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民族·世界:中国音乐学教授访谈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211254
  • 作      者:
    管建华,张天彤主编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之末,中国音乐学界有三次重要的会议在南京、北京、南宁三地召开。这些会议涉及传统、民族及世界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学术研究中的建构。《音乐教育前沿理论研究丛书·传统·民族·世界:中国音乐学教授访谈录》组织部分研究生对到会教授进行学术采访,以期对从事中国音乐学研究以及关注中国音乐学研究进展的各位同仁有所启发,引发对中国音乐学术未来走向的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音乐教育前沿理论研究丛书·传统·民族·世界:中国音乐学教授访谈录》:
  这是西方想用西方文明来取代中华文明的一种野心。但这是他们的一种理想,可以说是梦想,他们是做不到的。但是,不幸的是,这个梦想我们中国人反而为他们去做了,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做到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国音乐家在文化上的一大失误。
  过了20多年,五四运动开始了。五四运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反传统、“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方向,则是错误的。虽然提出了“科学”“民主”的口号,但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文化是不科学、不民主的。
  正是在上述这两个背景下,两种音乐思潮出现了。一是以留学德国的王光祈为代表的思潮,他用民族音乐学的思想、观念看待中国音乐,提出整理国故,以此来建构中国音乐发展的道路。我很赞同他的主张,不幸的是,王氏英年早逝。
  另一个是以萧友梅为代表的欧洲文化中心论的音乐思想。萧友梅的理论后来得到了实践,他的音乐思想的要害在于否定自己。他认为中国音乐没有键盘、没有和声、没有五线谱,基本上是一个无乐之国,有的话也比西方落后一千年。1927年,“国立”音专建立,把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完全搬进了中国。从此,中国音乐“去中国化”的过程正式开始了。所谓“去中国化”,就是无视、放弃、回避中国音乐的传统。
  我们知道,传统的乐理实际上是按照西方理论来解释的,如音是稳定的,但我们中国音乐的许多音是流动的、游移的。我们能接受西方的理论说明我们在心理上首先是失败的,认为中国的东西都是不好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西方人曾认为东方人是落后的,而当他们开始意识到这是错误的时候,我们许多中国人却还没有觉悟,这里我指的是我们的许多音乐家,当然不是全部。
  随之,在萧友梅的欧洲文化中心论的主导下,刘天华的国乐改进思想便出现了,他提出要东西调和,形成一条所谓中西结合的道路。到了“文革”后期,我对刘天华的道路开始怀疑。在今天看来,其基点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看到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当然要看到西方音乐文化是成熟的、优秀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音乐文化同样也是成熟的,可是中国人在那个时代总是认为自己是落后的。别忘了,除了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以外,世界上有哪几个国家的音乐文明和我们一样如此古老而又成熟?刘天华和萧友梅的观念是一致的,认为自己是落后的,因此就要改进,然后提出在东西调和的过程中杀出一条新路来。中国音乐传统深厚,我们的音乐文化是成熟的,刘天华并没有看清这一点,所以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请问,月饼和蛋糕怎么调和?我们的豆腐乳和西方的乳酪怎么调和?
  我们再来看他的具体作品,他的第一首曲子《病中吟》还有点中国音乐的因素,其旋律来自苏州道教音乐,《月夜》还有些中国音乐的传统。但后来的《悲歌》《光明行》等就完全西化了,这就是所谓调和的结果。80年代初,有一个英国人对胡登跳说,听了你们中国的《光明行》,就像听了我们两百多年前的音乐。一句话,足以揭示出调和论的要害。
  到了今天,二胡音乐则发展成了西式协奏曲、狂想曲,我们还要、还能狂到哪里去?现在的许多二胡演奏技巧都是从小提琴搬过来的,二胡的技巧哪里去了呢?实际上,二胡的技巧不比小提琴的技巧差。比如,孙文明的二胡演奏技巧就很高超,1961年前后,上海民族乐团得知他的情况以后,就把他请过来教学,后来上海音乐学院也请他来教我们,我也跟他学过一段时间,但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因为他的技术太难了,后来只有一个人坚持了下来。1980年后,日本有人写孙文明,虽然资料有错误,但是人家写了,我感到很脸红。所以后来我们在香港就想办法出了他的曲集。现在仍然很少有人能把孙文明的二胡曲都拉下来。把小提琴的技巧硬套在二胡上是行不通的,这不但因为乐器构造有所不同,更因为音乐思维有所不同。我们传统的地方乐种有许多指法与弓法是小提琴没有的。我们不能强加于人,但也不必用别人的东西来取代,这不是艺术的眼光与做法,也不是美的原则,统一的美是单调的、枯燥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第十六届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年会(三十周年)
三十年来中国音乐研究的“三种精神”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开幕词
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心路历程
——冯光钰先生访谈录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与高校音乐教育
——赵塔里木教授访谈录
民族音乐学研究
——杜亚雄教授访谈录
关于中国音乐“去中国化”的思考
——吴赣伯先生访谈录
当代戏曲音乐的研究与反思
——钱国桢教授访谈录
音乐人类学学科建设与上海城市音乐研究
一一洛秦教授访谈录
民族音乐学与后现代问题
——薛艺兵研究员访谈录
历史的民族音乐学
——项阳研究员访谈录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管建华教授访谈录
区域音乐、整合研究与音乐民族志写作
——杨红教授访谈录
仪式音乐研究
——刘桂腾教授访谈录
历史研究与民族音乐学
——刘勇教授访谈录
中国音乐的语言学研究
——采访钱茸教授
关于中国民族旋律润腔读谱法
——王亮教授采访录
当下仪式音乐研究的状况与问题
——刘红教授访谈录
无土栽培民族器乐教学的反思
——岳峰教授访谈录

第二辑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研讨会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樊祖荫教授采访录
内蒙古区域音乐的研究和传承
——杨玉成教授访谈录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与少数民族音乐教育
——赵毅教授采访录
“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
——张欢教授采访录
……
第三辑 第四届中国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年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