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先驱 陈一得》:
然而,今天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云南本土科学家。这位从大山深处走出的农民科学家一生低调,保有云南人民优秀的传统人格魅力:低调、踏实、勇于探索、奋斗不息。他就是云南近现代著名的气象学家、天文学家、地震研究专家陈一得,近代云南观天象、探气候的先驱。
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就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感知他,解读他吧……清光绪十二年(1886)十月二十六日,祥云飘荡,阳光和煦,云南省盐井渡(今昭通盐津县)老鸦滩的老陈家出生了一个男孩,陈家虽是小本生意之家,但也略识得些翰墨,给刚出生的小孩取名秉仁,字彝德,希望他秉其仁爱,以德为本。这个新生的小孩后来成为云南现代气象研究的奠基人,一代杰出科学家。早年时,人们只知有陈秉仁之名,后来因创建私立“一得测候所”,借“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义,改为陈一得。在此之前还是以原名叙述陈先生。人们常说,中国近代一百年是湖南人的时代,套句话说,云南近代是昭通人的时代。军政上,民国历史上人称“云南王”的龙云是昭通人,而后取代龙云的卢汉也是昭通人。直到1949年12月云南和平解放,可以说20世纪30~40年代末,昭通人左右着云南政局的发展方向,显赫一时。文化上,近代国学大师姜亮夫是昭通人。他1925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后,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吴宓等一代宗师,后成为著名的楚辞学家、敦煌学家、语言音韵学家、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其他名人在此就不作细说了,也说不过来。昭通近代出人才.所言非虚。
陈一得,即陈秉仁,也是昭通人。
陈秉仁祖上并非昭通本地人,而是四川金堂县(今为成都市郊县)人氏,曾祖陈际虞时,正值蓝大顺发动农民起义,为躲避战乱,举家迁到昭通大关县自流井(四川省南部自贡市境内,盛产井盐),靠设私塾教蒙童,维持一家人生活。
说到这有必要对蓝大顺做一番交代。蓝大顺是何许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就连专门学历史出身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史籍上也很少有关于此人的记载,然其在晚清川滇民族起义大潮中,此人却演绎出了一番惊天壮举。
蓝大顺,又名蓝朝鼎,出生年月不详,史书记载只说是昭通县人。祖籍陕西,祖上在清雍正年问迁居到贵州威宁,大约在乾隆二十年(1755)以后,蓝朝鼎的曾祖始从威宁徙居昭通县城南八仙营,以耕种为业,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
李永和,诨名李短鞑、李短鞑鞑、李短辫,昭通大关县人。昭通民间一直称为李短鞑鞑,《邛崃县志》中说:“因其军以割辫为记,故号短鞑。”认为李短鞑鞑一名是起义后喊出名的,其实不然。据民间传说,他从小就不愿梳辫子,只留点短鞑鞑。“鞑鞑”是民问土话,意思是短发辫。李永和的头发剪成短鞑鞑,这是下层社会劳动者为方便劳动采取的一种发式,并不如某些史学工作者想象的那样,认为是一种反清的行动。李永和原在昭通县铁匠街张姓家打铁,很有臂力,初识文字。在每天晚上休息时,还唱书给群众听。据说,李短鞑鞑唱《风波亭》,唱到武穆父子被害,男女老幼无不感叹唏嘘,一身正气,让人感慨!李永和为人好“打抱不平”,对铁匠手艺也很在行。农民进城买锄头,修理锄头,都肯找他。人们称赞说:短鞑鞑修的板锄,好用。在当时,铁匠李短鞑鞑这个大号,比李永和三字还要出名。蓝大顺兄弟就是在长期找他修理农具过程中结识的好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