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良晨学术评传(大字版)》:
吉良晨中医基础坚实,又兼容诸多名家之医学真谛,在6o余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和经验体系。他精于辨证施治,思路开阔,从经方到时方融会贯通,不但擅治疑难杂症,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又能施以简便廉效的精巧小方小药,疗效显著,深受欢迎。
一、原因不明水肿痛不欲生,吉良晨颇费周折“冬去春来”有位妇女,由于不明原因造成水肿,苦不堪言,跑了很多医院都没治好,在她几乎失去了生的希望时,由家人搀扶着慕名找到了吉良晨。
这位妇女患浮肿已有5年,早晨面部浮肿,晚上则颈部肿,按之凹陷明显,背部浮肿也很厉害,看似有水,睡觉只能俯卧。时有汗出,四肢乏力,胸闷气短,小溲量少色淡,口渴思饮,饮后却脘中不适,头胀目昏。食后腹胀尤甚,四肢畏寒,手足不时发热,近半年白带明显增多,月经血量亦多,色黑有块,须8~10天始净,面肤淡黄,舌苔薄白质略淡,边有齿痕,脉沉细缓弱,尺中弱小。
吉良晨诊断:脾肾阳虚则畏寒肢怠,脾不运化水湿则溢皮肤,发为水肿,久病则气血亏虚,阴阳失和,此应属虚损水肿之候。他决定,先拟温肾健脾、化湿行水,继以补益气血、调和阴阳。处方:黑附子15g,生白术15g,杭白芍9g,云茯苓24g,干姜片4.5g,野党参9g,制厚朴3g,淡泽泻24g。
吉良晨讲解:上方系真武汤、附子理中汤加减而成。方中以黑附子温补命火,温经散寒;野党参补气,配生白术健脾燥湿,运化中焦;干姜片温脾散寒;云茯苓、淡泽泻健脾渗湿行水;杭白芍滋阴和血,制厚朴下气调中。中焦得运,才可能升清降浊,腹胀才可能减轻。
吉良晨认为:这是阴水较胜,阳少难以温化所致。于是,上方黑附子改为24g,干姜片改为6g,去厚朴加桂枝9g,炙甘草3g。又连服4剂,颈肿见消,畏寒症状亦轻,其他都已见效,唯有面部肿胀不见减轻。于是,吉良晨以越婢加术汤与真武汤合用,上下并举,以图发越,上蒸水气,下温肾元,果然疗效甚佳。吉良晨说,这是“开鬼门,洁净府’’之法。
这位女士感谢吉良晨的高超医术与精心调理,但脸肿依然见不得人啊!吉良晨一边安慰病人,一边沉思,开了新的药方:黑附子24g,净麻黄12g,生苍术、白术各9g,云茯苓24g,杭白芍9g,生石膏(先下)15g,大枣(切)4枚,炙甘草3g。药服2剂,面部终于开始消肿了。但消得还不够理想,而且患者还是感到畏寒,浑身抖动,颤颤巍巍地叫着要喝热水暖身子。
此时的吉良晨似乎是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决战的时刻到了。他判断这是病重药轻的缘故,决定加大药量。
随即,麻黄改为24g。继续服用了2剂,病人面部、颈部的肿胀大减,小溲量多而频。只是浑身仍然寒冷,出汗极少。服药不汗,故而烦躁,夜里更是左右翻转难以成眠。难道这样大的药量还不行?真是“鬼门虽开,净府未洁"啊!再加药量?再加!将麻黄再加9g达至33g,又温服1剂。令人满意的效果出现了,病人膝盖以上汗水津津,全身的肿势大消,周身顿感舒适,小溲量多,体力渐增。
但水肿还未消尽,为改变阳虚的状况,温阳化水,再开新方:黑附子30g,野党参15g,杭白芍18g,生白术15g,云茯苓30g,干姜片9g,川桂枝9g,淡泽泻24g。服药2剂,病人腰以上又见浮肿。这是因为少阴阳虚、太阴水盛之故。于是,吉良晨采用温阳发汗法:黑附子30g,净麻黄45g,生甘草18g。病人服药后即卧床,4小时后全身冒汗,肿势又减退了。如此反复,吉良晨不禁深思,用麻黄虽能发水气消肿胀,但出现消而又肿的现象,显然阳气有些受损。
过于使用麻黄会伤阳。阳衰则水愈剧,水剧则阳亦衰也。苦思片刻后他决定:舍麻黄不用,改用大剂温肾益气、扶正祛邪之法,以达到益火消阴的目的。面对这位多年水肿的病人,吉良晨思之再三,左右斟酌,有质的取舍,有量的调整,开出了第6剂方药:黑附子60g,生黄芪45g,干姜片15g,野党参24g,生白术15g,杭白芍9g,云茯苓30g。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