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兼论其小说杂家的文化个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7414
  • 作      者:
    李生滨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宁夏大学优秀学术著作丛书·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兼论其小说杂家的文化个性》是一个从文化与时代转换的意义和视角来做的人物个案研究,主要是从晚清历史和文化思潮的背景上,来考察鲁迅文化选择、文化实践、文学素养以及思想文化个性形成等相关问题。这一方面是从“以人而论”和“以时而论”相结合的角度,考察鲁迅之所以成长的思想文化背景,另一方面旨在讨论晚清思想文化对鲁迅的意义和影响。“以时而论”,是想对晚清特殊而复杂的时代风貌,在总体关照的基础上,做一些较为细致的考察;“以人而论”,是对作家个体的思想形成、文化修养以及具体的艺术风格,进行具体的批评分析和讨论。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生滨,男,1966年9月生于青海平安,祖籍南京。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现代方向学术带头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复旦大学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博士后,2006年曾访学英国。十多年来在《四川大学学报》、《宁夏大学学报》、《北方论丛》、《郭沫若学刊》、《民族文学》、《山东文学》、《朔方》等各种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已出版《沈从文与京派文人的魅力》、《远去的背影:朱自清及其诗学研究》(合著)等论著三部。《诗人郭沫若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情怀》一文获宁夏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20世纪末中国小说的流变和自由写作》一文获成都社科院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春花照明月清水出芙蓉》一文获《黄河文学》百期庆典优秀作者奖,《语言的艺术写意与绘画》入选《名作欣赏》三十年精选集。《雕虫问学集》2008年获北方十五省优秀社科著作奖,《沈从文与京派文人的魅力》2009年获“宁夏第九届文学艺术奖”“文学理论与评论”一等奖。2011年荣获“宁夏大学一招商银行本科教学优秀奖”。先后参与、主持并完成国家、区级和学校重点等各种科研项目六项。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近代文学会理事、中国郭沫若学会理事,宁夏作协会员,《黄河文学》特约批评理事。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和西部文学研究,崇尚审美批评的“性情”说。
展开
内容介绍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为纯粹而坚韧的启蒙文学家。
  鲁迅在近代文化转型的文艺启蒙思潮中开始建构自己的文化理想,其独特的学术思想,特别是倾向于小说杂家的文化个性,离不开历史和时代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塑造。他的文化选择贯通了中国传统学术与西方启蒙思想之间的人文精神,激活了边缘杂学的民主思想,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多重的文化基因。因此,鲁迅文艺启蒙的人生选择和个性张扬,既体现了文化转型和学术嬗变的深层力量,又强化了现实关照和自我反省的文化使命感。
  晚清报刊和小说杂志的文化影响力自然成为许多文人的价值取向和时代选择,阅读《新小说》、尝试过《新生》的鲁迅必然和《新青年》相遇,并将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鲁迅1927年定居上海,就是因为上海从近代以来形成了报刊和出版为主体的文化商业机制,可以支撑自由文人的职业化生活和精神需求。
  不论从五四新文学的奠基来研究鲁迅,还是参照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来讨论鲁迅,总是会遮蔽鲁迅从传统而来的深层的学术文化情怀。《晚清思想文化与鲁迅——兼论其小说杂家的文化个性》作为博士论文和博士后研究选题,历经十年,笔者李生滨更深刻地认识到鲁迅杂家思想的重要性,尤其是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民主和启蒙话语的复杂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近代中国、晚清文化与鲁迅研究
