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水/岭南文化书系·客家文化丛书》:
由于梅州市山地、丘陵面积大,加之山地分割,平坦地形面积少,并分布于沿河谷地和山间盆地之中,造成农田碎细分散,不便于耕作和管理,影响了机械化生产的应用。但是,丘陵、山地的坡度大多在25。左右,坡度在25。以下的面积有80.55万公顷,占山地面积的64.2%。由此可见,坡度在25。以下的可开垦为经济作物的土壤占多数,为本市土壤资源的一大优势。不过,分布于坡度不大的低山浅丘和串珠似的河谷小盆地的农田,易受山洪冲刷。同时,坡耕地土瘦、缺肥、怕旱,山坑田因山高水冷、日照短、渍水多、土壤通透性差,也会影响农业的生产发展。
沿河谷地和山间盆地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区,较大的盆地有兴宁盆地、梅城盆地、汤坑盆地和蕉城一新铺盆地等。其中兴宁盆地最大,面积达320平方千米;汤坑、梅城、蕉城一新铺盆地的面积在100平方千米左右;较小的有平远的石正盆地、大柘盆地和五华水寨盆地等,这些盆地的面积也都在万亩以上。盆地土地平坦连片,交通方便,光、热、水组合条件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梅州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四)气候环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梅州市地处中南亚热带过渡地带,又面向海洋,深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降水较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充沛。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温高,雨量较多,光、热、水气候条件优越。其气候主要特点表现为: (1)年均温高热量丰富夏长高温冬春常有低温 地处低纬度,一年中太阳照射的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热量丰富,是广东省热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累计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9~122千卡/平方米。年平均气温(各县气象站)为20.7℃~21.4℃,南北相差仅0.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3℃~28.5c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100=~13.1℃。4月至10月.月平均气温都在21℃以上。夏季一般长达半年左右,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水稻、花生等喜温作物的生长,水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季稻。
但由于东北部和北部的山脉并不高,不能完全阻挡冬季风的入侵,加上主要山脉多为东北一西南走向,寒冷的冬季风便容易顺山谷而入,再因河川中的山间盆地较为闭塞,进来的冷空气不易外流,导致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温和霜冻现象。因此,对各种农作物的越冬条件,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雨季长雨量较多 梅州市深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影响,降雨量充沛,雨季长。年降雨量为1400~1800ram,雨日在140天以上,降雨类型以锋面雨、台风雨和热对流性降雨为主。降雨的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具体表现在:7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4~9月份。冬季是全市雨量最稀少的季节,多在10%以下。同时,各地降雨量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很大,山地多于盆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春季北部降雨比南部多,夏季却比南部少。
年平均降雨量最多的是丰顺县,雨量为1816.Omm;其次是蕉岭县,雨量为1657.9mm;再次是平远县,雨量为1588.7mm;其余各县均在1400~1500ram之间。另外,本区降雨年际变化大。一年四季干旱都有可能发生,而以春旱、秋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为严重。因此,兴修水利,调节余缺,是促进梅州市农业生产稳产保收的重要措施。
(3)风速较小 由于西北有项山山脉,北中部有阴那山脉,东南部有凤凰山脉,丘陵围绕使中部地区具有盆地地形的特点。这样,夏秋台风不易入侵,或入侵后强度减弱,冬春季寒潮大风到此强度大减,所以近地面的年平均风速为全省最小,一般在0.9米/秒以下,很少出现大范围的风害。
(4)热带小气候较明显 由于梅也区的地理纬度较低,加上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热带小气候环境,这在广东也是特有的。如丰顺县埔寨就具有这类小气候,它适宜紫胶等热带作物生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