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李薰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90134
  • 作      者:
    李望平,冼爱平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望平,1955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科技处处长,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第一、二、三届专家委员会委员。早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研究与开发,1987年以来先后从事科研重大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研究所的科研管理工作,负责或参与组织实施完成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曾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2篇,主编《科学数据库与信息技术论文集》第三至第十一集。
  
  冼爱平,1955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考取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薰研究员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属中氢;1989年攻读该所斯重遥研究员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属与陶瓷的焊接,毕业后留所工作;1996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冶金及材料科学系学习;1998年回国。目前主要从事微电子互连材料及材料失效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992年获国际焊接学会首届格兰让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
内容介绍
  李薰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冶金和金属物理学家。李薰1937年考取公费留学英国;1940年获谢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40年代,以研究发现钢中氢导致发裂及去氢规律,开拓了钢中氢研究领域:1951年获冶金学博士学位,他因此成为自1923年设立该学位以来世界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学者。新中国成立伊始,应郭沫若院长之邀,李薰回国创建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主事30年,成绩卓著,蜚声中外。他坚持科学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科学文化系列·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李薰传》以翔实的史实和丰富的图片,记述了李薰自强、自立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为科学研究和科技强国事业做出的贡献,展现了一位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特别是通过李薰回国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历史脉络,介绍了在新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一代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投身于科技强国事业的奋斗史。
  《科学文化系列·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李薰传》适合大众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文化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者和各级领导干部阅读。
精彩书评
  李薰院士在英留学期间,以研究钢中氢闻名于世。1953年创建金属研究所,以其爱国情怀和首创精神,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返回地面人造卫星、第一艘核潜艇和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的问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师昌绪
  
  李薰先生是冶金材料学科世界知名学者,为金属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学术贡献。50年代初期,李薰先生带着强烈的爱国报国情怀从海外回到祖国,创建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为中国冶金和材料科学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 柯俊
  
  求真务实,冶金大师,创办名所,流芳百世。
  ——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寿昆
  
  科学家的榜样,爱国者的楷模。
  ——中国科学院院士 路甬
  
  功勋卓革。
  ——国务委员会 张劲夫
  
  科学家(李薰)为维护我国空军作战实力做出了贡献。
  ——开国元勋 叶剑英
展开
精彩书摘
  李薰的祖父李增效是晚清的举人,曾任湖南资东书院主讲,后来退居乡间,依靠祖上分得的田地,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仁风乡处于湖南的丘陵山地,风景优美而宁静。那时交通很不方便,外出全靠步行。因而,乡间的风俗封建守旧,文化落后,风气闭塞,有钱人家的子弟一般也都游手好闲,能读书考取“功名”的人很少。乡人对读书中科举的人非常敬仰。李增效由于有了“举人”这个头衔,一生在乡间都受到族人的尊敬。
  李薰的父亲李本深是李增效的长子,13岁就中了秀才,15岁举拔贡(考中清优廪贡生)。李本深小时候曾与蔡锷将军在乡间一所私塾同窗六载,后来城里办“时务学堂”招生,蔡锷家里很穷,对乡间没有什么留恋,就上“时务学堂”去了。李本深没有去上“时务学堂”,主要原因是父亲李增效坚决反对当时的所谓“洋学堂”。那时乡间都叫日本人“东洋鬼子”,他教训儿子说:“不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由此可见李增效当时极端封建守旧的思想。数年后,蔡锷邀李本深一同赴日留学,李本深又由于岳母的坚决阻扰未能成行,从此便与大革命洪流失之交臂。
  中华民国成立后,李本深从湖南官立法校毕业。
  李本深11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留下他和两个年幼的弟弟:9岁的本淞和7岁的本湘。不久,父亲李增效续弦,继母生了四个儿子。从此,李本深兄弟三人便沦落到与家里的长工同吃同住的境地,受尽继母的欺凌和歧视,两个弟弟本淞和本湘由于从小营养不良,身体虚弱,20岁左右便相继病逝了。李本深结婚成家后,父亲为了缓和矛盾,分给他一部分财产让他自立门户。尽管这样,他仍然受到继母的排挤。
  随着孩子们的相继出生,家中人口多起来了,李本深不得不外出谋生。1915年,李本深到北京投考县知事(县长),考取四届知事,民国初年先后任江西省安远、定南两地知县。
  李薰的母亲刘箴修没念过书,但心灵手巧,是一个能干的家庭主妇。
  李本深夫妇生有四子,李薰排行第三。
  大哥李萼年长李薰十几岁,很早就外出求学,毕业于国立北京法政大学,大学毕业后结婚成家,在外自立门户。
  ……
展开
目录
总序(路甬祥)
序(师昌绪)
第一篇 成长之路
第一章 动荡的中国
第二章 家庭环境
一、李家溯源
二、祖父与父亲
三、父亲是第一任老师
第三章 求学之路
一、风云变幻的长沙
二、长郡中学与周铁珊先生
三、意外的转折
四、湖大才子
第四章 结婚成家
一、席家之女
二、长沙结婚
第五章 公费留学
一、应考公费留学生
二、金榜题名
三、漂洋过海

第二篇 英伦十四年
第六章 英国钢都
一、谢菲尔德市
二、谢菲尔德大学
三、冶金博士的摇篮
四、安德鲁教授
第七章 白朗顿奖
一、第一次面试
二、获得白朗顿奖
三、1938年的暑假
第八章 金属的塑性与加工硬化之谜
一、金属的冷加工硬化现象
二、安德鲁教授的猜测
三、相变的判据
四、科研要做老祖宗的工作
五、1939年的巴黎之行
六、博士毕业
第九章 一架喷火战斗机坠落引发的基础研究
一、二战前夕英德之间的军备竞赛
二、一架战斗机失事引发的基础研究
三、氢致发裂的证明和孕育期的发现
四、追踪飘忽不定的氢
五、影响钢材发裂的多种因素
六、白色富氢相
七、氢脆敏感指数
第十章 海外成名
一、高度的学术评价
二、中国留学生的骄傲
三、摘得冶金科学的皇冠
……
第三篇 创建金属研究所
第四篇 大国的脊梁
第五篇 润物细无声
第六篇 科学的春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