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报丧有口头报丧,也有讣文报丧。在民间多以口头报丧为主。唐宋以来,还流行燃放鞭炮向邻里报丧的习俗。口头报丧,是由死者的儿子(孝子)亲自前往,特别是一些近亲和关系特殊的人应亲自告知,否则便是礼数不到,会引来诘问。前去报丧的孝子,首先要穿好孝服,或者戴上一顶孝帽,腰里要扎上孝带。到了亲友家之后,不能进门。如果亲友家有人来接,无论长幼,都要跪地磕头。讣文报丧一般使用得较少,对有特殊关系或者十分重要的亲友才使用。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报丧方式。在广西一带,按照传统的规矩,燃放三次鞭炮就表示报丧,这被称之为“报丧炮”,然后派人告诉给亲友。有些地方会在死者的家中,用白纸扎成旗帜,然后立在屋门前作为报丧的信号。还有的地方,报丧的人到亲友家门前不能直接入内,必须在门口等,然后喊屋里的人,等到屋里的人拿一铲子火灰撤在门外之后,才可以进门报丧,据说这样做是为了辟邪。也有的地方报丧规矩非常严格。死的如果是男人,必须由宗族的侄子到亲戚家报丧;死的如果是女人,必须由儿子、女儿给外婆家报丧。报丧的孝男孝女必须头上裹白布、戴斗笠,手上拿一条白布巾,跪在外婆家人的面前哭报丧事。哭报完之后,马上回家。当外婆家里派人来奔丧,走到村头的时候,孝男孝女必须跪在村边路口哭迎,哭着述说丧亲的悲痛,哭谢奔丧亲人的一路辛劳,并且给每人递上一条白布,叫做“孝布”。在东北地区,一般会在门外悬挂纸条,以此来报丧。纸条的数目是根据死者年龄的不同来确定的,一岁一条,然后在总数上另外加上两条,表示天和地。并且死者的性别决定了纸条悬挂在哪一边: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死者是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当人们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户人家死了人,而死者的寿命、性别也都一目了然。在江浙一带,报丧习俗是用伞来暗示的。报丧的人带着一把伞去,把伞头朝上、伞柄朝下地放在门外,来告知亲人去世的消息。于是主人便要请报丧的人吃点心,然后问清楚入殓的日期。最后,将报丧人用过的碗扔到门外,来驱邪避祸。在外地的亲人如果收到一封“焦头信”(信封的一角被烧焦),就可以知道这是报丧信,说明家中定有亲人去世。按照绍兴的习俗,即使亲友已知凶讯,丧家仍需前往报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