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她认出了风暴: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5080853
  • 作      者:
    江天雪意著
  • 出 版 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推荐理由1:最柔情浪漫笔触描绘萧红唯美爱情
  作者以其不落俗套的画笔勾勒民国才女一生传奇。文风细腻,情感充沛,具有感染力。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萧红与三个男人之间的缠绵爱情,读到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
  ★推荐理由2: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图文结合更具收藏价值
  本书精选大量《黄金时代》电影配图,四色全彩印刷,文字与画面紧密结合,画面精致,人物唯美,制作精良,给读者最美好的阅读感受。
  ★推荐理由3:许鞍华、李樯、汤唯、冯绍峰、王志文、朱亚文、袁泉、郝蕾、沙溢、王千源、祖峰、张译、张嘉译、唐艺昕等群星联袂打造
  ★推荐理由4:首次印刷随书赠送《黄金时代》主演签名版明信片


作者简介
  江天雪意,本名张媛媛,热爱写作的电视工作者,想留住时光的痕迹,于是用文字,用影像,还原逝去的传奇。著有长篇小说《民国有佳人》等。


内容介绍
  “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她是萧红。她将她的翅膀与生命,定格在属于她的风暴之中……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在文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被鲁迅所推崇,被后世所敬仰。
  她为爱情飞蛾扑火,她为创作倾其所有。爱情之于她,是空气,是养分,是她生发的土壤;创作之于她,是信念,是光亮,是她生存的渴望。
  她中学毕业之后,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从此踏上了风雨飘摇的人生路。
  她一生经历过三个男人:汪恩甲之于她,是走投无路之下的慰藉;她与萧军,相识于危难之时,原本同舟共济的两个人因为人生目标不同而分道扬镳;端木蕻良,是萧红生命中最后的守护。
  她为时局所迫,辗转于青岛、上海、武汉、西安、临汾、汉口、重庆……她一生都在逃亡,一生都在奔跑,一生都在寻找。她闯过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风暴,  走过了她的万丈红尘,走过了她的寂寞喧腾,最终驻留在她的黄金时代……


展开
精彩书摘
  引子:
  一度,她似乎听到潮声,那种让人安宁的潮声,来自远方。
  像呼吸,又像叹息,像自说自话的低语,像风轻轻吹来,湿润的空气促使一朵花轻柔地绽放。身体上的疼痛仿佛在渐渐消失,记忆的星火在这起伏的波涛里明灭,连带那些憧憬、幻想、挣扎,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轮转不停的痛与笑,像火花在一簇接一簇地熄灭。
  这就是最后的一刻了吗?风暴终于就要结束。
  不久之前,她曾恍惚地捕捉微光在窗前两个男人身上投下的阴影,她用仅剩的一点力气,攫住他们的影子,仿佛在滔天巨浪中抓到浮板。她是有点恐惧看到他们离去的背影的。可那又如何?
  此刻已是自己与自己道别的时候。
  可我在哪里?我是谁?她半睁着眼睛,仰望灰色的屋顶,似在问。
  1942年1月的香港,日军早在数月前破城而入,倾覆的危城,生离死别早已见惯不惊,俗世的纠结与难堪一成不变。
  她听到焦虑的交谈:“没有药了。药店被日本人接管,买不到药了。”“我要去弄点钱……早就没钱了……”
  这些声响让她有点焦灼,鼻间渐渐嗅到曾经住处窗棂上的硫黄味,炮弹袭来那天,窗外一片红光,烧焦的木屑四处乱飞,玻璃碎片似冰碴闪闪发亮。她眼皮微动,也许在提醒自己:我已不在那里了,我也不在这里,不在这张狭窄坚硬的病床上。
  潮声轻柔,像春天的时候河面冰层破开,河水悄悄流淌,风一点点暖起来。当那条河寂静如常的时候,月亮就落到河底里去了。
  北国,时而沉默时而奔腾的呼兰河,魂牵梦萦的家乡……她像一粒种子被风吹到那里,扎根,发芽,萌生。一无所有,又似早已拥有了一切。丰厚的,无以替代的人生。
  我是谁?
  “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她是萧红。她将她的翅膀与生命,定格在属于她的风暴之中。
  第一章 蹚过呼兰河
  1
  与她有关的描述,大多以那些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的人生经历作为起始。而关键词无非是:挣脱牢笼,落难佳人,英雄救美,命运多舛,漂泊无依,寂寞早逝……
  回忆,是一个灵魂在迷雾中漫游时伸手探到的看似坚硬的岩石,每一个棱角,每一分触感,都有着专属的印记,它们会电光石火地把过往一切投射而出。但此刻,且将那如暴风狂啸一般的时代命运施加于这个女子的跌宕际遇忽略,在她生命的最初与最终,她记忆的探针只与那条河紧紧相连。
  呼兰河,松花江中游的大支流,以其丰饶不绝的脉息滋养着松嫩平原的一方沃土。
  她——萧红,“一个文学创造力特出的天才女作家” ,就出生在这里。
  “1911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那时她的名字叫张迺莹,出生那天是端午节,东北的春天刚到来不久,雪早已融化,温暖的南风让呼兰河吟唱出温柔轻快的歌谣。在她多年之后的文字里,人们可以感应到她早期生命里的亮色: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是那么的自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根黄瓜,就结一根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根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年幼的萧红率真随性,跳脱不羁,在童年时代,家庭既带给她温暖欢乐,也让她品尝到冷漠与孤寂。
  “父爱”于萧红似是个虚词。父亲张廷举,长期为官,悭吝冷漠,不论是对待至亲骨肉还是对待仆人,都是同等的吝啬、疏远与无情。他会为了租金,将房客的马车夺走,也会因为家人打碎一个杯子,骂到让人胆寒发抖的程度。在萧红的回忆里,父亲是一个为了贪婪失去了人性的人。如此描述,口吻不能说不重,但也让人们能些许理解促使萧红最终背叛家庭的因由。
  生性敏感的萧红,血管里流淌着对温暖人性与自由的渴望,以父权为代表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既会深深刺痛她个体生命的体验,更会催生其叛逆与反抗的个性。在成长时期,萧红自然而然地站在了与父亲相对立的方向,主动去接近与父亲相悖的人与事。
  ……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蹚过呼兰河

第二章 门徒

第三章 寂寞是她的星座

第四章  逐风

第五章  她与她的黄金时代

附录:

电影《黄金时代》剧照 

萧红生平

纪录片《她认出了风暴》主创人员名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