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津有个王毓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1100050
  • 作      者:
    刘小凯主编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王毓宝是的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博采众长,不断从前辈艺人的演唱中汲取营养,通过改革、创新,创立了[天津时调],并形成了自己质朴、爽朗、甜润的表演风格。她既唱新节目,又改编传统剧目。她经常演出的传统曲目有:《放风筝》、《踢毽》、《七月七》和《拷红》等;现代曲目有:《翻江倒海》、《军民鱼水情》和《梦回神州》等。刘小凯主编的这本《天津有个王毓宝》对其演艺生涯和艺术成就进行了回顾,可谓是一部“天津时调发展史”。
展开
精彩书摘
  《天津有个王毓宝》:
  关于[靠山调]的起源,据说大约产生于清同治末年或光绪初年,天津绱鞋作坊里的工匠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坐着小马扎,背靠房山,为消除一天的疲劳即兴歌唱,或是抒情,或是叙事,唱得有腔有调。
  这种绱鞋匠人背靠房山哼哼出来的小调流传开来以后,人们称之为[靠山调]。
  也有人认为:时调与荡调关系密切。荡调原是江南地区的船曲,传说清乾隆皇帝游江南,回銮时将此调带到天津,并且在天津保留下来,成为本地独有的曲调。因为曲调行腔婉转缠绵,柔媚风流,所以妓院里多请教师教髻龄幼女学唱,于是荡调便流入花街柳巷之中,成为[窑调],如《戏丫环》《盼情郎》等。有人推测,时调也受过荡调影响。
  我学艺较晚,见闻有限,对于时调的起源及发展等有关历史,所知不多,但我认为,天津时调是出自民间,与民歌有着密切关系,以后逐渐形成市民群众所喜爱的一种地方曲艺。
  最初时调并没有专业演员,多是搬运工、手工业工人和车夫、轿夫、瓦木油漆工匠以及绱鞋、剃头等行业的劳动人民,在业余时间演唱。后来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逐渐有了专业或半专业的艺人,出现了老一辈的时调演员,如大宝翠、秦翠红、高五姑等。
  早年,时调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俚曲,仅流传在街头里巷。每当端午节前后开始,直到重阳,天津人喜欢到户外乘凉、喝茶,兴之所至便唱起时调。
  我曾经历过这样的生活,而且我唱时调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1926年,我出生在天津市河北大街石桥西胡同的一家手艺人家里。父亲王振清,是油漆匠人,成年累月为一家八口的生活操劳。他不吸烟、不喝酒,唯酷爱演唱[靠山调]。每逢夏日傍晚,吃过晚饭,他就约上三五知音,在自家附近的道边巷口摆上桌椅,泡上大叶清茶,一面品茶,一面弹弦歌唱。唱到好处,不仅引来街坊邻人,就是行人也不免停步伫立,听得不愿离去。听的人多,唱的更加起劲。你唱一段,我唱一段。各显所能。有时直唱到月过中天、夜凉人静才收场。父亲的这一嗜好濡染了我,那时我才五六岁。夏夜,只要父亲准备出去乘凉,我就忙着端凳子、摆茶具,然后听他们唱,自己也学着唱,这样就打下了演唱时调的基础。我的嗓音天赋条件比较好,加以父亲的调教,能把不同的曲调唱得恰到好处。因此,父亲常常叫我当众“票”一曲,我也从不怯场。
  早年,像我父亲这样的一些手艺人,唱时调是业余消遣,即所谓票友性质。凡地方上有什么民俗活动,亲朋友好中有什么喜庆集会,邀请他们出场,他们总是尽力应承,不辞劳苦地去走一趟,名日走票。我7岁时,父亲就开始带着我一同走票。
  我父亲带我走票,纯属应酬或义举。天津民风,农历七有十三日为罗祖诞辰,十五为盂兰盆会,都少不得请业余时调歌手去走票。罗祖,据传为剃头行业的祖师爷。罗祖诞辰,全行业大都歇工半日,除吃捞面以外,还要邀请票友唱时调,故而这一天大小剃头房和剃头棚都飘出唱时调的弦歌之声。到俗称鬼节的盂兰盆会之期,地方执事们就出面张罗,在河北贾家大桥、浙江义园前,高搭席棚,悬灯结彩,夜间放河灯,烧法船纸码,延请和尚念经超度孤鬼亡魂,同时邀请时调歌手走票,轮流演唱。在这种民俗活动中,父亲每次都要大显身手,同时我也得到了锻炼。
  ……
展开
目录
我与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的革新与发展
化旧曲之魂立新调之韵——时调领航人王毓宝简论
曲不惊人誓不休——记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毓宝
她为天津时调做出特殊贡献
时调概说——兼论王毓宝演唱的天津时调
管窥蠡测说时调——寿毓宝老师兼贺“非遗”
艺以人传人以艺传——天津时调与王毓宝
终身成就奖的奥秘——漫谈王毓宝带给我们的启示
最美不过夕阳红——祝贺王毓宝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此乃天上曲 歌来彩云追
王毓宝——天津的骄傲
天津时调的挂帅人物——王毓宝
王毓宝与天津时调
说说我的大师姐
宝刀不老时调放歌
朴实无华的毓宝老师
曲坛常青树
感谢毓宝老师
好一个美丽的王毓宝——天津时调及其他
毓秀钟灵物华天宝——天津时调大师王毓宝
艺品 人品——记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毓宝
透过镜头看到的艺术大师
承传旧曲化新歌——从时调发展轨迹谈王毓宝的贡献
一代宗师德艺双馨
一片丹心育桃李——王毓宝老师曲校教学之点滴
我唱着王毓宝老师的作品走进曲艺团
我成长路上的良师——天津时调名家王毓宝
天津时调的前世今生
我的恩师王毓宝
王老师教我天津时调
碧玉之声国宝精粹
我爱时调,更爱老娘王毓宝
老师的家
难忘恩师一生情
德艺双馨
我们为母亲骄傲
王毓宝演唱天津时调曲目
踢毽
放风筝
七月七
风吹铁马[老鸳鸯]
喜荣归
盼情郎[怯五调]
青楼悲秋[落五调]
要女婿[拉哈调]
摔西瓜
拷红
翻江倒海
毛主席来到咱村庄
红岩颂
换岗哨
军民鱼水情
清华参军
心中的赞歌向阳飞
小燕学艺
梦回神州
王毓宝艺术年表(1926—2015年)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