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洛阳匾额博物馆成功开放之后的第三年,洛阳民俗博物馆又为洛阳市的博物馆事业增添了一抹新彩。自2010年起至2012年,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洛阳民俗博物馆一方面争取资金,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师庙古建筑群进行全面的修缮保护;另一方面广泛征集与老子及道教相关的各类文物,最终圆满完成了洛阳老子纪念馆的筹建开放工作。洛阳老子纪念馆位于洛阳市老城区北大街,馆址前身是祖师庙,始建于元末明初,最初是为纪念道教祖师老子而建,明代时曾改做它用。祖师庙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移交给洛阳市文物部门保护管理后,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曾多次拨款予以修缮。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居洛时间达数十年之久,孔子人周问礼及著写《道德经》等事件均发生在这里。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2012年9月28日,洛阳老子纪念馆正式建成开放。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老子文化专题纪念馆。馆内大殿塑有老子雕像,四周墙壁上的彩色壁画讲述了老子一生的经历。大殿内典型的元代梁架结构是祖师庙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原因。纪念馆的第一和第二展厅展出木雕人物造像共200余件。这些造像多是明清时期家庭供奉的木雕神像,其中包括有老子、八仙、土地神、灶神等。第三展厅是洛阳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沙盘模型,其中老子故居,孔子入周问礼碑,上清官和下清官等与道教相关的历史遗迹均有特别的标注。洛阳老子纪念馆以老子在河洛地区的史迹为主线。突出展示老子的生平事迹及道教文物。由洛阳民俗博物馆筹建开放的这家洛阳老子纪念馆再一次开创了我国此类纪念馆的先河。
近年来,契约文书的征集成为洛阳民俗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至今,我馆共征集到纸质契约文书三万余份,其中最早的一份是明代永乐九年的娼妇从良执照。纸质文书是极难保存和流传的,能够获得一份距今六百多年的此类文物实属难得。我馆所征集的纸质文书不仅数量多且内容丰富,包括有地契、房契、结婚证、婚书、继嗣文书、丧葬文书、科举试卷、药单、路条、借据、分单、金兰谱、族谱、诉状等种类,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明、清、民国时期的土地制度、信俗文化、社会生活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2011年4月,洛阳民俗博物馆精心挑选了600余份珍贵的纸质文书在潞泽会馆的大殿内进行了展览,获得了广泛好评。目前,洛阳民俗博物馆正在积极筹划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的成立工作,此项目已经成功列入国家“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地市级三馆建设”重点资金支持建设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用于兴建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的专项资金现已到位,预计年底开工建设,届时又一个专题博物馆将向大众开放。
为了使洛阳民俗博物馆日益丰富的藏品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提高藏品的展出率,经过与荆州博物馆的协商研究,2013年3月,我馆组织人员在馆藏文物中精心挑选出匾额、刺绣和契约文书各一百件,赴湖北省荆州市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展览。这些展品在荆州博物馆内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此举为宣传古都文化和提高洛阳民俗博物馆的知名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举办河洛文化民俗庙会(洛阳民俗文化庙会)是洛阳民俗博物馆每年四月份的重点工作。洛阳民俗文化庙会自1991年起,每年一届,是我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花会工作部署,为配合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所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自2011年起改称为河洛文化民俗庙会。庙会以民间文艺表演为主要内容,包括有鼓乐、狮舞、变脸、马戏、坠子书、排鼓等,同时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家会带上自己的手艺活,例如剪纸、面塑、布艺等前来助兴。热闹非凡的庙会气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雅俗共赏的民间工艺,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一年一度的河洛文化民俗庙会,在烘托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气氛、宣传洛阳、展示河洛文化、丰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洛阳匾额博物馆、洛阳老子纪念馆的建成开放以及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均是依赖于从2000年至今的十余年中,我馆对文物征集工作的充分重视。丰富的藏品作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我馆进行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潞泽会馆与洛阳民俗文化》一书的成功出版带动了洛阳民俗博物馆职工对于科研工作的极大热情,随之我馆又相继出版了《洛阳匾额》一至五卷,《洛阳匾额论文集》、《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洛阳刺绣》、《故纸拾遗》一至五卷等著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