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礼记开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89070
  • 作      者:
    刘松来,唐永芬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华五千年经典文化的魅力——哲学之精妙,文学之灿烂,史学之辉煌,在这十三《十三经开讲:礼记开讲》中作出了简明生动的展示。
展开
内容介绍
  “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文化宝库中最为精粹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十三经开讲”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这十三部典籍,旨在向广大读者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的历史文化。丛书沿袭“开筵讲习”的传统,力求遣词平白,用语轻松,于平淡通俗中展示“十三经”深永奥雅的学术精神,故日“开讲”。
  《礼记开讲》的内容重在四个方面:一是在评析《礼记》文本的基础上,采纳最新的学术成果,对各篇进行分类题解;二是努力揭示《礼记》在儒家经学历史中所占的特殊地位;三是坚持将《礼记》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多角度透视,以具体史例来诠释该书的文化意蕴;四是通过引录分析《礼记》精华,使读者建立起对《礼记》思想内涵比较全面的印象。
展开
精彩书摘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庶子分封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大宗、小宗的区分。按照宗法制度的原则,应“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公羊传》隐公元年)。嫡长子为全宗族的大宗,旁系庶子为小宗。周天子由嫡长子世袭继承,他是姬姓宗族的“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是姬姓宗族的“小宗”。在诸侯国内,也是根据嫡长子世袭的原则,由嫡长子继承父位为下一代诸侯。他在封国内被奉为“大宗”,他的诸弟被分封为卿大夫,为“小宗”。卿大夫在各自的采邑内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他们在自己的采邑内也是“大宗”,其余诸弟为士,是“小宗”。士的嫡长子仍为士,其余诸子则为庶人。总之,始祖的嫡系后裔均为“大宗”,从周室的王位到诸侯、卿大夫,都必须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形成“世卿世禄”的特权制度,他们是姬姓族制系统中不同等级的“大宗”。每一等级都有其相应的“小宗”,“小宗”对“大宗”而言均属于“庶”。
  在上述复杂而又庞大的宗法系统中,血缘关系固然是宗法制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维系血缘关系的强有力的手段,则首推祭祀。
  如前所述,由于历史和生存环境的原因,中国古代的宗族成员对自己的祖先本能地存在着一种崇拜的心理,而祖先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又正是祭祀。这样,祭祀也很自然地成了大宗用来维护宗法等级的有力武器。事实上,在宗法制社会中,各级大宗都受到族人兄弟的共同尊崇,被奉为“宗子”。族人对于“宗子”的等级从属,集中地体现在“尊祖”和“敬宗”的关系上面。“尊祖”是宗法制的一条重要原则,而对祖先的尊敬又是通过祭祀表现出来的,于是祭祀祖先的特权便被牢牢地掌握在宗子手中,庶子根本没有祭祖的资格。庶子对祖先的尊敬,只有通过服从宗子,即通过“敬宗”来体现。故《礼记·大传》说:“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这就表明,宗法制正是借助于主祭祖宗的特权,使大小宗之间的等级从属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保证了周天子和各级大小诸侯利用宗子的身份实行统治。
  ……
展开
目录
《十三经开讲》修订版弁言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礼记》的来源、作者与成书情况
第一节 《礼记》来源及成书年代
第二节 《礼记》各篇作者及写作年代蠡测
第三节 《礼记》在“三礼”中的地位

第二章 《礼记》分类与各篇题解导读
第一节 通论礼意或学术类的篇章
第二节 专释《仪礼》的篇章
第三节 记载孔子师生言行及时人杂事的篇章
第四节 记载古代制度礼节而带有考证性质的篇章

第三章 经学语境中的《礼记》研究
第一节 《礼记》的经学地位与“三礼”的经学性质
第二节 《礼记》经学研究流派概述

第四章 《礼记》文化视阈中的礼、礼制与礼俗
第一节 礼的起源与演进
第二节 礼的本质与制礼的原则
第三节 《礼记》与礼制
第四节 《礼记》与礼俗

第五章 《礼记》与宗教祭祀
第一节 《礼记》中涉及的周代祭祀礼仪的种类
第二节 《礼记》祭祀礼仪的特征
第三节 周代祭祀礼仪对宗教的背离

第六章 《礼记》与传统政治
第一节 “大同”、“小康”与儒家的政治理想
第二节 礼治主义与儒家的政治学说
第三节 修齐治平与儒家的道德政治论
第四节 《王制》、《月令》与儒家的施政纲领

第七章 《礼记》与儒家伦理道德
第一节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与“礼”的道德属性
第二节 “亲亲”、“尊尊”、“男女有别”的伦理原则
第三节 以礼节仪度为内容的道德规范论
第四节 以“中庸”为标准的道德修养论
第五节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的道德陶冶观
第六节 《礼记》与儒家的理想人格

第八章 《礼记》与古代教育
第一节 以礼、乐为核心的教育内容
第二节 教育目的与教学指导思想的初步确立
第三节 教育制度与教学计划的科学设想
第四节 教育原则与教学方法的全面总结
第五节 学习方法的初步探讨
第六节 尊师风气的大力倡导

第九章 《礼记》文艺美学思想述要
第一节 “乐”的概念与儒家的艺术本质论
……
主要引用与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