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文化文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49621
  • 作      者:
    王向东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向东,江苏丹阳人,文学博士。扬州市行政学院副教授,扬州市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在CSSCI刊物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化、文学评论多篇,著有《站在文学的窗口眺望》等。曾获江苏省文学评论奖、扬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类奖项十余次。
展开
内容介绍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文化文学研究》勾勒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文化状貌、挖掘其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持续繁盛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梳理明清时期扬州地区的文脉,进而探究地域文化繁荣的内在根源与机制、认识传统文化的演进规律。《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文化文学研究》第一次全面呈现了昭阳李氏家族三百余年间的风貌,直探其丰厚底蕴之所在。诸如对李春芳的重新评价;将明清易代之际的昭阳李氏区分为选择捍卫气节而死的忠烈和选择存留于世而拒仕新朝的遗民;对该家族中的女性成员的著述进行深度解读;均可见作者独出新意。
展开
精彩书摘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文化文学研究》:
  其一,遗民是一个时间概念。遗者,留也。无论被动还是主动,任何一种类型的“遗民”都是以时间上的滞后作为前提的,他没有随同属于他的时代或朝代一起消失,而是作为前代的遗物或遗产被后一个朝代所接收。从这个角度看,遗民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不管属于自己的朝代以何种方式——惨烈的或是窝囊的抑或平静的——寿终正寝或不得善终,总之他没有以身相殉,而是在另一个贴上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标签的时空里顽强地存活。这也是遗民与忠烈的分水岭。遗民存留下来了,而忠烈用捐弃生命的惨烈方式和决绝姿态对“效忠于谁”这个基本问题做出了最为斩截也最为铿锵有力的回答,和自己朝代的时空一起消失,绝不妥协,生命于此戛然而止,从而在时间上彻底丧失了遗留下来的可能,也从根本上杜绝了摇摆不定、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等一切属于生者的可能心态。当然不排除有研究者认为忠烈和遗民在“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这个标准上并无区别而有意取消了两个族群的分野。但在笔者看来,面临时世变故,选择做忠烈抑或当遗民,虽无高下之分,只是方式不同,但生与死的区隔至巨至大,不容漠视,故忠烈与遗民尽管在心理认同上并无二致,还是应严格加以区分。
  遗民概念的时间性特征还表现在遗民身份这种自主选择的时机性上。大变面前,人人机会均等:是抱持不事二主的态度苦度清贫寂寥的遗民生涯,还是随时而化、顺势而为,把士人特别在意的“出处”二字抛诸脑后,且追求现世生活的安稳静好,如何决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如何勾画未来的人生走向,主要在个人一念之间。而此“一念”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即在易代之际那道时间的缝隙。跨过这个极其逼仄的时间罅隙,在应该抉择的时候志向混沌、当断不断,就意味着永远地失去了跻身前朝遗民行列的机会。事后再思反复,哪怕其志甚明、其意甚坚、其行止感天动地、惊鬼泣神、无愧于最坚定的遗民,终于无济于事。世人对抗清志士吕留良的遗民身份颇多争议的原因即在于此。吕留良(1629-1683),字庄生,一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等,浙江崇德县人。明亡时年仅十六岁,顺治十年应试为邑诸生,后与遗民交往,遗民意识渐强,幡然悔悟,康熙五年(1666)弃生员籍,康熙十七年(1678)拒应博学宏词科征召,康熙十九年以隐逸荐举,遂落发为僧,讲学以终。死后,因反清言论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被戮尸,或被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尽管吕留良中年以后遗民意识剧增,后半生致力反清复明,作诗为文亦流连于宋末明末遗民事迹,处处表明其“遗民”心志,甚至因此遗祸子孙,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稍纵即逝的时机错过之后,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扳不回局面了。因此,不少治学严谨的遗民资料辑录者将吕氏排除在外,如卓尔堪《遗民诗》、黄容《明遗民录》、无名氏《皇明遗民传》、陈去病《明遗民录》等均不录吕留良其人其事其诗文。
  其二,遗民是一个地理概念。明王朝土地广袤,据《明史·地理志》记载,嘉靖之前明朝版图大体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明朝式微之后,其疆域虽有减损,仍然堪称辽阔。因此,异族入侵的铁蹄不可能瞬间踏遍国土,易帜的脚步注定不可能整齐划一,蚕食的过程只能是渐进的、逐步的:北方沦陷了,南方小朝廷尚可苟延残喘;南都失守了,一群志士仁人便拥立新皇、重建新都,因而“国”在名义上并未消亡,作为存在的标志,它还在反抗异族的斗争浪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作用。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概貌
第一节 明清昭阳地理文化
第二节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的开端与规模
第三节 李春芳后裔的世系与成员

第二章 李春芳: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新局面的开创者
第一节 李春芳生平、仕历与为政理念
第二节 李春芳的历史功绩
第三节 李春芳确立的昭阳李氏家族精神传统

第三章 作为科举与仕宦家族的明清昭阳李氏
第一节 昭阳李氏家族明清两代的科举情况
第二节 昭阳李氏家族明清两代的仕宦情况
第三节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门第常青探因

第四章 易代之际的明清昭阳李氏家族
第一节 忠烈、遗民与非遗民
第二节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的忠烈与遗民
第三节 李乔遗民身份辨伪

第五章 作为文学家族的明清昭阳李氏家族
第一节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成员的文学著述
第二节 “昭阳诗派”与李氏家族成员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 李驎的遗民情怀及其诗歌创作

第六章 李清的著述与成就
第一节 李清著述综述
第二节 《折狱新语》:明代法制文化的代表作
第三节 《祷杌闲评》作者非李清考论

第七章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的女性文学
第一节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的女诗人考述
第二节 诗文兼擅李季娴
第三节 堪比须眉李国梅

第八章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明清昭阳李氏家族的书画家考述
第二节 李鱓及其绘画艺术
第三节 李鱓题画诗简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