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 康熙皇帝与彼得大帝的商贸往事》:
这就是老沙皇留给彼得的全部遗产,彼得就是在这样一个旧的俄国版图上开始描绘他新的蓝图。首先是大力发展商业和工业,同时将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决心投入到海军和海港的建设上来。还有开凿运河,普及文化,“使俄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普希金语)。
彼得驾驶着俄罗斯之船驶入了新世纪的大海。
尽管俄国的疆域辽阔,它却是一个十分闭塞的国家。除了它的西部,要想进入它的国土都十分困难。
俄国的北冰洋沿岸和远东地区的大部分地方,一年中总有半年以上是被厚厚的坚冰封锁着的。
西伯利亚,它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至叶尼塞河,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广延千里。而在十六世纪直到十七世纪初,这里仍然是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稀疏的人口密度和严寒的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最难开发的地区之一。
而来自中国的茶叶最终成了开发西伯利亚的钥匙,茶叶之路就像是一条负载着文明元素的河流源源不断地流入了这一片广袤而原始的大地,用物质文明之水浇灌着它,使它得以启迪和开化。分散在寒冷土地上的西伯利亚众多土著居民,那些依靠狩猎和打鱼维持生活的人们,用他们的皮革与来自温暖地方的中国商人换取茶叶、粮食、布匹和其他一切生活生产用品。物质文明的阳光照耀着寒冷的冻土带,使它一点点开化。西伯利亚就是在这样的商业文明的滋养下迅速发展起来,变得一天比一天繁荣。而这种变革伴随了整个人类世界正在经历着的对于新大陆的发现、占领、开拓和在欧洲爆发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热潮。
客观地说,彼得执政初期的俄国与康熙登基初期的大清帝国在社会发展上基本是处在同一个阶段,甚至这样说都不过分,在社会制度上大清朝的封建社会显然要比俄国的农奴制要先进得多,也文明得多。与康熙的大清帝国相比,掌握在彼得手里的俄国几乎是一穷二白。泱泱中华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骄人历史,可以说在中国面前,俄国年轻得几近没有历史,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两汉与盛唐、元朝,以往王朝所达到的社会进步的高度,像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峰巅似的矗立在康熙的面前。对于这位年轻的皇帝来说,数以千年的封建文明早就在他的面前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他只需沿着前人的足迹往前走便是了。
康熙,这位传奇的少年皇帝从小接受的是系统的、严格的汉文化教育,是儒家文化的教育。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清楚,儒家文化与社会改革从来都是格格不入的。
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使雄心勃勃的康熙想要在耸立着的一个个王朝高峰的中国历史上标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的巅峰,而绝不是摧毁旧的封建轮回的怪圈。传统的教育可以使康熙省却许多思考过程,或者说他的想象之鸟很难飞得出祖上划定的思想空间,这又是富有人的悲哀了。
就文化积淀和精神财富而言,与历史悠久的中华古国相比,新兴的俄国无疑是一个孩童、一个地道的穷人。但是也正如中国的一句俗话所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穷有穷的好处,穷则思变。对于有上进心的人来说,贫穷会转变为前进和变革的动力。俄国是一个后起的国家,它直到公元九世纪的后半期才具有了国家的雏形,那就是基辅公国——一个小小的城邦国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