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比尔·布兰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414319
  • 作      者:
    (美)保罗·德兰尼著
  • 出 版 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比尔·布兰特被公认为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摄影家,他在三四十年代拍摄的社会纪实照片成功地呈现了典型的英国气质,挖掘出英国社会的深刻内涵。
  他在风光、肖像、人体等摄影领域也多有建树,其主题跨度之大、风格之独特在世界摄影史上也是少见的。《比尔·布兰特》勾勒出了比尔·布兰特这位杰出的摄影大师的生活轨迹,呈现了他的人际关系和隐藏在摄影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作者采访了布兰特的遗孀诺亚·布兰特以及他尚在人世的亲朋好友,并研究了布兰特在1927年至1983年间拍摄的5000多幅摄影作品,追本溯源,揭示了布兰特的隐秘内心与精神世界。这本传记不仅是布兰特生平的完整记录,而且将有助于我们很好地理解布兰特艺术风格的构建过程,搞清楚他独特风格的形成原因。
展开
精彩书摘
  《比尔·布兰特》:
  1923年1月初,19岁的布兰特病得很厉害,去疗养院疗养似乎成了救他命的唯一途径。疗养地选在阿格拉(一座模仿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巨大疗养院),它俯瞰梦娇蕾湖(意大利),离卢加诺(瑞士)不远。阿格拉疗养院于11年前(1912年)开办,是欧洲建造的最后一个结核病疗养院。虽然它位于瑞士的意大利语区,但它是一家德国机构。德国人克勒博士是院长,主要照顾德国病人。疗养院建在阿尔卑斯山南坡,是一座海拔550米的山区疗养院。阿格拉建造之前,对疗养院的选址就有两种不同的意见:高原综合征研究者认为,南风对结核病患者是致命的;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阿格拉温和的气候和远离雾霾的环境比高海拔那过于寒冷和刺激的空气更有抚慰作用。布兰特很可能是在近乎绝望的情况下被送往阿格拉的,只求能在这个温和一些的环境中死马当活马医。
  提契诺州是欧洲的一个可爱的角落,尤其受德国知识分子的欢迎,比如在阿格拉附近的赫尔曼·黑塞。但布兰特没有机会享受如画的乡村风景。他后来告诉汤姆。霍普金森说,他第一次去疗养院(即阿格拉),“两年时间均躺在床上”。如果德国的寄宿学校曾是他的地狱,那阿格拉则置他于与世隔绝的境地。
  在那里不再有老师或同学欺负他,也没有接连不断的考试和课程,有的只是医院的日常程序,一遍一遍,无休无止。有人说,在疗养院,你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阿格拉将布兰特拖入不安的昏睡,他只是活着。
  昏睡中,似乎唯一能和现实沾边的,就是无尽的梦和幻想,而这些幻想将成为未来他艺术魅力的基底。看着自己周围许多同龄人接二连三地死去,布兰特自己也在盼着死,死亡就那么如影随形。但是,他渐渐地恢复了些体力,1924年10月17日,他的母亲把他从阿格拉转到了达沃斯疗养院。
  1854年,赫尔曼.布莱梅在西里西亚的格博多夫建造了第一结核病疗养院。其五大支柱疗法是高海拔、休息、阳光、良好的营养和接触空气清新的常绿森林。不久,在阿尔卑斯山上许多疗养院相继建成,而达沃斯成了世界上最有名的结核病疗养地。达沃斯所在的整个格劳宾登州是现代欧洲的例外——当地交通只靠马车或者雪橇,直到1925年才允许使用汽车。曾生活在海拔1500米高的世外桃源的牧民和樵夫们被迁到这个奇怪的城市。达沃斯处在层峦叠嶂的山峰包围中,欧洲各地、美国以及俄罗斯等地的病人纷至沓来。大约有一半的病人住不起疗养院,他们只能住在农户家中。富裕些的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疗养地。布兰特所在的苏维泽福是比较豪华的:一个带阳台的私人房间,每天约19瑞士法郎,加上其他费用,每天的花费大约l英镑,相当于当时熟练工人两天的收入。它是瑞士医生斯顿开的,共收有70个病人,其中只有少数几个德国人,三分之一以上来自西班牙,其他来自瑞士、波兰、捷克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但没有英美和法国人,因为他们有自己喜欢的疗养地)。
