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雨春晚情:电视导演黄一鹤的心路历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372970
  • 作      者:
    田园,宫承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黄一鹤,高级编辑,电视文艺导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创办人之一,执导过五届春晚,是央视春晚历史上单人任导演届数最多的一位,堪称“春晚第一人”。在从事电视文艺导演工作的40年间,曾先后执导各类电视艺术片及电视晚会一千多部,其电视文艺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各类电视作品奖。《传媒人物书系·风雨春晚情:电视导演黄一鹤的心路历程》分三部分总结了黄一鹤的电视艺术人生历程,着重描述黄导的春晚创作经历及秘辛,图文并茂。书中有众多名人的题词、书法、绘画,像范曾为春晚创作的《春牛图》,田连元、于洋、陈佩思、姜昆、洪民生、侯耀文的题词等。
展开
作者简介
  宫承波(1966~),男,山东省章丘市人。2000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10月至2003年3月,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曾赴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参加学术访问与交流。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媒体创意专业主任、媒体创意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有专著《媒体创意导论》、《传播学纲要》,另有合著《民族审美心理学》、《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中外美育思想家评传》等,发表论文、评论40余篇。
  
  田园(1989~),女,山东济南市人,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黄一鹤所追求的艺术风格是“真情、清新、质朴”六个字。当然,这一切在开始时是潜藏的,朦胧的,是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道路之后,是在千多部作品的实践摔打中,才逐渐意识到,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和观众对话。当然,这里包括说什么和怎么说。为了找到这六个字,黄一鹤走了一条这么长的路。
  几乎熬尽了他大半生的心血!在上述追求下,近几年来黄一鹤拍摄了像《梁祝》、《红莓儿开》、《张明敏的歌》这样一些作品,就是在春节晚会这样的以喜庆、红火为主要色彩的作品中。黄一鹤也尝试着融进了“动情”的场面以试图强化晚会的感情冲击力,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田园、宫承波编著的《风雨春晚情(电视导演黄一鹤的心路历程)/传媒人物书系》总结了黄一鹤的电视艺术人生历程,着重描述黄导的春晚创作经历及秘辛。
展开
精彩书摘
  《传媒人物书系·风雨春晚情:电视导演黄一鹤的心路历程》:
  
  晚清一代宗师王国维先生曾将禅学、诗学与人生哲学融会贯通。
  用古诗词形象地归纳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指立志、下决心,表示能在恶劣的形势下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
  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发展的主要方向,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指追求、忘我地奋斗,表示尽管遇到各种困难,却依然能秉持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和执着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指功到事成,表示在历经挫折和磨炼之后逐渐成熟,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也能豁然领悟,从而在事业上做出创造性的独特贡献。
  纵观黄一鹤八十年的人生之路,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竟恰与这三境不谋而合:第一阶段求学与立志,几番辛苦,完成“知”之大境;第二阶段孜孜以求,坚忍探索,打开“行”之大境;第三阶段磨难历尽之后,功到垂成,构筑起人生的辉煌大厦,实现“得”之大境。他的一生可谓在电视艺术道路上艰难跋涉、执着开拓的一生,从最初的追寻到事业的巅峰,铺路、建设、推翻、再建设,从来没有停歇过。
  漫漫人生,风雨兼程,其中留下了多少人生的感慨!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如果没有“知”、“行”阶段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得”阶段的硕果。所以,黄一鹤与春晚的故事,不能不从他与军营的故事讲起。
  黄一鹤的艺术生命是与新中国一起起步的,若不是机缘巧合,那也是命运使然。1949年,年仅15岁的黄一鹤投笔从戎,刚走进部队的大门便进入了某部文工团,从此学习跳舞、拉琴,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文艺兵”。
  文工团是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团体,它不仅具有宣传鼓动、振奋军威的功能,在活跃部队文化氛围、加强对外交往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在战时,特殊的环境又决定了文工团不仅要为战士服务,还要为战争服务。尽管年龄小,黄一鹤也可谓经历了“南征北战”。他先随第四野战军南下,从北京到郑州,从郑州转战江南,进湖北,入四川,参加解放战争。④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又跟随第一批抗美援朝部队到了朝鲜。在朝鲜,打了两年仗,参加了五次战役,立功一次。在革命的大熔炉中,黄一鹤不断经受着磨炼,他亲眼见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中国军人的坚毅、英勇,因此也锻造了自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性格。
  当时,我军的军事设备还很落后,没有制空权,敌人的飞机狂轰滥炸,伤亡惨重。所以,除了参加各种文艺节目的演出,舒缓紧张的军旅生活外,黄一鹤还要同战友们一起参与战地救助,帮助抢救、护理伤员等。那时候生活条件极差,战友们身上都生了虱子,他拿烙铁用土办法帮战友们清理,照顾伤员,同战友们一道克服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困难。也正是在那种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黄一鹤逐渐养成了一种苦中作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当然,作为“文艺兵”,各种动员演出、文艺表演还是黄一鹤的主要任务。在部队、在文工团的十年间,这些演出经历既构成了他最早的文艺实践,同时也帮助他完成了自身关于音乐、艺术认知和修为的“原始积累”。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黄一鹤最早接触到了我国古典文学,那些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的传统文人形象,传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革命人生观、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他的头脑中渐渐扎了根,他不仅崇拜他们、羡慕他们,更从内心深处希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是在文工团从事音乐工作,还是后来转业到电视台成为电视工作者,黄一鹤身上始终都怀有一种使命感的深层原因。
  有诗人曾说:穿过军装的人,就忘不了生命里有一段当兵的岁月……它似乎不曾留下烙印,却悄然地融进了血液。
  的确,在紧张而艰苦的军旅生活中,军人的意志得到磨炼,情操得到陶冶,精神世界得到升华。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流不走的是当兵人心中永远的连队与战友。绿色的军营给军人带来的不仅是锃亮的钢枪、高亢的军歌、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有关于连队、战友的温馨记忆。在军营的十年。
  ……
展开
目录
第一乐章
第一篇 硝烟中走向音乐之路
第二篇 攀登艺术新高地
一、电视艺术规律的自觉探寻者
二、一首古典名曲的新生

第二乐章
第三篇 结缘迎春晚会
第四篇 打造荧屏丰碑
一、最早的互动:电话点播为观众增加话语权
二、最大胆的决定: “就是要搞现场直播!”
三、最新鲜的创意:主持人架起连通荧屏内外的桥
四、最具境界的构想:政民联欢,与民同乐
第五篇 打开两岸文艺交流的大门
一、吹响文艺解放的第一声号角
二、雕刻电视艺术的新品种
三、推出一首永不褪色的经典老歌
第六篇 宁在创新中失败,不在保守中成功
第七篇 泥淖中打出的“翻身仗”
第八篇 追求完美的收官之作
一、唯一一届引入“对抗性”元素的春晚
二、唯一一届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的春晚

第三乐章
第九篇 放不下的春晚
第十篇 探险晚会新天地
一、服装节文艺晚会《大连之夏》:文化元素唱主角
二、电影节文艺晚会《银海山茶红》:出画入画放异彩
三、公、检、法、武警大型晚会:戴着“镣铐”的
优美“舞蹈”
第十一篇 陶醉电视艺术片花园

附录
附录一 黄一鹤旧作两篇
对《春节晚会》的思索
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1985)导演手记
附录二 黄一鹤友人文章四篇
黄一鹤印象——春节联欢晚会札记
黄一鹤的“拼”与“啃”
不仅仅只有笑声
开春大典
黄一鹤艺术工作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