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春秋左传》所见周代重大礼制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66994
  • 作      者:
    景红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景红艳,1968年12月生,陕西富平人。1992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0—2006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先后师从常金仓、袁林先生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教育厅项目两项,参与省厅级项目两项。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国文化研究》《孔子研究》《考古与文物》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周代礼乐制度奠定了中国后世封建社会礼乐制度的基础,但是,传世文献对周代许多重大礼制的记载仅有只言片语。研究周代重大礼制,不仅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周代礼乐制度的内容,同时对我们研究和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等情况也大有裨益。《周秦伦理文化研究丛书:<春秋左传>所见周代重大礼制问题研究》主要对《春秋左传》一书所见且和当时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周代重大礼制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为五个部分,涉及《春秋左传》所见重大的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礼的研究。其中主要整理和研究了五礼所涉礼目的内容、特点及其历史功能和在后世的演变。

展开
精彩书摘
  《周秦伦理文化研究丛书:<春秋左传>所见周代重大礼制问题研究》:
  《左传》昭公七年,卫襄公去世,晋国有关官员意识到,如果这个时候晋国抓住机会,主动派遣使者对卫国公室进行吊恤,肯定会改善晋、卫两国的政治关系。这位官员向范宣子陈述道:此前卫国发生内乱,晋国不能主持正义而偏袒叛臣,不仅得罪了卫国上下,而且在诸侯当中丧失了威信,死丧之事最容易牵动同姓兄弟的感情,卫国国君去世,晋国如果不主动前往吊恤,难道对异姓之国的丧葬之事还会吊恤吗?如果对他国国君的丧葬之事不行吊恤之礼,那么其他诸侯必然不会归附晋国。卫国也会因此而背叛晋国,晋国在邦交上势必会势单力孤,影响力下降。这位官员向范宣子陈述了对卫国行吊恤之礼的重要性,也深深地打动了范宣子,范宣子又向执政大臣韩宣子陈述利害,晋国最终派遣范宣子前往卫国进行吊恤,晋卫两国的关系也因此得以改善。
  无独有偶,吊恤之礼也为鲁国和杞国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机会。《左传》昭公六年春王月,“杞文公卒。吊如同盟,礼也。”杜预注:“鲁怨杞因晋取其田,而今不废丧纪,故礼之。”
  相反,诸侯国发生灾害,邻邦不行吊恤之礼,这不仅不利于和他国建立良好的邦交关系,甚至还会恶化与他国的关系,有的小国因不及时对大国行吊恤之礼还会遭到军事报复,导致亡国的命运。譬如《左传》昭公十八年,宋、卫、陈、郑四国同时遭受了火灾,面对火灾,郑、宋、卫三国积极组织国人救灾,并且将本国受灾的情况通报给其他国家。同样遭受了火灾,但是,“陈不救火”,作为邻邦小国,“许不吊灾”,因此,《左传》预言“君子是以知陈许之先亡也”。果然,《左传》哀公十七年,楚灭陈,定公六年,郑灭许,许国的灭亡,与它对当初发生大火之灾的郑国没有行吊恤之礼有因果关系。因此,有学者指出:“恤礼、袷礼是分封制时代亲睦友邦、巩固团结的重要手段。”①其中虽未提到吊礼,其意一也。
  (四)诸侯国的有些吊恤之礼纯粹属于一种外交仪式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吊恤之礼,有的仅仅是一场精神层面的慰问活动,对于罹难国的困境根本起不到改变作用,有的吊恤活动甚至连精神安慰的作用也起不到,仅仅是礼节性质的。譬如《左传》哀公十三年,越国包围了吴国,作为吴国军事同盟的晋国,由于力不从心,没有能力营救吴国,执政赵无恤仅仅派遣自己的家臣楚隆前往吴国吊恤。虽说楚隆的吊恤是表示对吴国的同情,其实是向吴王解释晋国没有出兵营救,履行盟友职责的原因。晋国的吊恤活动对吴王的精神没有起到任何慰藉作用,相反,这次吊恤对深陷绝境的吴王无异于致命的一击。晋国使者楚隆见到吴王之后,吴王曾经哀叹:“勾践将生忧寡人,寡人死之不得。”这是他从吊恤使者的口中得知晋国不能出兵救吴,吴国必亡,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的悲惨结局发出的哀鸣。晋国大臣史黯曾经预言不及40年,吴当亡。晋国吊恤使臣的到来,使得吴王失去了垂死挣扎的勇气,也印证了史黯的预言。绝望当中的吴王忽然感觉史黯有如人间神明,他禁不住对吊恤使者发问:“溺人必笑,史黯何以得为君子?”即他询问史黯当初是如何料事如神,做出这样的预言的。当然,虽然晋国的吊恤之礼对于困境当中的吴国没有起到任何积极意义,但是,楚隆的吊恤之礼,足以说明当时的诸侯国还是非常看重盟会时缔结的盟约精神的,即使晋国力不从心,无法按照原来黄池之会的精神在军事上对吴国给予援助,但是,一定要派遣使者前往吴国将自己不能履行盟约精神的原因当面告知吴王夫差,这说明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仍然十分看重信用和承诺,讲究道义,这是这一时期贵族精神的充分体现。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春秋左传》所见周代吉礼研究
第一节 论周代赐胙礼及其文化渊源
一 周代宗庙祭祀及赐胳礼
二 周代社稷祭祀与赐服礼
三 周代赐胙礼的文化渊源
第二节 论周代食俊礼及其文化功能
一 周代宗庙祭祀及食俊礼
二 周代食俊礼的文化内涵
三 周代食俊礼的文化功能及文化渊源

第二章 《春秋左传》所见周代凶礼研究
第一节 论春秋社会的战败投降礼及历史特征
一 春秋社会战败投降礼的主要内容
二 春秋社会战败投降礼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吊恤礼及历史功能
一 春秋时期诸侯国吊恤礼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 春秋时期诸侯国吊恤礼的主要特征
三 春秋时期诸侯国吊恤礼的历史功能

第三章 《春秋左传》所见周代军礼研究
第一节 论周代致师礼及其历史功能
一 周代致师礼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二 保证致师取胜的必要条件
三 周代致师礼的文化功能
第二节 论周代社会的献捷礼及其演变
一 周代社会献捷礼的主要内容
二 周代社会献捷礼的文化起源
三 周代社会献捷礼的特征及历史功能
四 周代献捷礼在后世王朝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春秋左传》所见周代宾礼研究
第一节 论周代天子大飨礼及其历史功能
一 周代天子大飨礼的主要内容
二 周代天子举行大飨礼的主要原因及其政治功能
第二节 论春秋时期诸侯飨宴礼及其历史功能
一 春秋时期诸侯飨宴礼的主要内容
二 春秋时期诸侯举行飨宴礼的原因
三 春秋时期诸侯飨宴礼的特点及其历史功能

第五章 《春秋左传》所见周代嘉礼研究
第一节 论周代九命礼及其历史演变
一 周代九命礼的主要内容
二 对周代九命之礼存在可能性的判断
三 九命礼的社会功能及其特征
第二节 论中国古代九锡礼及历史功能
一 中国古代九锡礼的主要内容
二 九锡礼的创建及其制度渊源
三 九锡礼的政治功能及其衰微
第三节 论春秋时期周王室的锡命礼及历史功能
一 春秋时期周王室锡命诸侯的主要原因
二 春秋时期周王室锡命诸侯的特点
三 春秋时期周王室锡命礼的历史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