  随着达沃斯知名度的提高,其自身也渐渐染上些传奇色彩。当时结核病被看成是会乱性的疾病。在达沃斯,多数病人是年轻人,他们轻浮,且处于性冲动的年龄;病人多集中在歌舞场所,而他们的医生则在周围密切地监督着。卡尔。特班医生原来也是结核病患者,他于1889年在达沃斯开了一所新型的疗养院。
  他称这种治疗理念为“铁钥匙”:即执行严格的日常作息、卫生和道德纪律(包括谨慎的性隔离)。布兰特到达沃斯的时候,所有的疗养院都采纳了特班医生的治疗方法。患者生活在疗养院里,过着度假村、医院和监狱三位一体的生活。不管天气怎么样,他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按性别分开,待在阳台上。他们可以看书,但不能说话。这样做,除了让患者享受新鲜空气,还为了防止他们产生焦虑情绪,但这么做带给病人的却是无休无止、让人近乎崩溃的无聊。唯一能让人解脱的是频繁和丰富的饮食,因为这也是特班医生治疗法的一部分,可以让病人尽快增加体重。
  20世纪40年代末链霉素出现以前,一直没有治疗结核病的有效药物。事实上,在此之前的任何治疗方法都没有效果。早在1921年,流行病学研究就表明,在家里静养得到治愈的病人其实比在疗养院还多。但这并没有阻止医生在肺病患者身上开刀。在20世纪前几十年,疗养院也是外科医院。在欧洲大陆,约75%的肺病患者做过气胸手术——布兰特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理论认为,挤压肺就能让疾病得到治愈。手术在只有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医生用大型空心针插入胸壁和病变的肺之间,然后注入氮。之后必须定期注射更多的氮,以防止肺再膨胀。如果气胸手术并没有成功地把肺压小,就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切割粘连肺和胸的部分,或压紧膈膜神经来固定膈膜。在进行这些手术的过程中,经常会诱发休克和感染。
  托马斯·曼在《魔山》中一开始就描述了汉斯·卡斯托普从汉堡沿海平原到达沃斯两天的旅程。当他乘坐的火车驶入阿尔卑斯山时,他内心深处感到的是“家的感觉和规律的生活”。身处高处,意味着可以摆脱世间的纷扰,而山下的人却只能无休无止地争斗。在“铁钥匙”式严格的时间安排下,疗养院里自己“创造”着时间。罗兰.巴特在疗养院呆了好几年,他觉得比起在修道院里没有约束的生活,这里反而更能得到精神的平和。在达沃斯,身体稍好些的病人可以要求部分自由时间走出疗养院;但在小镇里的消遣,无法弥补因无限期的围困所产生的失落感。
  达沃斯是一个充满恐惧的地方,周围的病人朋友会死去,青春与美丽得不到保护,这里的生活远比失落更糟糕。达沃斯为布兰特准备的超现实主义的关键原则之一是,“生即意味着被死亡包围”,这也是他后来在巴黎所遇到的情况。布兰特住在达沃斯期间,那里有5000多个病人,每天都会有死去的人被悄悄地带走并埋葬。拉灵柩的马车把他们从疗养院带到公墓,在冬天死亡的人则会用雪橇拉下来。在《魔山》里,汉斯·卡斯托普觉得达沃斯无声的死亡更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家之源
第二章 伤害
第三章 达沃斯:铁钥匙
第四章 维也纳:施瓦兹沃德的孩子们
第五章 成为摄影师
第六章 伊娃
第七章 巴黎:与曼·雷在一起
第八章 巴黎:社会奇景
第九章 巴黎:匈牙利论坛
第十章 游荡
第十一章 记录英国
第十二章 《本土英国人》:作为人类学家的布兰特
第十三章 《本土英国人》:作为批评家和导演的布兰特
第十四章 伦敦的夜晚
第十五章 肮脏的20世纪30年代
第十六章 成为图片新闻记者
第十七章 玛乔丽
第十八章 灯火管制和避难处
第十九章 大后方和《图片邮报》
第二十章 肖像照
第二十一章 大地
第二十二章 深焦摄影
第二十三章 “警察的女儿”
第二十四章 新闻摄影事业的结束
第二十五章 与伊娃分手
第二十六章 《人体透视》
第二十七章 个人生活
第二十八章 诺亚
第二十九章 描黑
第三十章 最后的岁月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