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人群之外我只想吃月光下由处女摘取的新鲜叶子。
作为一个家财万贯的商界巨子,乔布斯却成功地摆脱了中年富人西装革履的老调子。他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本领,能让顾客相信他们并不是在填充一个庞大的跨国公司的金库,而是在宣告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这一切仿佛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加入“乔布斯团队”,投身到一群拆除壁垒的离群者之中!那他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史蒂夫·乔布斯坚信,他就是一个离群者。
坎坷身世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呱呱坠地。从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与平常的人生分道扬镳了。他的父亲约翰·简达利生于叙利亚,母亲乔安娜·西贝尔稚气未脱。乔安娜的父亲对这段荒唐的学生恋甚为不满。
他很快就把新生婴儿送到了收容所。希望有好心的夫妇将其养育成人。最后,史蒂夫被保罗·乔布斯和克拉拉·乔布斯领养。这对甜蜜的夫妇虽然并不宽裕,但却无比疼爱这个孩子。
意外好运如果说史蒂夫生于不幸,那被乔布斯夫妇收养就是意外的好运。这对夫妇决意为他提供最好的条件,让他接受大学教育——即便他们自己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机会。在努力积攒教育经费的同时,保罗·乔布斯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对小工具、小装置以及各类机器的浓厚兴趣。作为一个狂热的汽车迷,保罗常抽空修理一些旧汽车转卖。等到史蒂夫长大点后,保罗开始传授他拆装机器的技术,但保罗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些知识会成为史蒂夫生命里的无价之宝。
“坏”学生史蒂夫在家是一个安分的孩子,但在外面却显露出离群者的本性。他天资聪颖,却总是违反学校纪律。
有一次,他偷偷给毕业班手绘了一幅横幅,不但在上面留下大名,还画了一个极为不妥的手势。进入青春期后,乔布斯变得愈加缺乏归属感,终日头发凌乱,忧心忡忡。
这本没有什么不寻常,但他却将这种状态延续到了大学时代。
乔布斯夫妇千辛万苦将他送入了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这所学校以人文科学著称,但他却几乎成了同学眼中的异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反主流文化在美国大行其道,乔布斯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他尝试吸毒,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空闲的时候就在一个公共苹果园里打工。最终,他不得不面对被学校劝退的命运。
果食主义阅读了大量的饮食类书籍后,乔布斯决心做一名果食主义者。果食主义是一种极端的纯素食主义,推崇食用水果、坚果、种子……乔布斯一向盲目讲究饮食。
他曾隐晦地告诉传记作家沃尔特·伊萨克森:“我只愿吞食月光下处女摘取的叶子。”乔布斯有时只吃某种特定的食物,比如苹果或者胡萝卜;有时则会进行阶段性的催吐和禁食。他甚至相信自己的饮食习惯能有效抑制体昧,只可惜事与愿违——他早年的同事们常常不得不提醒他注意这个问题。
职场怪胎进入雅达利工作后。乔布斯依旧我行我素。除了如影随形的体臭外,他还拒绝修剪凌乱的长发,经常衣衫不整、光着脚在办公室里游荡。有一次,苹果与商家洽谈投资事宜,乔布斯一露面就把不着一物的双脚跷到了谈判桌上,整个项目瞬间流产。乔布斯的足浴品味也极其古怪。他甚至会把脚伸进马桶里,然后拉下冲水阀。
乔布斯之所以标榜自己与众不同,是因为他的确有别于常人。直至去世。他都坚信:正因为处在人群之外,他才拥有了看待事物的独特视角。离群者并不一定要吞食浆果或者对除臭剂避而远之。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为了融入人群而承受重重压力,乔布斯却用自己的一生客观展现了离群者的优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