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意清华》:
限于史料,幼年生的录取条件尚未得知,但此时期仅有1911年一批幼年人12人派遣出国,其中有3人学习法政:李达、陈宏振、薛学海。
所谓津贴生,依据宣统元年(1909)《奏设游美学务处津贴在美自费生章程》,“津贴之役,所以体恤寒睃,奖励游学,期使在美自费诸生之有志向上而无力卒学者得成所学,归国效用”,对象是“大学正班肄业,实业已入第二年班以上”且“境况实在困苦、功课实有成绩者”,类似的规范可见《清华学校津贴在美自费生章程》。1909一1936年清华津贴生学习法政的有邱昌渭等12人。(有必要指出,《清华同学录》上很多津贴生并无注明其在美留学的信息,所以这一数据并不全面) 限于史料,补助教部宫费生的情况不详。
对这一时期的法政留学生,可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一)延续了史前期的特点,留学的学校多为美国名校,诸如Columbia、Yale、Chicago、Princeton 、Harvard等,且多以较快的时间拿到学位,第一个学位一般都少于四年,更有不少是在两年内拿到,这说明留学时应该是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二、三年级就读,可证学生素质不低;其中,更有不少人是读了两个不同的学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华留美预备部时代通识教育的成果(最为特别的是金岳霖,其后来转向哲学领域并大放异彩)。
(二)留学回国后,有不少成为清华及其法政教育的教员。比如:浦薛凤(曾任政治学系主任)、钱端升、燕树棠(曾任法律学系主任)、王化成、余日宣(曾任政治学系主任)、金岳霖(曾在政治学系任教,后任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刘师舜、陈之迈、陈复光、沈乃正、萧公权、杨光洼、张忠绂、胡道维等。
(三)这批学生在留学期间多有结社办刊等活动,早期共产党人徐永煐、冀朝鼎主持、创办的报刊就有《国民日报》《奋斗》《先锋周报》《今日中国》《美亚杂志》等,其余尚有何杰才任《共和月报》社长,留美学生会会刊《留美学生年报》(最初名为《美国留学报告》)历任主编中有胡适、罗隆基、邱昌渭、梁朝威等法政人,《中国学生月刊》主编有法政人杨永清、何杰才、杨光洼。留美学生会、政治学会、经济学会等社团中法政人均参与较多。当然,他们在清华学校预备留美时,结社办刊等活动已然相当活跃,例如萌生于五四运动的清华学生会、“大江学会” “唯真学会”“教育学会”等社团,法政人或担当重要角色或为发起及运作者,《清华周刊》亦由学生主办,法政人在其中颇为活跃,不惟发表文章为数众多,还有多人在其中担任总编辑等要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