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传》:
第一章江水湖光调彩墨桂花荷叶孕慧童浩浩荡荡的长江流经古城荆州之南苍翠的沃野,这一段被称为荆江。这汹涌澎湃、千回百转的荆江,是长江南人洞庭的故道。所以,公安境内河湖纵横,堰塘密布,号称“百湖之县”,也因之历代的洪涝颇多,但也磨砺了这方水土上的子民们坚毅勇敢、乐观进取的性格,加之在湘鄂交界地区,楚文化与湖湘文化交融滋润,此地人民聪慧浪漫,富于创造。可以说,是长江滋润了两岸的沃野,孕育了历代风云人物!在大江的南岸,就是古邑公安县,自汉末左将军刘备在此驻扎,常被人来函问及“左公安否?”,他因为忙碌便常常简答为“公安”二字,后就改县名为“公安”。自那时以来,公安似乎就注定成了英雄、文人、高僧辈出的热土与舞台。杜甫曾在这里江边大堤上的亭子内小住,写出了《公安县怀古》等诗;陆游南游,也曾在其诗文中记载过公安;东晋名士车胤就出生于公安曾埠头,“囊萤台”的遗址仍在;隋时高僧智□出生于公安县茅穗里,后创立了佛教天台宗,著述颇丰,被称为“东方释迦牟尼”智者大师;明代兵部尚书王轼、户部尚书邹文盛都是公安人的骄傲,其墓前的石人石马历经数百年风雨而犹存。
《袁中道传》传主袁中道,与其兄袁宗道、袁宏道就出生于明朝湖广荆州府公安县长安里长安村(即今湖北省公安县孟家溪镇三袁村)。
三袁出生地长安村,位于公安县县城斗湖堤以南约三十公里处。公安县现有四条有名的河流,即松东河、虎渡河、藕池河、松西河流经县域。长安村所在的孟溪大垸东有虎渡河,西有松东河(在三袁的诗文里常常出现为双田河等河名)在长安村西边潺潺南去,流经几十里后与虎渡河在湘鄂结合处——黄山头边深情一望,注人洞庭湖。处于松东河左岸的长安村一带,丘陵起伏,湖堰纵横。长安村东南面有公安县号称“九十九汊”的乌泥湖(现为淤泥湖)。长安里有平坦的田畴,也有岗地梯田,水旱两兼,各有优势,是个有名的鱼米之乡。
三袁出生地就是湖边岗地,即多次在他们诗文中出现的美丽神奇的荷叶山。这荷叶山是一片独特的开阔地带,呈荷叶状,即中间略高,周边稍低。当湖水在它东南边不远处荡漾,人们说这片高地像一片巨大的荷叶浮在那里。三袁的读书处桂花台、荷叶山房等就在荷叶山,而且其大哥袁宗道、三弟袁中道的墓园也在荷叶山的怀抱里。
袁中道在散文《游荷叶山》中用深情的笔墨描述过:“山之苍苍,水之晶晶,树之森森。”看来,这里诞生三袁这样的奇才委实顺乎自然,似乎不出这样的奇才反而会让人觉得奇怪哩。
说来三袁的祖先其实不是土生土长的公安人,据清咸丰本《袁氏族谱》载:公安之有袁氏也,出于江西丰城元氏也。袁氏之祖.本初公,在明初以廪贡任黄州蕲水县教谕,洪武末年才移籍于荆州府公安县。
袁氏移居公安县,即筚路蓝缕,耕读兴家。中道曾说:“吾家系出帝姚,自汉至六朝,以忠义名者,项背相接。惟宋元间,差为寂寞。”据袁氏十一世孙袁遵源写于乾隆五十九年的《袁氏重修宗谱序》记载:“家系出豫章丰城元坊村之元氏。明讳本初公由廪贡出身,振铎黄之蕲水,后移荆。”据此,我们可知这位公安三袁的远祖本初公出身廪贡,并做过蕲水的教谕。但是这种记载却与宏道的说法不同,宏道说:“余先世自黄移南郡,盖武胄也。”中道云:“先生名宗道……其上世世为武弁,自蕲黄徙荆,屯田于邑之长安里。”不管是武官,还是有科举功名,反正,这支人马在明初由江西入鄂之蕲黄再徙至荆州则是可以肯定的。到了三袁祖父袁大化这一辈时,袁家在公安县已是有名的家族了。
可能由于袁氏的远祖本初公是由“廪贡”而当官的,所以袁氏受儒佛道教育影响大,讲仁崇善,如三袁祖父袁大化就有扶贫济困的美名。清同治本《公安县志》上记载:明嘉靖年间,公安受灾,众生大饥荒,袁大化捐出两千石积谷和两千两银子赈灾,过后当众烧掉那摞借据,百姓围而欢呼。他的这次义举,拯救了远近几千灾民的性命。袁大化一家因此在经济上开始走下坡路,到三袁父亲袁士瑜时这段光景,袁家只是长安里一般农户,但袁家口碑日隆。到三袁出生和兰昆仲成名,人们有关三袁的传说长盛不衰。
三袁的父亲袁士瑜,号思溪,别号“七泽渔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生于长安里,他一边料理田产,一边攻读诗书,十五岁时,考中秀才,且是榜首,成了袁家继远祖本初公后又一位廪生。他似乎不甘心做一位富甲一方的土财主,而要像自己岳父龚大器那样,走科举之路,走上仕途。母亲余氏深明大义,尽量不让他管家里俗事,好让袁士瑜一心攻读圣贤书,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一直到古稀时,科举上再无进展。他自然早就把未遂的理想寄托在后辈身上,于是十分支持三袁兄弟读书进取,多次督促儿子们上进入仕。当然,他也有《四书解义》等二卷著作行世。
三袁的母亲姓龚,是公安县谷升里(距长安里不远)人。其父龚大器,字容卿,号春所,嘉靖三十三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河南布政使。老辈人说三袁的母亲龚氏的脚很大,不像当时大户人家的小姐的三寸金莲,脚上穿的靴壳子(走雨路的鞋子,一般用牛皮制成.,用桐油涂得光可鉴人),她的一只靴壳子可以装一升八合米。
这位脚大的龚妈妈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后来人们羡慕地说:“一母三进士,南北两天官。”有趣的是,她生三个儿子时,三袁的祖母余氏几乎都有奇特的梦:嘉靖三十九年(1560)二月十二日夜,祖母余氏梦见一个美人从天上降下来,美人头上发饰垂络闪耀,就像画上的某个菩萨像。余氏惊讶不已,抖开衣襟,一下就接住了这个美人。下半夜她儿媳龚氏腹痛临产,十七岁的袁士瑜喜得长子袁宗道(字伯修)。油灯光下,余氏抱着孙儿一看,圆圆的脸,很像梦中那个美人脸的轮廓,心里欢喜不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