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研究集刊:还珠楼主前传》:
第一节 官宦世家诞下“虎崽”
长寿县坐落在原四川省东南部,往西不远便是川南名城重庆,其东西两面与盛产榨菜的涪陵毗邻,并可遥望“鬼城”丰都①。泽惠数省的长江从它的南面逶迤流过,使这里自古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氏族部落阶段,四川东部一带缺乏文字记录。按长江流经之地古时氏族、部落分布情况判断,今长寿所据之地应属枳。据史料记载,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乡,氏族部落时期,隶属巴国梁州。秦统一六国后,置三十六郡,今长寿区域属巴郡的枳县,直至隋朝开皇初废郡止。唐武德二年,“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将今长寿区域定名为乐温县。明洪武六年九月,乐温县易名长寿县。
关于长寿县名称的由来,民间传说颇多。但较一致的说法是:明代洪武年间,有一位状元及第官拜当朝的宰相,一次下乡查访民情,路过乐温县,突遇大雨滂沱,在酒肆歇息躲雨时,发现对面一家庭院内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人来客往,热闹非凡。
正待问个究竟,却见一位老翁,满头白发,银须齐胸,年约九十有余,来店沽酒,自称是给爷爷做寿。宰相听后,兴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问道:“令祖父高龄几何?”老翁笑答:“正满一百五十岁。”宰相越发惊奇,正欲细问,又见一个年约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来到老翁面前,口称爷爷,给您送来雨伞。片刻,又有一个童子蹦蹦跳跳前来,称送伞者为爷爷,要他回去拜寿行礼。宰相再也按捺不住,决定亲赴寿翁家祝寿。
宾主寒暄中,主人深感来人谈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宝,请其题词留念。宰相也不推诿,接过笔来,龙飞凤舞地写下“花眼偶文”四个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宰相便以每个字为句首,写下四句诗:花甲两轮半,眼观七代孙;偶遇风雨阻,文星拜寿星。下方落款为“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主人们方才恍然大悟,知客人是当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师。这位宰相通过察访,了解到这个古老的乐温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百岁老人家家都有,于是便回朝奏明天子,从是年九月始,遂改乐温县为长寿县。据说这个美妙的传说,历经数百年,至今还在当地民间盛传不衰。
但传说毕竟是虚无缥缈的臆撰,长寿县名的真实由来应为:“长寿古为巴国枳邑,唐初置为乐温县。1363年明玉珍建大夏国于重庆,以县东北有长寿山为由,更名为长寿县。”①百年之后,明天顺年间,长寿知县于县城外环以深濠,万历年间不幸中火城衙俱毁,崇祯末年又遭农民起义洗劫。迨至清康熙六年,其知县余钰复于凤山处,以石头修筑城垣,辟有四门,东名“迎晖门”,南名“安庆门”,西名“集凤门”,北名“拱辰门”,八年方峻。至此,长寿县城规模始具,俗称“凤城”。康熙以降,历经数朝,随着香火绵延,外来人口逐渐增多,遂使“凤城”人丁兴旺,书香飘溢,至清光绪晚期,长寿县已成川东耕读俱佳的响镇名城。
正是在此时,《通俗文学研究集刊:还珠楼主前传》主人公出生了——20世纪第一个虎年初春的一天傍晚,在长寿县城关镇凤岭街上显赫的李家祠堂里,一位怀胎十月预产期已过但仍未分娩的妇人,独坐窗前,手摸着滚圆的肚皮,于焦虑中暗想:这娃儿好生奇怪,怎么迟迟不肯出来见人,莫非他是个异类。今年是虎年,莫非我怀了一只虎崽……也许是日有所思,便夜有所想。是夜,熟睡中的妇人忽生一梦:一只斑斓猛虎呼啸着向她扑来……就在她惊恐呼号之时,一个重达九斤的男婴已破胎而出,高声啼哭着向世间报到。
中年添子的李家男主人——曾宦游数省如今辞官居家以私塾为业的李元甫,此刻闻声而至。他望着眼前这个肉孜孜、粉嘟嘟的婴儿,默不作声。仔细观察半晌后,突然放声大笑,连声高喊:“好嘛,好!你给我生下了一个超群出众的娃儿。这龟儿子将来必定才智横溢,大有作为!”①这一天是清光绪二十八年——农历壬寅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元1902年4月6日。
许多年后,这个惊梦男婴的儿女曾这样书写了父亲的降世传奇。
李家在长寿县是名门望族,读书为官是其家风。
据其后人回忆,其祖上十几代均为仕途中人。旅美还珠楼主研究专家黄汉立据1928年汤化培修、李鼎禧纂石印本《长寿县志·萧湘李锺璜传略》所载“长寿李氏有二大宗,一名文质,一名应恺,俱由楚入蜀,其时代皆元末明初,籍贯里居不大舛异,疑其一本也”之信息①,又参以李元甫字、名及其三子字、名,考证出:李元甫“为文质一系后人”②。又据《萧湘李锺璜传略》得知,“文质世居负郭,子孙繁衍,明清两朝,科第仕宦称极盛。”由此可见,李氏家族原籍湖北(湖北何地,下文详述),元末明初迁入四川,且世代科举中的,累世为官。另据该《县志》记载:李元甫为“十四年戊子科,十四年戊子为光绪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可知李元甫应为光绪十四年举人。
同时该《县志》卷十二艺文部录有李锺璜一诗,题为《辛亥书怀却寄元甫弟光乾》,又知李元甫字光乾。据李氏后人回忆:李元甫的父亲也是科举出身,“一直在成都做官”③,住宅在成都市盐道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