看到新的动态、新的发现,很是振奋。中国地大物博,从事考古学研究的人也很多,势力很大,在国际上已经不能小视了。
  ——刘莉
展开
精彩书摘
  《问学之路:考古学人访谈录3》:
  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一系列有意无意问获得的重大考古发现刺激出来的,如大地湾、红山、良渚、中原龙山城址,包括稍晚一些时候发现的石家河古城、这些发现大大刺激了人们的视觉神经,颠覆了人们关于原始社会、氏族社会的传统观念,于是开始思考它们属于哪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当时也恰好是中国新石器考占学集成、总结、概括物质文化史研究成果的时期,区系类型、多元一体等学说都是这期间面世的。这样,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提出就给了学科一个新的目标和动力。说到底,有关文明的研究是对社会的研究。所以,以这个问题的提出为标志,中国新石器考古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古代社会的复原研究上去了。这个阶段性目标的变化也带动了前面说到的资料、技术、方法的即整个研究体系的全面变化,学科逐步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但该问题对于促进学科转型发展的意义,不是一开始就显现出来的。只是到了今天我们回头看才恍然明白,它原来还有促进学科发展的意义!顺便说到,和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西方的变化相比,中国考古学的变化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在西方,从物质文化史研究向古代社会研究的转变是从文化的环境、经济角度开展起来的,在中国则是由古代文明问题引领的,这是“殊途”,但研究目的都直截了当指向了古代社会。这背后,也是学术、学理的逻辑使然。
  李新伟:那时候牛河梁遗址、良渚文化都有重大发现,引发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关于文明的大讨论,您当时是否也关注了那些讨论?
  赵辉:肯定要关注的。首先,那些发现太令人震惊了,让人完全想象不到。80年代中期发现了良渚文化的反山、瑶山贵族墓地,很多老先生们都去看r。回来之后,严先生很兴奋,在文史楼楼道里拉着我说:“良渚不得了,除了莫角山有大建筑外,还有六点几公斤重的玉器,上面还有浮雕、微雕,漂亮极了。”尤其是良渚和红山文化的东山嘴、牛河梁的发现,给学术界带来很大震动,一下子有关它们是否是文明的讨论就热烈起来了。我是做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怎么能置身事外?但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没有发言。一个原因是我那时刚入门不久,学力不够,二是没想明白怎么研究这么复杂的大问题。
  ……
展开
目录

  目录
  王巍 序言ⅰ
  安家瑶 巾帼不让须眉1
  杜金鹏 心中有灯,脚下有路19
  高星 探人类之源,尝学术之先43
  李伯谦 探源尧舜禹,断代夏商周69
  林沄 明辨慎思,博学笃志93
  刘国祥 草原考古,魅力无限115
  刘莉 曾经沧海,求索不辍141
  罗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69
  赵辉 问学之路193
  朱泓 孜孜不倦,探索创新253
  朱岩石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27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