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保山.昌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2106499
  • 作      者:
    蔺斯鹰主编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文化保山:昌宁》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选择相关的、经典的图片插入其中。图片形象丰富,一目了然,能够深入再现历史现实,立体凸现每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是文本内容的画面直观反映和背景补充,图与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昌宁三条主要茶马古道上生存的马帮,都有着自己严格的组织和帮规,也有自己帮内的习俗禁忌和行话。马帮由“锅头”、赶马人和一定数量的骡马组成。马帮的规模大小不同,小型马帮仅有三至五匹骡马,中型马帮由几十匹骡马组成,大型马帮有一二百匹骡马,多者可达上千匹。“马锅头”即马帮首领的俗称,他既是经营者、赶马人的雇主,又大多是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行走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大多属于家族式的马帮组织,骡马全为自家所有,而且就以自家的姓氏命名,头骡身上就插有自家的旗帜。
  古时昌宁的赶马人十分注重头骡的打扮,他们会将头骡的前额佩戴上黄红色的火焰图案金绒图标,标中央缀圆镜一面,周围6面小镜环绕,套嵌镶珠宝的纯银笼头,系9个铜铃,头顶系6尺红布绣球,耳后佩牦牛尾红缨一对,鞍上插帮旗和祖旗各一面。帮旗为黄红边三角锦旗,中央绣帮主姓氏。祖旗为红底金边方形锦旗,正中缀两根锦鸡羽毛,象征前途锦绣大路通达。头骡是马帮的“门面”,极受赶马人宠爱,装饰与众不同,正如顺宁府著名的《赶马调》中所唱:“头骡打扮玻璃镜,千珠穿满马笼统,一朵红缨遮在口,脑门心上扎绣球。”
  因为生活艰辛,加之茶马驿路险象丛生,所以,跟当时那些盘踞在滇西大地上的地方军阀和土匪的乌合之众相比,昌宁马帮更像一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军队”。马锅头、赶马人们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兢兢业业,每次出门上路,每天从早到晚,他们都井然有序地行动。
  马帮盛行的岁月,永远是一个充满壮志豪情的年代。那些来自江东、右甸坝子的赶马人,也永远是女人心目中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大多装货后从右甸城南门外出发,或走澜沧江古道东去巍山、大理;或走小桥南下缅宁,直出夷方地的瓦城密支那;或北上永昌,直达康藏。他们不仅依托马帮带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带回富足、希望和梦想,还带给家中苦苦守望的女人们梦寐以求的胭脂、粉饼和丝线。赶马的汉子见多识广,远的去过拉萨,近的也去过大理、昆明、瓦城等地,他们身上流淌的是真正的茶乡男人的血,心头永远满怀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几百匹马、几十个人组成的马帮,穿行在深山峡谷,马蹄嚅嚅,驮铃叮当,遇上豺狼虎豹,上百人马一齐放声吆喝,吼声响彻行云,在一生往来的群山间来回飘荡。
  多情仗义的昌宁马帮汉子,在枯燥的马帮路上也会衍生浪漫的传奇。赶马人遇到过路的女人,心底就会勃发一股浓浓情意,民歌永远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这边“噢嗬嗬”一声,那边立刻就有人回应。这边唱“投个石头试深浅,唱个调子试妹心”。那边唱:“采花要采头一朵,花瓣又红叶又鲜……”这样一直唱下去,直至尽兴为止。说不清什么原因,驿路上的女人永远是茶马古道上赶马人消愁解闷的对象。在枯燥乏味的旅途上,马锅头和她们说笑、调情,说些下流话,有时甚至还动手动脚。不是赶马人不恋家,不想家中的女人,实在是路途艰辛,生活平淡。那些在茶马古道上讨生的女人,她们的风情万种,一颦一笑,真正触动了赶马人心中多少思念和冲动的情愫。有时,马帮汉子将辛辛苦苦走夷方驮回来的盐巴、布匹、金银首饰,分出一点,留给在半道上遇到的钟情女人,这实在不需要说任何的理由,这就是茶马古道上赶马人的另一种生活元素。
  昌宁的马帮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用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依赖坚强的意志在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辟了一条通往域外的经贸之路。
  ……
展开
目录
总序

一、文化慧眼识昌宁
昌宁印象
右甸古城变迁
青铜之韵
徐霞客眼中的昌宁
右甸晨雾
百花丛中闹花街
盟军飞机坠毁昌宁事件
鲁道源将军传略
江畔樟木寄深情

二、探秘千年茶乡·古茶树群
茶马古道上的昌宁
云雾山中出好茶
一路茶香
尼诺山·尼诺湖·尼诺茶
昌宁小罐茶
澜沧江畔古茶香
绿满立桂山
碧云仙茶

三、沧江悠悠·天堂山美
四、撒落在滇西大地的璀璨珍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