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大传》:
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是最为宝贵的。少年时代的师友总是会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
遭受一场离乱的汤显祖的家庭,经过休养生息,又过上了小康人家的生活。汤显祖也回到家塾继续读书。随着汤显祖的成长,父亲汤尚贤感觉到,以自己的学识再教授汤显祖已是不恰当的了,需要找一位好的老师来为他继续授业。
汤尚贤自己既是个“为文高古.举行端方”的读书人,因此他择师的标准应是既学识高古,又品格高尚。在汤尚贤看来,临川城内学馆中,唯有徐良傅先生是他最理想的人选。
徐良傅,字子弼,号少初,东乡高坊人,理学名臣徐纪之子。论才学,他“少颖,口涉诸传记辞赋”,精通《尚书》,十二岁就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了进士,授武进(今江苏武进县)知县,后召进京任吏科给事中;论品德,他原是个直言谏官,在任吏科给事中期间,由于明世宗昏庸、纵欲,整天沉醉于修仙好道,服丹求仙,并大兴土木,修建道教宫殿。当迎仙宫建成时,朝廷议论如何庆贺.可是徐良傅却说:“异端充塞,不能匡救,忍从谀乎?”一席话,得罪了权臣,险遭不测,结果被罢官。徐良傅得罪的“权臣”不是别人。正是江西籍相国夏言。夏言是贵溪人,夫人临川籍。徐良傅为举人时,漫言还不是相国,徐和夏青的夫人家有过交往。当徐良傅赴京科考时,夏言批于乡谊而叮嘱考官关照,但徐氏并不知内情,故未有任何感谢之举。徐良黼任了三年武进知县后,夏言又特意将其留在京城任给事中,自以为给了徐酝莫大恩惠,可仍不见徐氏有什么感谢的表示,甚至有意暗示徐也不醒悟。于是夏言便转恩为仇,借故入其于罪而置之诏狱,并最终将其削职为民。
徐良傅罢官归来,为了生计在临川城东拟岘台下,开馆授蒙,传授古文词和经文。官场虽失意,鸿儒仍有名。徐良傅一开馆,临川地区的学子慕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收下的门徒就有百十人。汤尚贤早年曾向他请教过学问,对他的学识和品德都非常钦佩。嘉靖四十一年(1562)春节一过,汤尚贤便携带十三岁的汤显祖来投这位老名师。徐良傅初看到汤显祖,上下打量一番后觉得他气宇非凡,欣然接收为门生。接着金溪的谢相也把他的两个公子谢廷谅、谢廷赞带来拜徐良傅为师,与汤显祖同窗共读。
汤显祖投拜徐良傅门下后,日常功课除了做八股文以外,还习写古代的散文和诗歌;除读五经以外,还读了诸子百家和《汲冢》(最古的编年通史)、《连山》(夏朝的易经)等极为古奥的经典史籍。第三年,徐良傅便开始向他讲授诗词歌赋;第四年,良师因患毒疮不幸去世。自投其门下,徐老先生对汤显祖器重有加,把他视作像战国时鲁仲连一样胸怀大志的人。汤显祖对恩师契念殊深,在悼念徐良傅的诗序中称:“哲人下寿,哀何时已?”
经徐良傅的三年亲授,汤显祖学识眼界大开。他不仅对《尚书》进行了精心研读,还对诗词歌赋情有独钟。他除学习八股文之外,对《左传》《史记》《文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也进行了研读,还开始涉猎“天官、地理、医药、卜筮(预测)、河渠、墨兵(史书)、神经(记载奇异之事书简)、怪牒(记载怪异现象的书简)诸书”。
三年的授业,徐良傅为汤显祖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并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人生:徐良傅以《尚书》起家中了进士,汤显祖治《书经》获乡试第八名;徐良傅为人耿介不阿,不攀龙附凤,因得罪权臣夏青而遭革职,汤显祖在科举中不受权臣张居正笼络而落第;徐良傅为官亲民廉洁,无广宴,无张乐.还常将薪俸用于县役,却不纳民一寸金,汤显祖在徐闻将他的“劳饷’’捐献建贵生书院,在遂昌“非有学舍、城垣公费,未尝取一赎金”。汤显祖在谢世前,写有《负负吟》诗一首,在诗序中列举r生平的良师益友,表达“志愧”之感,“徐公良傅”就是名单中的第一人。
就在汤显祖向徐良傅学习先秦散文诗歌期间,理学大师罗汝芳从刑部山东司主事任上告假回籍省亲。罗汝芳(1515~1588),字惟德,号近溪,抚河上游的南城县泅石溪(今外源乡岁坊村)人:青年时代,他受到了程、朱学派理学家薛垣的影响,认为“万起万灭”的私心杂念长久以来闲扰着自己……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