  鲁迅从小浸淫于传统文化,在时代的转变中,选择文艺启蒙,建构自己的文化理想,从传统学术的嬗变中疏离传统士绅的价值取向,成为现代作家和自由知识分子,其学术渊源的背后是清一代考据学、浙东史学的影响和小说杂家的特别追求。鲁迅从日本留学时就倾向于推翻清朝的民族革命,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加入左联,始终是认同社会革命的。纵观其一生的思想和活动,从根本上来说鲁迅是启蒙文学家。晚清新学思潮和“小说界革命”之陶铸,尤其是梁启超、章太炎等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之影响和晚清文艺启蒙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之浸染,“崇个性而张灵明”的鲁迅在时代的遇合中必然渴望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清明。因此,年轻鲁迅赞扬斯巴达精神和摩罗诗力,批判封建专制文化,拥护辛亥革命。渴望现代科学与民主思想的自由传播,渴望“人国”的最终建立,这使他成为启蒙批判的现代作家,成为反抗一切专制和黑暗、直面现实的杂文作家。
  本书是从文化与时代转换的视角来做的人物个案研究,通过回溯中国近代文化和学术的嬗变,特别是晚清文艺思潮的历史情境,来考察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依据、文化价值和时代力量。一方面是从“以人而论”和“以时而论”相结合的角度,考察鲁迅之所以成长的晚清思想文化,另一方面也互为印证、相互补充地讨论晚清思想文化对鲁迅个性精神的影响和塑造。“以时而论”,是想对晚清特殊而复杂的时代风貌在总体关照的基础上,作一些较为细致的考察;“以人而论”,是对作家个体的思想特征、文化修养以及具体的艺术风格的形成,进行多方面可能性探讨。从晚清思想文化发展变化的总体情况观照鲁迅,又从鲁迅思想文化个性的养成和发展回溯晚清。所以,课题研究将表现的不是简单的鲁迅与晚清思想文化的一一对应,而是在两个方向上相互参照而推进。如果晚清思想文化是对鲁迅文学思想和学术兴趣发展有着极大影响的现实背景,那么对这样的历史背景的整体情况,即使不可能尽知尽述,也需切实的考察。
  一选题的学术性思考与批判
  农本经济所支撑的传统文化和伦理思想,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之间的冲突,造成近代中国各方面的动荡与衰变。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大清帝国的根本,自上而下的自强维新未能改变历史的悲剧,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的内外交困,最终导致19¨年辛亥革命的发生和封建王权的瓦解。王纲解纽,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国陷入多重困境,政治的黑暗加剧了殖民掠夺的狂潮,因而近代中国所有的民主革命自然交织着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运动。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待遇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而反抗外来侵略的八年抗日战争从军事力量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局势。中国共产党在日本投降后,经过解放战争取代国民党,统一中国大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对近代中国所有外来侵略和政治分裂的一次历史性终结。从大多数中国人文化观念的变化和民主思想的现代启蒙来说,“戊戌变法”至1937年抗战爆发这个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这是中国人世界观念、政治思想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维新启蒙时期。鲁迅成长于晚清,成就于“五四”,而晚清文艺启蒙思潮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恰恰是近代中国现代性思想启蒙的两次高潮。
  梁启超说:“凡研究一个时代思潮,必须把前头的时代略为认清,才能知道那来龙去脉。”①因此,在进入论文的正式讨论前,不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状况结合鲁迅的人生选择和文化价值取向先做一些基本的回顾与梳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近代中国、晚清文化与鲁迅研究

第二章 近代中国与鲁迅的维新思想
第一节 政治与文化的历史激荡
第二节 西学东渐与维新思潮
第三节 南京求学与鲁迅的新学视野
第四节 维新宣传与鲁迅的启蒙文学观
第五节 晚清与五四启蒙先驱的文化个性

第三章 晚清文艺启蒙思潮与鲁迅的文化选择
第一节 晚清文化的表征与小说叙事
第二节 鲁迅与晚清小说杂志和留学生刊物
第三节 回望晚清比较“五四”

第四章 鲁迅思想文化个性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小说”的文化根源及其启蒙价值
第二节 小说杂家的学术情怀及其历史考察
第三节 时代认同与“小说家”的启蒙理想

第五章 鲁迅的个性化追求及其人文理想
第一节 鲁迅的民族情怀及其启蒙思想
第二节 鲁迅的东学背景和西学思想
第三节 鲁迅的人文理想和“立人”思想

第六章 现代性超越的文艺创作和文学研究
第一节 文学文本的审美批评
第二节 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自觉
第三节 学术转型与中国文学研究
结语小说杂家的文化使命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