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暴——“危”过后便是“机”
2015年3月12日,央广特别论坛“普惠金融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在采访中表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冲击过后的充分融合。融合的过程中,有危机,但只要处理好“危”,过后便是“机”。
贾康说:“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完全是成立的,互联网是新技术革命的代表性创新事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不然就会成为空心。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明确的创新领域,它的发展方兴未艾,刚刚开了一个头儿。”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革命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提出并非在2015年才有。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将互联网金融列入其中,要求各部门配合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监管部随之启动民营资本创办银行试点。
而在2015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战略由此上升至国家层面。
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一轮金融革命正在开启。在未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一片“蓝海”,其发展势不可挡。
互联网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了创新的活力,也为创业者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资源条件、基础设施和创业环境。
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天然带着互联网的属性。如今,互联网金融已经衍生出的模式有:在线销售理财产品、信用评价体系、金融电子商务、金融中介、第三方支付、P2P投融资、众筹、移动保险、网上银行等。
目前,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没有资金的支持,再好的项目也无法推进。而互联网金融刚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对接、匹配的平台,许多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一定额度的金融服务,为创业者的资金提供了保障和保值的新机会。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在诸多方面改变了交易人数、规模、范围等,为各大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不难想象,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被不断热炒的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来自两方面。
一是来自创新。一直以来,我国金融体制都存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中小微企业长期融资难。尽管我国政府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都未能打破金融体制的僵局。在这样的形势下,“阿里教父”马云率先带领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商平台创新出了阿里小贷公司,助力小微企业的发展。此后,一系列互联网金融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二是来自市场。互联网金融的诞生、成长都根植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并由其主导。
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Hicks?JohnRichard)在其著作《经济史理论》中指出:“英国的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因为工业革命中使用的技术在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只有在出现金融革命后,工业革命才真正发生了。”
2015年,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我国的金融业也迎来了一次全新的互联网金融变革盛宴。
今天,马云的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纳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除此之外,我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数量也迅速增加,目前已经发展至数千家。
耶鲁大学的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RobertJ?Shiller)在其《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说道:“金融体系是一项新发明,而塑造这种体系的过程远远没有结束。只有细致入微地引导其发展才能将其成功地引入未来。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对金融体系进行扩大化、人性化和民主化的改造。”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引发各界震荡与革命,除了基于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还得益于交易成本的降低和信息的不对称,使互联网金融成为一种成本低廉、信息对称、匹配迅速的新金融模式。资金供需双方,无须经过银行、交易所、券商等中介就可以直接交易。因此,才能在我国金融体制的层层监管下,依然野蛮生长。这种模式既不同于资本市场运作,也不同于商业银行的投融资,它更契合“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平等、合作、分享”的基本精神。从而形成一种人人都能参与进来、资金的流动性强、透明度和自由度高、交易成本低廉的开放金融形式。
这一新的金融模式不只是对传统金融的巨大挑战,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金融变革“盛宴”。尤其对于制度森严、改革落后的我国金融现状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还有更大的意义——打破中国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
在未展开变革之前,我国的传统金融业发展滞后,其表现如下表所示:
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滞后性
表现结果
垄断导致垄断暴力,削弱同国外金融业的竞争力
不匹配的经济地位
我国GDP在2010年超越了日本,我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看似风光无限,但从人均金融资产、金融业资产占GDP的比重等指标来衡量,我国的经济地位和金融业的现状完全不匹配
在美国,以银行命名的金融机构有近数万家,而我国称之为银行的机构(加上发展残缺不全的村镇银行)也不过数千家。而在人均占有金融资产的比例上,我国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
经济大国,金融小国改革开放以前,美国和日本人均金融资产分别是中国的106倍和246倍。尽管今天我国与之差距在不断缩小,但仍为数十倍以上。而论起金融战略、金融外交及国际金融体系等方面的话语权,我们最多算是“经济大国,金融小国”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金融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关部门能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尤其是在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业务触及了传统银行业的利益后,许多所谓的“专业人士”指责余额宝是“吸血鬼”,甚至呼吁取缔余额宝。
实际上,这是一种惯性思维。面对一种新生事物,似乎我们习惯了去规避风险。不管现在还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路必定不会一帆风顺,这是一条机遇与风险并存之路。若在互联网金融变革盛宴刚开席的时候,就以各种监管之名限制其发展,甚至设置重重屏障,这无异于“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我们如果始终错误地用传统思维和理念来理解互联网金融及各种监管,虽防范了风险却也将“创新”扼杀在了摇篮里。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从未停止被热炒,争议声不断。本书于此时问世,对“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充满困惑的人们,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能起到解惑的作用,还将一一解读关于“互联网+”时代的一系列金融话题、难点问题。说互联网金融是改良也好、变革也罢。有一点毋庸置疑:于国于民,其积极影响都大于消极影响。一个崭新的互联网金融时代正悄然走来!
马云判断说:“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另一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参与到势不可挡的互联网金融革命中来,“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如何打破了传统金融体系,为什么说互联网金融是一座巨大的“金矿”,巨头们为何都在疯狂投身互联网金融风暴,怎样才能把握住“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掘金机会,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什么,互联网金融在野蛮生长的同时有什么风险和隐患,互联网金融有哪些监管难题,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在何方,本书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均作了精准诠释。
打破垄断最实际的办法就是不断有新的主体加入,让各个新生事物在市场中公平竞争、良性循环。当然,金融市场不是大自然,既不需要弱肉强食也不提倡优胜劣汰,因为这样的结果很可能形成另一种形式的垄断。良性的竞争应该是让不好的事物努力变好,让充满危机的事物“化危为机”,让本身发展较好的事物变得更好,最终形成“同呼吸,共命运”的合作共赢局面。金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防线,我们的确有必要保障其安全。但这个“保护伞”撑得有多开多大,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尺度——既坚守传统金融机构的安全底线,又引进新金融机构(如民营机构)协同发展,让两者取长补短,一起将我国的金融做强做大,共筑强国之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