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集:版画前辈访谈》:
杨可扬先生访谈录采访时间:2010年4月1日对可扬先生,早在50多年前我还在中学读书时就有所耳闻——那时我参加了学校的美术组,在美术组活动时,除了画石膏、画静物、画壁画,我们的美术老师还经常给我们介绍一些国内外的著名画家及其作品,其中就有“木刻家杨可扬”。
从上海美专毕业后,由于长期从事与造型艺术关联不多的实用艺术设计工作,所以对可扬先生仅止于“耳闻”,一直无缘得见,也没有作更深的了解。只是近年来在撰写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我的母校——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首任校长沈之瑜先生的传记时,接触和研究了一些解放前后上海美术界的历史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杨可扬”的名字时有所见,于是,对可扬先生的革命生涯和艺术造诣才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可扬先生是—位老资格的革命艺术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就参加了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1936年,在上海新华艺专求学期间,他是“刀力木刻研究会”的成员,后来又参加了由力群、江丰、陈烟桥等发起组织的“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1937年“t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木刻青年纷纷奔赴抗日前线或敌后参加抗战救亡工作,可扬与郑野夫也一起去了浙江,并于1939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文化阵地的第一线浴血奋战。抗战胜利后,原在重庆的中国木刻研究会迁移上海,杨可扬与各地陆续来沪的木刻家们共同筹办了规模盛大、轰动一时的《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1946年6月,该研究会改组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简称“全木协”),杨可扬当选为协会常务理事并驻会办公。1947年,李桦、杨可扬还先后担任了由中共中央上海局宣传委员会领导并以苏商名义出版的《时代日报》“新木刻”副刊的主编。
对于“全木协”及杨可扬等版画家在上海解放前后所发挥的作用,《上海美术志·版画》卷中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
读了这些史料,可扬先生的形象由“耳闻”变成了“目睹”,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老同学王劫音一直有意对上海版画发展的历史做一个比较真实的记录,特别对老一辈的版画家做一些“抢救性”的采访。于是,可扬先生就成了我们的第—位采访对象。
2010年早春4月的第一天,天气乍暖还寒。地上洒满了柔和的阳光,但空气中依然透着丝丝寒意。下午,我依约来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部与劫音会合,乘电梯到13楼干部病房,找到了东15床。可扬先生因年老体弱在这里治疗、休养。
推开病室的房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春意。只看见可扬先生正躺在病床上,口鼻处套着吸氧罩。看到我们进入病房,可扬先生赶紧摘下套在脸上的吸氧罩坐了起来,又侧身下了病床。为防老人着凉,可扬先生的女儿以平女士忙着给老人披上了—件外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