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丧葬卷.Funeral:英汉对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62392
  • 作      者:
    董强编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董强,苏州大学历史学博士、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目前已编著有各类图书9本,其中译著2本,合著1本,参编6本。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国家核心期刊6篇,省级期刊30篇)。参与过各类科研基金项目6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苏州市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丧葬卷(英汉对照)》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的一种。全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代的丧葬观念、丧葬礼仪、葬式葬法、墓址的选择依据以及死者眷属的丧服制度及居丧生活等,揭示了中国丧葬礼俗的发展与衍变过程,全面展现了各民族的丧葬习俗与禁忌,从而使读者对中国的丧葬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般来说,报丧有口头报丧,也有讣文报丧。在民间多以口头报丧为主。唐宋以来,还流行燃放鞭炮向邻里报丧的习俗。口头报丧,是由死者的儿子(孝子)亲自前往,特别是一些近亲和关系特殊的人应亲自告知,否则便是礼数不到,会引来诘问。前去报丧的孝子,首先要穿好孝服,或者戴上一顶孝帽,腰里要扎上孝带。到了亲友家之后,不能进门。如果亲友家有人来接,无论长幼,都要跪地磕头。讣文报丧一般使用得较少,对有特殊关系或者十分重要的亲友才使用。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报丧方式。在广西一带,按照传统的规矩,燃放三次鞭炮就表示报丧,这被称之为“报丧炮”,然后派人告诉给亲友。有些地方会在死者的家中,用白纸扎成旗帜,然后立在屋门前作为报丧的信号。还有的地方,报丧的人到亲友家门前不能直接入内,必须在门口等,然后喊屋里的人,等到屋里的人拿一铲子火灰撤在门外之后,才可以进门报丧,据说这样做是为了辟邪。也有的地方报丧规矩非常严格。死的如果是男人,必须由宗族的侄子到亲戚家报丧;死的如果是女人,必须由儿子、女儿给外婆家报丧。报丧的孝男孝女必须头上裹白布、戴斗笠,手上拿一条白布巾,跪在外婆家人的面前哭报丧事。哭报完之后,马上回家。当外婆家里派人来奔丧,走到村头的时候,孝男孝女必须跪在村边路口哭迎,哭着述说丧亲的悲痛,哭谢奔丧亲人的一路辛劳,并且给每人递上一条白布,叫做“孝布”。在东北地区,一般会在门外悬挂纸条,以此来报丧。纸条的数目是根据死者年龄的不同来确定的,一岁一条,然后在总数上另外加上两条,表示天和地。并且死者的性别决定了纸条悬挂在哪一边: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死者是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当人们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户人家死了人,而死者的寿命、性别也都一目了然。在江浙一带,报丧习俗是用伞来暗示的。报丧的人带着一把伞去,把伞头朝上、伞柄朝下地放在门外,来告知亲人去世的消息。于是主人便要请报丧的人吃点心,然后问清楚入殓的日期。最后,将报丧人用过的碗扔到门外,来驱邪避祸。在外地的亲人如果收到一封“焦头信”(信封的一角被烧焦),就可以知道这是报丧信,说明家中定有亲人去世。按照绍兴的习俗,即使亲友已知凶讯,丧家仍需前往报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葬前礼仪
第一节 属纩与招魂
第二节 报丧与奔丧
第三节 洗尸与饭含

第二章 治丧礼仪
第一节 铭旌与佛事
第二节 入殓(小殓、大殓)
第三节 出殡与哭丧

第三章 葬后礼仪
第一节 接三与做七
第二节 守孝与五服
第三节 扫墓与祭祖

第四章 丧葬的形态
第一节 土葬与火葬
第二节 水葬与天葬
第三节 悬棺葬与树葬

第五章 丧葬文化
第一节 巫师与巫术
第二节 墓地与墓园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