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896:李鸿章的世界之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62437
  • 作      者:
    侯杰,王小蕾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侯杰,男,1962年2月生,天津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社会史、性别史、民众意识、民众宗教意识、基督教史、基督教青年会史等教学与研究。出版图书有:《新中国照相册》,香港三联书店;《中国民众意识》,山西教育出版社;《主流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天津人民出版社;《〈大公报〉历史人物》;《旧中国的下九流》,天津人民出版社等。
  
  王小蕾,女,1986年5月生于天津,2009年进入南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侯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史。2012年以后,继续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宗教史、报刊媒体史及人物研究。已有10余篇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以及海内外重要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另合著《民间信仰史话》一书。
展开
内容介绍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人李鸿章对清朝的现状进行反思,借由前往俄国参加俄皇加冕的机会,对欧美八国进行了游历和考察。《1896:李鸿章的世界之旅》即对李鸿章1896年的这次出使活动做了详细的描述,包括他章与诸国皇室、政要官员、政府机构之间的外交活动,在当地的参观、访问,以及当地民众、媒体对李的到来的欢迎及报道。此外,《1896:李鸿章的世界之旅》并非单纯的描述八国之行,也将李鸿章的性格一并穿插其中,他的无奈与心酸,屈辱与震惊、不甘与期许等诸多心理活动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将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思想政见、观念反思转变等通过游历一一带出,字里行间也能同时反映出清政府及大部分传统的中国人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所做的应对。
展开
精彩书摘
  《1896:李鸿章的世界之旅》:
  但是,中日甲午战争情势的发展演变却与中国人的设想相去甚远。其中,中国人原本对这场战争所抱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与战争的灾难性结局所构成的巨大反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刺激了无数的中国人。在一片悲愤、忧伤、压抑的氛围之中,很多人发出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慨叹。
  在这种充满悲情的民族情绪催化下,三年以后,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兴起。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震惊了无数皓首穷经的士人举子,他们借助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呐喊,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绝境中寻求希望的勇气。面对中日甲午战后所爆发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等人深入反思了传统社会制度的种种弊端,认识到之前中国人学习西方是“洋务之枝叶,而非根本”,不过“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而已。于是,他们高举救亡图存的爱国旗帜,反复阐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的道理,力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旨在解放思想的思潮。
  五年以后,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大地上有如星星之火,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在起义中,他们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号。虽然这些参加起义的普通民众还没有认清西方列强侵华的本质,也无法同腐败不堪的清朝政府彻底决裂(以至于被清朝政府欺骗和利用),但是这场由他们发起,旨在挽救民族危机的社会运动,不仅使晚清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受到震动,更令世界为之震惊。
  16年以后,辛亥革命爆发了。这场革命运动不仅扬弃了先前中国社会变革中的种种消极因素,更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注入了崭新的内涵:首先,他们认清了清朝政府腐朽的本质,主张将反侵略和推翻清朝政府统治相结合。其次,在残酷革命斗争中,这些革命党人划清了革命与维新的界限,并使之所创制的革命思想趋于成熟。最后,他们提出了反对专制统治,提倡民主共和的主张。这一主张也成为晚清时期中国民族觉醒进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
  正是由于具备这些条件,他们才得以一举推翻历时200余年的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民主共和国。至此,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成为众多中国人参与各项社会运动的主要诉求。这也使得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37年后,迎来了光辉的曙色。
  通过回顾和反思甲午年间发生的中日战争,及其在中国大地上引发的一系列巨变,可见一连串的历史事件中隐含着某种历史的逻辑关系;每个事件既是前事之果,又是后事之因,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无疑是触发这些历史变革的重要诱因。这一点,早已被历史无数次证明。
  然而,在史家记录、检视这场惨烈的战争时,时常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对身为战争亲历者和指挥者的李鸿章有何触动?他在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又从何处着手对这场战争加以反思呢?
  现在披露的史料足以表明,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同样给李鸿章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但令他所经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也使他在经略洋务的过程中所积累的自信受到了猛烈的打击。
  ……
展开
目录
导言 李鸿章的欧美之行:后甲午时代的思变之举
第一章 甲午惨败惊醒李鸿章
一、李鸿章的甲午记忆
二、《马关条约》:屈辱求和的“城下之盟”
三、痛定思痛:李鸿章的反思

第二章 出使俄罗斯: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一、联俄制日:清朝政府外交方针的大转变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李鸿章的历史新机缘
三、天津、上海:李鸿章出使欧美的起点

第三章 俄罗斯之行:《中俄密约》的签订
一、初抵俄罗斯:中国“洋务第一人”的处女秀
二、亲临莫斯科:李鸿章见证俄皇加冕
三、历史疑案:《中俄密约》的签订

第四章 考察德意志:与俾斯麦的世纪对话
一、登陆德意志:李鸿章受到空前礼遇
二、考察军事:李鸿章仿效德国建设现代军队
三、世纪对话:李鸿章与俾斯麦的会面

第五章 从荷兰到比利时:东西文化的展示与交流
一、访问荷兰:李鸿章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二、比利时之行:参观克革烈枪炮公司

第六章 走进法兰西:与民主国家的亲密接触
一、中国使臣来了:巴黎车站的欢迎盛景
二、借款、洋务、通商:李鸿章法国之行的特殊使命
三、另一个世界:李鸿章对西方民主的看法

第七章 取道英吉利:欧美之行的新高潮
一、 女王与中堂:李鸿章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
二、考察海军、参观船厂:李鸿章勇于向对手学习
三、 展现中华民族再生力:李鸿章在英国发表演讲

第八章 转访北美:欧美之行的终结
一、登陆美利坚:社会各界人士争睹李鸿章的风采
二、演讲:展现中国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三、途经加拿大:李鸿章踏上归程
四、归程:永不踏上日本的土地
余论 历史回响:李鸿章欧美之行的启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