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4.2014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754543
  • 作      者:
    张士闪主编
  • 出 版 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士闪,男,1964年生,获山东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基础理论、艺术民俗学。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4》以当代民俗发展进程中的生活与现象为考察对象,关注民俗变迁在当代中国社会所引发的深层变化。报告内容分为总报告和若干分报告、专题报告。分报告分别从田野考察、学术研究和相关国家政策的角度,对民俗文化发展状况予以立体展示。专题报告关注焦点,剖析热点,涉及传统节日、民间信仰、民俗旅游、网络谣言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4》:
  2.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体现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具体民俗文化事象的保护这两大层面上。
  在政策、法规的层面,康宝成主编的《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比较与研究》一书,从中日韩三国的“非遗”保护经验出发展开讨论。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日韩两国的“非遗”保护体制、保护制度及具体的个案研究中阐述了对我国的启示;第二部分以中日韩三国的具体个案为中心,对三国的“非遗”保护进行比较;第三部分为附录翻译,介绍了日韩两国的相关法规和制度。②该书主要目的在于介绍日韩两国“非遗”保护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中国的“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与借鉴,完善我国的“非遗”保护制度。
  从国内现状出发,赵冬菊倡导在“非遗”的立法保护过程中,应注意到它的载体即民族民俗文物的法律保护。作者以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族撒叶儿嗬》为例,说明《土家族撒叶儿嗬》作为整体文化形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从其仪式上看,它既包含有鼓、锣(包括大锣、马锣)、钹、唢呐等实物和举行撒叶儿嗬仪式的场所——堂屋,也包含有跳丧音乐和舞蹈的唱词、唱本,以及孝服、哭丧棒等民族民俗文物。正是这些民俗文物的存在才使得《土家族撒叶儿嗬》形成完整的艺术形式,被收入国家“非遗”的名录。从这一事例上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俗文物保护密不可分。基于这样的理由,作者主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过程中,不能忽视民族民俗文物的法律保护,应将民族民俗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同纳入立法保护的范围,将其纳入到法制化建设轨道中,加强民俗文物的法律、法规建设。同时,作者提出五点具体保护措施:(1)国家重视,将民族民俗文物的立法保护纳入法制轨道。(2)及时进行民族文物大普查,摸清家底,制定民族民俗文物保护法规。(3)抓紧“非遗”立法中民族民俗文物保护的机遇。(4)改变民族民俗文物法律保障体系真空的局面,修订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5)加强责任监督,落实立法保护措施。③
  雷秋玉以西部云南为例,指出了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思想理念与现行的国家层面的法理仍存在乖离。他把文化认同划分为“大传统”与“小传统”两个相对概念,大传统是代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国家层面的文化认同,小传统为“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地方的、民间层面的文化认同。二者的关系,是以小传统的维系确保大传统的文化认同。因此,他主张“非遗”的法律保护应当以公法保护为主,尊重“非遗”本身的规律性和本质属性,在“非遗”法律保护的过程中,官方的介入力度应适度,应尊重“非遗”的文化本位性。他通过对西部云南的个案考察与分析发现,西部“非遗”公法保护制度尚未提升至《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思想高度,在保护实践上还存在忽视民间文化小传统形成的规律性、挟制民间文化认同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文化认同的形成,应在尊重“非遗”规律性的基础上,调整公法保护机制。①
  相对于法律、法规,在具体的民俗事象的层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联系的探讨也是一大热点。赵玉中以大理白族“绕三灵”为例,探讨了这类此前在国家的正统话语中被“污名”为“迷信”与“色情”的民族民间习俗,通过少数民族知识精英的努力将之“净化”和改造,成为符合国家制度性要求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的“新的传统”。作者指出,如何在理论及现实层面上妥善处理少数民族民俗“遗产”的历史内容与其时代性及民族性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议题。②李言统通过对大通老爷山花儿会的田野考察,发现在青海四大花儿会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地方政府为了创建旅游文化品牌、增强地方经济竞争力,使得花儿原有的表演形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表演者因为各种力量的介入而变得多元化。如传统花儿表演是没有固定场所的,表演者随时随地可以与观众互动,现今花儿表演被搬上固定的舞台,失去了与民众的自由互动,甚至把花儿的表演当作了商业活动,对参加者收取门票。在地方政府的话语中,花儿俨然成了推动地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使其远离了本真状态。对于这样一种现状,作者提出建议:“学”与“用”结合。“学”指学者的学术,“用”指政府在“非遗”保护之中的作为,学者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政府部门为学者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渠道,寻求二者的契合点,把花儿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③
  ……
展开
目录
总报告
2013年度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总报告
一、2013:多主体的民俗运用与中国社会发展
二、2013年度中国民俗文化发展考察的七个发现
三、2013年度中国民俗文化发展五项建议

分题报告
2013年度中国民俗文化研究综述
一、理论探讨
二、田野研究
三、民俗文化发展策略
2013年度国家治理下的城乡民俗文化发展动态
一、近现代以来国家治理下的城乡民俗变迁
二、2013年度国家治理下的农村民俗文化发展
三、2013年度国家治理下的城市民俗文化发展
四、2013年度国家治理下城乡民俗文化发展的特征及建议
城乡关系视野中的中国民俗传统与当代发展
一、社会建构: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三个阶段与地方价值确认
二、“村落中心”的民俗学传统及其向城乡关系的开放
三、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关系与村落民俗的“迷信”化
四、新时期30年:城乡关系的发展与“伪民俗”
五、2013年度城乡关系视野中的民俗发展焦点:乡愁

专题报告
传统节日的调查研究和现代治理:2013
一、百年来的节日调查(1910~2014)
二、现代治理视角下的传统节日发展
三、推进传统节日研究向纵深发展
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2013年度中国婚俗研究报告
一、当前中国婚俗变迁考察
二、中国婚俗变迁的动力与机制
2013年度中国葬俗研究报告
一、宗族型村庄的葬俗活动
二、原子化村庄的葬俗活动
三、小亲族型村庄的葬俗活动
四、一些讨论
2013年度中国网络谣言与民间话语研究报告
一、网络谣言的特点
二、警惕和制约谣言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三、“两高”《解释》对于网络谣言的司法解释
四、公安部集中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
五、热点谣言分类
2013年度中国民间信仰研究报告
一、2013年度民间信仰发展动态综述
二、2013年度民间信仰研究的学术动向
三、重点话题与相关讨论
2013年度中国民俗旅游研究报告
一、我国民俗旅游发展概况
二、2013年度中国民俗旅游发展的背景分析
三、2013年度中国民俗旅游发展综述
四、2014年度中国民俗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五、2013年度中国民俗旅游十大热点话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