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迹新知:人文洗礼下的建筑遗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037100
  • 作      者:
    葛承雍著
  • 出 版 社 :
    文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葛承雍,1955年7月生于西安。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文化遗产与文化审美双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评为陕西省“三五工程”人才,1998年入选国家级“百千万工程人才”。自1981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出版专著12种,获得省部委等社科优秀成果奖共15次,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唐韵胡音与外来文明》被评选为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曾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文物》月刊主编、中国文物研究所副所长。现为国家文物局文物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文物出版社总编辑。
展开
内容介绍
  《古迹新知:人文洗礼下的建筑遗产》全书为作者20多年来有关建筑遗产的近30篇文章汇集,既有已发表的论文、演讲稿,也有未发表过的讲课笔记,许多文章饱含着作者的理论思考与激情评论,吉光片羽却影响广泛,被各方所吸纳采用,从而使消逝的古迹成为不灭的记忆,起到了高屋建瓴、启迪学界的作用。
  《古迹新知:人文洗礼下的建筑遗产》分为古建文脉、运河遗产、文化名楼、城市延续、帝国陵阙、唐代建筑等十个篇章,适合于高等院校师生、历史考古与文物研究以及对建筑遗产关注的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目前不容乐观,除有千百年来的洪水决口、泥沙堵塞、水量缺少等自然原因,更有管理不善、乱开支渠、截流用水等人为原因。主河道沿线各地的保护意识不强,又因利用了天然水道,很多人并不认识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大运河河道又几经变更,有些还是1958年和1980年新开挖的,有些地方炸掉古代水工设施,改拆遗存原貌,有些地方屡屡发生毁旧建新甚至在河道中央盖房等现象,有些地方随意在运河上自行架桥、拦围养鱼,索性不许船只通过,有些地方则往运河里排泄废水、倾倒垃圾、残杀生灵、污染环境。尽管有学者专家不断呼吁,但最终不了了之,给文物保护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极大损失。至于因经赞匮乏而无法保护修复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沿线一些文物管理单位根本没有监控的力度。中国历史上运河从来都不是分裂割据的象征,干百年来先辈开挖运河就是力求沟通,如今却变成分割栓塞、动脉硬化,不能不使人叹息。
  特别令人焦虑的是,国家文物部门对大运河主干河道和沿线文物古迹的家底调查不清,没有一个完整的保护与利用方案。尽管从1958年起,一些省市文物考古机构、高等院校及水利部有关科研等单位陆续进行过调查,1986年中央电视台还拍摄播放了32集《话说运河》电视片,一些学会或其他组织对京杭大运河沿线文物点的踏勘,但因调查和勘察运河文物古迹的工作规模很小,属于零散分段的,方法也较单一,很多工作远不够全面、细致和深入,直到目前还没有一份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调研报告。已知的山东段文物点有100多处,江苏段也初步确定150多处文物点,江苏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20多处,但3处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只有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区一处。南水北调工程一期涉及的文物点初步就有919处,而大运河沿线连接各地专项保护的同步总体规划还未编制,用于专项配套投入资金的力度较弱,有些甚至没有着落。至于安徽、河北、河南、天津以及北京等地留下的古运河历史文化遗存仍有许多点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例如隋唐大运河安徽宿州段河道近十年来多次遭到房地产开发的破坏,其他城镇规划和建设项目都没有避让运河遗址故道的保护意识,甚至有的地段建设高速公路,有的运河河道被改为村镇,有的施工线路直接穿过文物保护区,破坏后果均令人极为揪心担忧。北京通州区为了追求所谓的文化广场景观和政绩工程,竟将已修复的75米宽京杭运河拓展成200米的环线湖泊,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响。人们强烈呼吁:无论是隋唐古运河还是明清京杭运河馈赠给我们后人的都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保护的神圣的责任。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古建文脉篇
一 古建保护修复中的文化内涵
二 历史名城发展需要不朽文化景观
三 建筑考古·遗址保护·历史景观

第二章 运河遗产篇
四 大运河为何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五 济宁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中具有着独特的价值
六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中的多元思考

第三章 历史名楼篇
七 历史文化名楼:肩负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景观功能
八 历史名楼与人文境界

第四章 城市延续篇
九 唐长安城毁灭一千一百年祭
十 西安是世界遗产中无法淡化的文化符号
十一 试论“世界城市”与文化遗产

第五章 唐大明官篇
十二 大明宫:宫殿废墟的考古,震撼历史的建筑
十三 唐大明宫的世界遗产特征
十四 大明宫:珍贵的记忆遗产
十五 大明宫文化策划方案的评审意见

第六章 帝国陵阙篇
十六 唐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三大价值
十七 乾陵文化价值的升华与发展前景

第七章 曲江印象篇
十八 曲江『狂欢』中心地对唐京城活力的影响
十九 呼吁尽早建立曲江博物馆

第八章 长安西市篇
二十 胡商遗韵——唐长安西市的国际性地位
二十一 『城』与『市』——以唐长安西市复原为中心评论
二十二 大唐西市建设项目的文化定位

第九章 唐代建筑篇
二十三 唐代香料建筑考
二十四 唐代『复壁』建筑考
二十五 『胡墼』传入与西域建筑
二十六 唐华清官沐浴汤池建筑考述
二十七 唐华清宫浴池遗址与欧亚文化传播之路
二十八 唐玉华宫建筑遗址散记

第十章 书评笔记篇
二十九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应县木塔》第三次重印而写
三十 讲座笔记拾掇

卷后语 建筑遗产的记忆反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