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吏礼帽上装饰的孔雀翎,叫做“翎子”或“翎枝”,也是可以捐纳得到的。况周颐《眉庐丛话》中记载说:扬州的盐商都捐了官,自咸丰朝开了捐纳翎枝的规定,盐商又都戴上了花翎。他们每天都到平山堂摆宴席聚餐,翎顶辉煌,互相夸耀。盐商们结伴往来,不坐车,专门结队骑马,沿街穿行,震动炫耀。有一个穷人装疯作傻,戴着铜顶破帽,帽子后檐插上办丧事用的那种纸钱,骑上一头秃尾巴的瘦驴,穿插在盐商们的华丽的队列中,做出一副洋洋得意的神态,专门起哄,旁观的人也都故意叫好,给他助威。盐商们感到十分讨厌,但也没有办法,只好集了巨款来收买他,求他不要和富商捣乱。这个穷人原来生活很寒酸,自此得了一笔丰厚钱财,日子过得滋润起来。这是反映晚清捐纳的一个笑话。
捐纳有现行事例、暂行事例两种,暂行事例专为赈灾、河工、军需三个方面的经费需要而开设。朝廷将捐纳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而弊端日益显现,造成官员滥冗,仕途混杂,并发生徇私舞弊、中介侵蚀、私行减折、虚报赈灾、侵吞巨款等现象,故屡有上疏批评捐纳不是善政,力谏废止。光绪五年,曾经诏令停止捐纳,但因海防和赈灾需要,实际上捐例屡开。光绪末年锐意图治,又下诏停止捐纳,但仍然允许保留某些捐纳项目,停捐仍是徒有其名。由此可知,捐纳是清政府中一项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政务。
这样一件要务由哪个部门来承办呢?这就是户部的“捐纳房”,举国上下捐纳事项全归这个部门主管。所有的捐纳收入,都由捐纳房负责收归中央财政;凡捐纳收入用于赈灾和国防,也都由捐纳房核拨。
张镇芳在户部捐纳房管理银库收支,不仅显示了他精通会计、善于理财的才干,也表现了他廉洁奉公的品质。在这样一项复杂的政务中,他能够获得“老成负清望”的评价,应该说是非常之不易。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记得“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的情节。贾珍为了让秦可卿的丧事办得风光,托了大明宫掌宫内监戴权,给贾蓉“捐个前程”,戴权看了贾蓉的履历,回手递与一个贴身的小厮收了,说道:“回去送与户部堂官老赵,说我拜上他,起一张五品龙禁尉的票,再给个执照,就把这履历填上,明日我来兑银子送过去。”贾珍问银子还是我到部去兑,还是送入内相府中?戴权道:“若到部兑,你又吃亏了,不如称准一千两银子,送到我家,就完了。”这个故事中,既可以看出户部堂官老赵重权在握,也可以看出中间人戴权如何诡诈。联想到张镇芳在户部堂官这种岗位上,能够守正不私,正合了“廉士重名,贤士尚志”的古训,不愧是一个“学有本源”的正心诚意的读书人。是攀靠袁世凯走上了暴富之路吗袁世凯与张镇芳都是项城人,袁世凯的兄长袁世昌娶了镇芳的姐姐为妻,两家遂有姻亲关系。但镇芳在户部期间,与袁世凯并无多少交往。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后,要编练新军,筹措经费,需要有善于理财的人才,经上折请准,将镇芳调去为他管理财政(铜元局),随后又让镇芳管理作为重要财源的长芦盐场。由于镇芳在这些岗位上的业绩受到公认,后来在朝命升调他到湖南任提法使时,陈夔龙又上疏挽留。陈夔龙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袁世凯已经被清廷罢黜,他骂袁世凯是“乱臣贼子”,与袁并非同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